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爆款综艺的“编剧面纱”:靠冠名挣8个亿,吸金全靠编剧

揭开爆款综艺的“编剧面纱”:靠冠名挣8个亿,吸金全靠编剧

一档成功的节目,编剧的工作基本包括了对决主题的设定、整体规则设计、艺人选择、游戏方向,所有小品、情景剧等语言类节目的台本撰写,录制期间配合总导演把控节目内容,到最后给出剪辑意见,贯穿节目的始终。

一档综艺冠名吸金7、8亿元?放在两年前,一定有人笑这是“痴人说梦”,现在却已经成了顶级综艺的常态。

眼下的综艺节目热就像当今股市,每个人都知道有泡沫,但都在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一年中上百档新老节目同台竞争,原创的寥寥无几,能挣钱的同样只有金字塔的顶部的少数幸运儿。这些幸运儿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因素——综艺编剧团队。

好综艺都是“编”出来的

半数综艺版权依赖韩国的中国综艺界最近摊上“大事”了,日前韩媒《亚洲经济》就报道称,海外电视台抄袭韩国综艺节目成风,各种山寨节目泛滥,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表示将开始寻找对策,积极维权。未来如果再发生抄袭等侵权问题,韩国将从政府层面采取措施应对。一旦韩国版权方收紧口子,面临“断奶”的中国综艺界只有原创这条路得以自救。

一档成功的综艺,必须具备丰富的人物个性、流线的叙事结构、有趣的竞争模式是最重要的元素,韩版综艺成功的关键在于节目借鉴了美剧的“编剧中心制”,负责设计整个真人秀节目的台本。

希望以原创摆脱版权引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中国综艺界,也正在着力培养自己的编剧,从盲目跟风随意组建编剧团队到冷静规整期,从角色边缘化到定位清晰化,如今的中国电视综艺市场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综艺编剧体系,并在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一系列“真人秀”节目的出,“综艺编剧”这个词开始慢慢浮出水面,而之前多数观众还认为一档综艺节目好不好看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导演和明星。

不过一档综艺节目竟然还有编剧还是让很多人有点吃惊,难道综艺节目都是有剧本的?综艺节目也规定了情节、提供了台词,那些感人的桥段难道都是设计好用来欺骗观众感情的?

观众的疑惑和对这一新生群体的陌生,让“综艺编剧”行业显得更加神秘,而之前依赖于版权引进的综艺节目只需要照本宣科的模仿,并不需要自己去创造什么,所以对这一工种的需求也少的可怜。

事实上,韩国综艺的强大正是得益于这一群体,韩国综艺节目借鉴了美剧的“编剧中心制”,由数人、乃至十数人组成的编剧团队,负责设计整个真人秀节目的台本,大到节目流程、框架设计,小到游戏规则,台词噱头都经过反复的推演和计算,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拍电视剧乃至电影。

“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会呈现出精彩的故事性和内容性,编剧的作用不容忽视。”

《奔跑吧兄弟》总编剧王璐是国内目前少有的知名“综艺编剧”,“跑男”的好看和成功和她的工作密不可分,但“综艺编剧”并不是观众想象的那种完全去编造节目内容和效果,去“欺骗”观众感情。


在王璐看来,“综艺编剧”的主要职责是确立节目主题,根据艺人性格和录制环境,设计相对来说最为合理的节目框架和游戏环节。但编剧只负责“挖坑”,艺人跳不跳、跳多深、用什么姿势跳,取决于自己。

在加强原创的综艺大片时代,编剧对一档节目越来越重要,《向往的生活》制片人王征宇说,编剧的工作渗透在节目每个环节,艺人有什么兴趣爱好,有哪些亮点可以在节目中被放大这些前期调研工作都是编剧在做。

选择哪位艺人能打破节目中人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到拍摄期间的临时调整和适时干预,再到提供剪辑大纲、故事大纲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编剧完成。

目前,国内几档成熟的顶级综艺都设置了编剧一职,王璐和王征宇都表示,一档成功的节目,编剧的工作基本包括了对决主题的设定、整体规则设计、艺人选择、游戏方向,所有小品、情景剧等语言类节目的台本撰写,录制期间配合总导演把控节目内容,到最后给出剪辑意见,编剧甚至比导演还重要,贯穿节目的始终。

