爆红的《摔跤吧!爸爸》,有哪些是中国电影应该学习的?

爆红的《摔跤吧!爸爸》,有哪些是中国电影应该学习的?

中国电影底子薄,基础差,因为改革开放几十年,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其次才是精神需求,和发展了100多年电影基础成熟的有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好莱坞相比,判若云泥。

印度大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市场爆红,尽管印度市场已经验证了它的票房实力,但却在中国市场来了个大奇袭。截止发稿时间,5天累计票房1.33亿,单日票房2473万,无论票房亦或口碑,都会给中国电影带来一些启示。 

爆红的印度电影:曲折中或刷新记录

由于这部影片是华谊引进的,而去年冯小刚就院线排片和王思聪撕过,因此这次情况大抵类似,万达院线只给了3%的排片率,远低于其他院线13%的排片率。尽管不受万达待见,但是《摔跤吧!爸爸》凭借超好的口碑上座率一直排在首位,相比同一天上映的《银河护卫队2》,上座率是是后者2倍多。同样的数据在5月5日首映当天,《银河护卫队2》,排片占比约13%,票房1600万,上座率21.4%,只比《银河护卫队2》的19.5%,高出一点。

一般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但是《摔跤吧!爸爸》上映后,评分不降反升,从8.7飙升到9.3。

在豆瓣评分排行榜上,9.3分排在第8位,排在它前面9.4分的分别是1994年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和1993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依照目前的形势,《摔跤吧!爸爸》超过《我的个神啊》,刷新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记录已不在话下。就像影片中的故事,很激励人,但是丝毫不觉得被灌输鸡汤,它本身就足够好,配得上好的票房和口碑。

 中国国产电影:还在沉睡中

与之相比的是中国电影,正处在十分尴尬的位置,从票房来看,,截止到目前,2017年票房最高的的是《速度与激情8》,总票房263219万元,但制片方是美国,票房前十名,制片方为中国的占2个名次,分别是排名第7的《乘风破浪》,总票房104914万元和排名第8的《大闹天竺》,总票房75853万元。

2016年全年,票房排列前10,制片方为中国的共有5席,其中包括3部电影是和香港合作制片,但不包括2部和美国合作制片。如果只算中国大陆,票房排列前十的中国电影只有2部,2015年这个数字是6部。

从豆瓣评分来看,《摔跤吧!爸爸》取得9.3分高分,2017年无出其右,已是高不可攀。2016年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是《驴得水》,评分8.3分,评分最高的外语电影是《血战钢锯岭》,评分8.7分。

由此看来,《摔跤吧!爸爸》是中国电影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度,豆瓣评分里历史上能超过9.3分的只有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评分跟他相邻排位却相差甚远的1995年刘镇伟导演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评分9.2分。

相比与《摔跤吧!爸爸》这样来自生活,从平凡中打动观众的电影,中国的国产电影似乎仍在沉睡中。投资方希望投资很快能获得收益,导演、制作人则大多只考虑最近什么类型火?哪些“小鲜肉”能带动票房?

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生产

中国电影底子薄,基础差,因为改革开放几十年,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就是最底层的需求,其次才是精神需求,现在我们制作的主力还是第五、第六代导演,第一批、第二批接受专业教育的导演,和发展了100多年电影基础成熟的有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好莱坞相比,判若云泥。

目前来看,中国电影行业的规则、秩序、逻辑都没成型,从上游到下游都这样,从内容端到市场端都没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逻辑和秩序,还都处在试错的阶段,仍存在烂片横行、捞钱成风的情况。

所以,近年来中国电影向好莱坞看齐,去年上映的《长城》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向好莱坞学习的一个案例,而《长城》也成为张艺谋想要在电影工业体系中生产的一个标准化产品。但《长城》从电影艺术或是商业层面来说,都不算成功。

而学习好莱坞的工业模式则是里面的重中之重,学习如何流水化、标准化生产一部影片?学习好莱坞创作的模式,这样能够更快地创作故事,但产生更好的电影靠流水线依然不够,或许《摔跤吧!爸爸》爸爸就是,没有炫酷的特效,也没有蓝幕抠图,甚至没有很华丽的道具,主角诠释不同年龄状态,完全靠主演自身增肥或减肥来完成。

 超越好莱坞:普世价值观的作品

无论是正在热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还是前不久的票房黑马《一条狗的使命》,这些低成本,小故事的电影在上映后,不仅收获国内观众的爆棚口碑,也为国产电影上了一课,我们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拍出这样一部激励人心的体育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对大IP、大明星、大制作的力量深信不疑,却往往忽略了一个好故事,才是直指人心的文化内核;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才是一部好电影。当我们越来越注重大IP、大制作,拼尽全力追赶世界一流的视觉效果,在故事上费尽全力玩“烧脑”、玩悬疑时,像《摔跤吧!爸爸》这样故事朴实,却激励人心的电影则反而越来越少。

毕竟,打动人心,应该是任何一部好电影的初衷。具有普世价值观的作品,才能冲出地缘界限,抵达全球观众的内心。

随着我们的资本“出海”和人才的成长,中国电影的2.0时代或许不日就会到来,那是好莱坞的生产模式,就像工业革命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靠流水线生产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才能盈利,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工业制品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定制化,每个人都可以定一个不一样的工业品,同样依赖流水生产,成本能够接近大规模制造,而销量却能更上一层楼。

那一天的到来,或许就是中国电影3.0时代的到来,每一部电影都是不一样的,流水生产已经刻在我们脑海里。但我们不以大规模制造降低成本来获得市场认可,而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具有普世价值观的故事。

*本文作者占太林,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