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共享外衣的汽车分时租赁,恐怕也难逃“死亡危机”

披着共享外衣的汽车分时租赁,恐怕也难逃“死亡危机”

2017-05-31 09:55亿欧 合作伙伴
分时租赁平台前期需要大资金投入,运营成本高,只有做到规模化才能盈利,但是一旦规模化投入车辆则意味着损失的扩大,所以目前大多数企业只维持在几百辆车的运营。

美国智囊机构Rethink X发布,美国到2030年个人持有的机动车数量将会大幅减少,使用共享汽车代替。到2030年,美国个人持有的汽车数量减少80%。客运车数量由2亿4700万辆(2020年)下降到4400万辆(2030年),2021年共享电动汽车将会大幅降低消费者的用车成本。

随着共享单车走热,我国共享汽车的概念也被迅速炒起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目前,国内共享汽车主要有四种形态:1.以传统租车公司为代表的汽车租赁公司;2.以P2P形式存在的租车平台;3.以中小租车公司为依托的为其提供品牌服务的公司;4.分时租赁公司。

但是,人们对共享汽车的理解多集中在分时租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注册运营分时租赁的企业数量已超370家,但实际有车队运营的不过100多家,并且只有少数企业投放车辆数量超1000辆,剩下大多数企业投放量不足500辆。

分时租赁市场状况:初级到勉强称为市场,盈利模式不清晰

对于目前市场判断,大多数企业认为这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大家也认为这个市场还太初级。EZZY创始人付强表示这个市场初级到勉强称为市场,这里没有秩序、没有规则,竞争日趋激烈。

据了解,分时租赁平台前期需要大资金投入,运营成本高,只有做到规模化才能盈利,但是一旦规模化投入车辆则意味着损失的扩大,所以目前大多数企业只维持在几百辆车的运营。因为分时租赁的发展受到了停车资源、充电资源、牌照的限制。

目前市场上充电桩的数量有限,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谈到,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一共有14000个公共充电桩,而北京新能源汽车正在日益增多,这就造成了企业运营困难。据亿欧了解,以新能源汽车作为运营车辆的分时租赁公司的充电桩使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自建形式,每建设一个充电桩需要耗费2000元-10000元不等;另外一种是通过同充电桩公司合作形式,付给充电桩公司服务费和电费。

在停车资源上,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分时租赁公司的停车点建设费用比普通用户要高,所以在停车点的设置上,企业面临着费用过高和选点困难。其次是所有的停车网点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网络,不利于用户体验的提升。

在运营效率上,企业运营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数据的好坏。就现状来看,企业网点设置主要分为A to A模式、A to B模式、S to S模式。A to A是指A点取车A点还车,这种原地还的模式灵活性较差;A to B是指A点取车B点还车,这种模式需要充分考虑网点的设置,需要较密集、集中地设置网点,提升用户取车、送车便利性;S to S是指任意取还,随意停车,这种模式需要企业更高要求的车辆调度效率,而且还要承担停车费用、违章费用。所以大多数企业把重点放在线下运营,加强车辆调度。但是总体来看,由于车辆数量有限,城市规模巨大,用车便利性较差。

在城市扩张上,大多数企业进行了多城市、少数量的布局,但是其运营模式却面临着难以复制的困局,因为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要想先打透一个模式再进行复制没有那么容易。以北京为例,城市环境复杂,城市空间大,人口密集,需要投放车辆足够多才能达到便利的状态,这就需要企业在算法上进行精准计算。而在深圳这样的小城市,其充电桩分布较多,受到政策鼓励多,企业发展较容易。

在车辆成本控制上,大多数企业选择十万元以下的汽车,少部分企业会选择一些高端车型。Ponycar创始人表示,只有把车费控制在1元/公里分时租赁才有优势,因为这样才能优于打车出行;相比EZZY采取的是宝马i3车型,其创始人付强表示,之所以定价为高端一些的车型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品质出行。

同样,在这个市场上也存在着有争议的几点,为此亿欧对多位创业者进行了采访。

争议一:主机厂商VS创业公司,谁更胜一筹?

现阶段,从事分时租赁的企业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以厂商为背景的主机厂阵营,一种是以创业公司为背景的阵营,在双方博弈中,谁更胜一筹?

Greengo副总经理范永跃认为主机厂阵营企业拥有丰富的汽车资源、人力资源、资金优势,创业公司则具有更灵活的运营模式,能够在算法上不断提升,加强车辆调度,这二者各具优势。

Gofun首席运营官谭奕认为,未来市场格局不是由谁来做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四大要素:资金、资源、人才、知识。他谈到,人才和知识并不难,但是资源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其次是人才,有没有人懂这个行业,有没有血统和经验,所以只有掌握了这四种才能更好地建立起行业壁垒。

EZZY付强表示,未来这个市场一定会是资本吹起来的市场,只是现在资本对目前的市场数据有更高的要求,依然处于观望态度。但是范永跃却表示,这个市场的未来在于主机厂是否敢做这件事,他们的机会更大,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大资本和资源的投入。悟空租车创始人则表示,在年末将会有一批企业“死掉”,最终能活下来的多半是不差钱的,掌握丰富资源的企业。

争议二:电动车VS燃油车,哪个更适合?

从车辆属性来看,目前在做分时租赁运营的车辆主要有燃油车和电动汽车两种形式,有的企业在积极进行电动车布局,而有的企业则坚持使用燃油车。

Ponycar创始人刘逸洵表示,电动车和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因为燃油车在未来大规模运营时可能会受到政策管控;其次,燃油车也会受到牌照的限制,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牌照的租赁不仅越来越难,成本也在提高;

EZZY创始人付强表示,油车能够提升运营产能,提升车辆的运营效率,电动车相比续航能利较差。未来会加大燃油车的投放,做到与新能源汽车的1:1。

Gofun首席运营官谭奕表示,现在正在进入的企业大多数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牌照更符合城市的气息,燃油车或是一种过度行为,未来整个行业会是电动车的天下,电动汽车富有天然互联网属性。

争议三:一二线城市VS三四五六线城市,谁更具潜力?

据了解,按照运营布局城市来看,现在有些企业选择从三四五线城市做起,而有些城市专注于做一线大城市。

京鱼出行创始人许国鹏表示,农村市场也有用车需求,而且运营成本较低,水电费、人力成本投入较少。但也有些创始人认为分时租赁天然属于城市,因为大城市有着更多的出行需求,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培育市场速度较快。

最后,说到分时租赁,所有的企业都绕不过监管这层,就像当年的网约车一样。对于分时租赁行业的监管,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培训科研总督导、政法教学部主任、法学教授张柱庭表示,目前共享汽车的监管还没有措施出台,因为监管措施制定受到多重因素制约,比如法律对燃油车的规定和新能源汽车规定不匹配等问题。

说到未来,无人驾驶同分时租赁的关系,创业者们纷纷表示,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未来出行最好的状态,但是无人驾驶的到来还需要时日,还需要道路安全、技术的不断突破。

*本文作者杨雅茹,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