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网易严选的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情绪诉求?

怼网易严选的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情绪诉求?

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非是资本的推手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互联网技术是放大镜,能够将这此鼓吹到机制。

网易严选被怼了。毒眼本来今天想休息一天,是你们让臣妾做不到,一定要出来喷了。

网易严选不仅被怼了,而且是被创业者声讨了,那篇战斗檄文迅速火爆毒眼的朋友圈。

为什么会有如此共鸣?因为标题胜利了——不给创业者活路了——真可怕,毒眼这样的创业者最担心的就是遇到拦路虎,而在毒眼生存互联网世界里,巨头就是拦路虎。

于是,创业者和巨头,在一个标题里被对立起来。

很多人开始借机抒情,因为每一个创业者都可能遭遇巨头的蹂躏。莫说去怼巨头,不被巨头按在地上摩擦就是好事。

所以,每个人似乎都在男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者曾经的自己。

这一点非常像去年火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每个老板心里都有一个郭德纲》。

郭德纲师徒互打嘴炮,不仅便宜了列位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吃瓜群众,也抚慰了那些平日里被公司老板“欺压”的员工们。所以,彼时,郭德纲成了黑心老板的代名词;正如同此时,网易成了蛮横无理的互联网寡头。

其实,只要换个角度看,何尝不是“每个员工心里都有一个曹(云)金”?总想着颠覆的创业者何尝不是巨头心里的那根刺?

这是一个非常喜欢站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没人能做得了骑墙派,你或者是创业者,或者是巨头;或者是老板,或者是员工;或者是科密,或者是科黑;或者“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或者所有的老板都是资本家……二元对立从未有像今天这样泾渭分明,甚至到了不站队就人人自危的境地。

如此非黑即白,是互联网语境下造就的典型场景。

比如点“赞”。这本是一种表达,但在毒眼看来这非常的程序猿。

因为,在互联网表述结构中,只有O和1,也就是你认同或者不认同。因此,点赞和不点赞都代表了人群的态度,非此即彼。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产品逻辑中没有第三选项,它一定是鼓励你更果断地参与到声势浩大的投票中来。

但通常情况下,理性社会是不会这样思考的。你可能为他的行为点赞,但也有可能并不认同他所有的举动。

再比如分享。分享本身是一种表达,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分享一个内容本身并没有加以任何的“随声附和”,却比任何的表达更有立场。

最可怕是,作为普通用户,他可能并不能识别,这到底是不是一次预谋已久的商业活动,在互联网的语境里,你在寻求认同,表达立场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完成了一次对商业营销的助攻。

你甚至无法分辨你身边那些剑拔弩张态度分明的人是不是“水军”。在这个“唯10万+”至上的三观世界,你的助攻对肇事者而言是最廉价的营销支出。

所以,看似只是一个分享,一次点赞,举手之劳但却众人拾柴。毒眼必须提醒列位,在商业市场,任何一种隔空对骂都可能暗含商业诉求,都有可能是请君入瓮的套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毒眼更愿意把商业视作舆论背后最大的话语权掌控者。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非是资本的推手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互联网技术是放大镜,能够将这此鼓吹到机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郭德纲会和老板挂钩。他的身份毕竟不仅仅只是个民间艺人,还是一个社团的班主,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因此,郭德纲和徒弟的互相指摘,也并不仅仅是师徒道义之间的争斗,而更暗藏了几分商业的博弈。

否则,为什么郭德纲的博文中,会出现德云红酒呢?这个非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聪明得很。

关于网易的骂战,毒眼很想让看官们仔细看看,到底有多少是类似的游戏痕迹,但毒眼又不想提醒大家,因为这样本身已经是让这次“成功”的叫板再贡献一些免费的传播力量。

甚至毒眼这篇文字,也是推波助澜。

想到这里,真觉得“无为”才是最佳的表达。正如毒眼没有转发百雀羚的文案。

每次互怼都不是那么简单。在你表明态度之前,先想想有没有第三种答案?

在此,毒眼又不得不表达立场,表扬一下网易严选的另一位兄弟“网易新闻”。把slogon从“有态度”换成“各有态度”,在一个开放的互联网语境中,用各抒己见,稀释那些不够理性,稀释那些太过纯粹的商业化。

*本文作者毒眼商业,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亿邦动力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