国产“综编”新人扛鼎粗放发展

韩国综艺竞争比国内激烈很多,这个“战场”上的核心人员“综艺编剧”基本都是有10年到15年从业经验的职业编剧。但在国内,综艺编剧还刚刚起步,虽然一些综艺已经开始重视编剧,但都是85后甚至90后担任扛鼎角色。

在王征宇看来,“综艺编剧”对国内来说仍是个新生事物,成熟的编剧都集中在影视行业,综艺编剧只能从头开始培养,有一定经验的圈内人都努力跻身导演和制片人,综艺编剧只有刚入圈的新人愿意做。像“跑男”总编剧、《极限挑战》的编剧基本都是85后甚至90后。

虽然这些年轻团队思维很活跃,也确实能掌握“网感”,善于使用时下的语言和潮流段子,能够给节目带来亮点和噱头,但毕竟新人经验不足,很多桥段缺乏原创,仍旧在有意或无意的抄袭和模仿韩版节目。

例如:《极限挑战》第二季节目中最后的六人舞台表演,就被观众吐槽与韩国《无限挑战》中自主研发的“歌谣祭”撞梗。

王征宇向品途记者强调:“在韩国,成熟的综艺编剧最少需要10年历练,新人入行从最开始的打杂入手,为一档节目买东西、作调查,打磨三四年,这个过程非常枯燥,也很考验新人的耐性,很多人都熬不过这个阶段就转行了。”

有了一定经验的新人有能力掌舵一个小的游戏环节,然后过度到实践中去参与一些“非黄金档”节目的创作,最后进阶到周末大热综艺,独当一面。而这,才是一个综艺编剧“稳扎稳打”的职业生涯和良性循环。

目前,国产本土综艺编剧基本没有一个经历过这样的锻炼,入行的新人经历最丰富的也不超过四年,还处于最原始的积累阶段,同时分工也不明确,基本上两三个人包办全部环节。但在韩国,一档综艺的编剧数量大概有6至12人,其中有主力编剧、辅助编剧及小编剧,有负责全剧本的,有负责细化节目、设计游戏环节,也有查找资料和踩点的,各司其职,配合得非常严密。

本土“综编”体系加紧建构

目前,中国综艺本土化加速发展的现状,对编剧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新人扛鼎粗放发展的现状也难以满足需求。在韩国,综艺编剧的培训体制非常完善,有很多社会培训机构,也有两、三年大学制编剧专业和完整的体系。

作为综艺制作的主力军,韩国三大电视台每年都会通过专业测试和面试招募专业编剧,自己培训专业编剧,一位韩国《两天一夜》的工作人员就曾透露,当年他入社淘汰率是130:1,竞争非常激烈。

目前中国本土的综艺编剧培养体系也在加紧构建中,“跑男”总导演岑俊义离职后创立的乐禧文化算是国内第一批“吃螃蟹”的公司,岑俊义向记者证实,目前乐禧文化的培训流程主要是与各大院校合作开设综艺编剧培训课程,为编剧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培训课程结束之后,推介到不同的节目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

在这三个月的培训实践中,编剧每个月需提供一个创意,以三个月作为周期,最终提交一个完整的节目方案,基本上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随着综艺编剧需求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有更多公司将提供编剧培训和服务产品,虽然乐禧目前的培训体制相对韩国较为简单,时间也相对更短,但随着体系的逐渐完善,更多公司的加入以及竞争机制确立后对整个行业的倒逼。

岑俊义相信,国内的培训机制会很快向韩国看齐,确立适合自己的培训系统和整套流程。

“比如规定编剧的培训时限最少为4个学期,每个学期时长6个月;确定行业通用的基础课程以及全行业都认可的考试评估和阶段性淘汰机制,这些都需要一点点摸索,要有个建立和发展的过程。”这个曾经陪伴中国最火综艺节目的导演,对综艺编剧行业充满期待和信心。

近几年,爆款综艺《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极限挑战》已经开始建立编剧团队,而这些节目的成功,也证明了综艺必须要有过硬的编剧团队,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业内人不仅相信这一行当将成为未来综艺的主导方向,甚至共同呼唤更多资本、管理部分增加对综艺编剧的重视和培养。随着本土综艺编剧培训体系的加紧构建,未来中国综艺原创力将逐步追赶韩国市场。而市场化和规范化的强,则会助中国综艺彻底摆脱“山寨”的帽子。

毋庸置疑,只有依靠原创内容,中国综艺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本文作者邱祎,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