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家,有韧性!今天说的这位,就是典型。
头二三十年,他是个地道苦农民,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小时连一顿饱饭都是奢侈,当地枣树多,他就吃枣充饥。
他不甘心,想上大学改变命运,十年寒窗却换来高考落榜,被打回原型!
他走南闯北,好不容易通过卖枣赚了点钱,想带着穷乡亲们一起致富,却亏得血本无归,欠下一屁股债,连乡亲的面都不敢见。
他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一门心思钻进红枣里!死磕20年,把一颗简单的红枣做得花样百出,公司市值百亿,被称为“中国红枣教父”!
他就是“好想你枣”的创始人,石聚彬。
1961年9月,石聚彬出生在河南孟庄镇的一个小村子里。
石聚彬从小的记忆就一个字,苦!他的家乡,遍地荒丘,没多少产粮,就适合种枣。粮食不够时,石聚彬也和其他人一样,“煮枣喝汤”。
穷人孩子早当家。5岁时,石聚彬就拎着小竹筐,满村子卖馍。随后的十多年,炸油条、赶驴车、扛货包,什么累活都干过。
为了能跃出农门,石聚彬把希望都放在学习上,可1982年高考,他却落榜了。
但作为村里第一位高中生,他不甘心一辈子被困农村,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村里别的没有,唯独不缺枣,那就卖枣!
高考完后,他就从村委会盘下一块枣园,专职卖枣。
话说石聚彬的确是个种枣能手,但天有不测风云,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年秋收,居然赶上十年一遇的大暴雨,山体滑坡堵死了出村的路,他眼睁睁看着好枣全烂在筐里。
石聚彬从小什么苦没吃过,他要卷土重来!次年他带上满满5筐大枣到了郑州,结果到那就傻眼了。一条街上就有七八个卖枣的,石聚彬的枣卖不出好价格,甚至根本卖不动。
3年下来,不仅没挣一分钱,还赔钱!
1986年,石聚彬从报纸上看到深圳人爱用红枣煲汤,灵感乍现。仔细研究后,他觉得去深圳贩枣,可行!于是他凑了2000元,带上10筐红枣乘火车南下。
那时的火车慢啊,到了深圳,他的枣很多都不新鲜了。石聚彬干脆来个“买一斤送一斤”,不到一周就卖光了,总算尝到了点甜头。
一回生二回熟,第二年石聚彬重返深圳,顺利赚了2万元,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乡亲们听说此事,全涌进他家,希望他带着大伙致富,还把他选为村长!
1988年,石聚彬收了20吨大枣,租了5辆大卡车,直奔深圳,但这次他又倒了大霉!南下路上,雨水连绵,堵车不断,耽误了三五天才到深圳,枣有一半都发霉,有些直接烂掉。心急火燎的石聚彬趁着晴天把枣拿出来晒,又突如其来场暴雨,让他血本无归!
这一次,他亏了5万,连乡亲的面都不敢见,只好摸黑回家。第二天,他就辞去村长一职,外出打工。临走撂下一句,“还不上大伙的钱,我永不进村!”
后来石聚彬去了郑州一家印刷厂,在那一干5年。他肯吃苦肯学习,从搬运工一路干到副厂长。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存了8万元。1993年,他回到村子,挨家挨户把欠的钱还上。
村子里还是那样,遍地是枣没人买,乡亲们一穷二白。村支书问他,“能否带大家再干一次?”石聚彬二话不说,辞去副厂长,回到村里卖枣!
不同的是,这回石聚彬明白,做生意不能蛮干。他花了4个月时间,跑遍北京、上海、新疆等十多个城市,四处调研,请教专家。
最后,他决心研发有科技含量的高品质枣,否则“一辈子就是个卖枣的角色”。
精心准备后,石聚彬返乡承包了一家干果加工厂,还蹭当时中国申奥的热点,取名“奥星”(奥林匹克之星),也就是“好想你”的前身。
那时,当地的红枣加工厂遍地开花,竞争激烈。
石聚彬认为,要想突围,就抓两点,创新和品质!要比别人好,和别人不一样!
“要是和别人一样,只卖没加工过的红枣,每吨卖1000元,也就能勉强保本。”
第一次出手,他看准了中国养生市场,推出“鸡心人参枣”。“别人用糖煮枣,我们用人参煮枣。”产品一经投放,3个月不到,销售额就突破30万!
第二次创新,他推出了“无核枣”。有一次,他听见客户抱怨说吐枣核麻烦,于是他召集全厂技术员开发出了一款去核器,把枣核打出来。那年他拿着两箱样品去了广交会,一炮而红,卖出了10倍于普通枣的高价!不久后,石聚彬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
1998年,他从口香糖的形态得到灵感,开发“枣片”。当时专家不看好,说“这不就是果丹皮嘛!”
但石聚彬别出心裁,把枣片放进烟盒里。“一看包装以为是烟,一打开又以为是口香糖,结果一吃居然是枣。”等正式投放到市场时,枣片被抢购一空。
从此,石聚彬更是坚定了创新的决心。短短4年,他愣是开发出枣粉、枣醋、枣干等16个系列,200多个单品,申请了近400项专利!
“赢者就是变者,变者就是胜者!”
除了不断创新,石聚彬抓的最紧的就是品质。他认为,品质是1,品牌、营销、广告都是后面的0。
在早期,为了保证枣的质量,石聚彬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户种枣,公司收枣。
但有的农户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不尽心打理,种出的枣良莠不齐,有些甚至还有农残,这可把他愁坏了。
石聚彬思来想去,2001年他琢磨出一个新模式:公司+基地+农户。
首先,他花巨资建起千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培养优良枣树,再包给农民,还请专家免费培训。
其次,禁用化学农药,只用生物农药。为此他专门成立了研制配方肥的部门。收枣时,只要农残超标一次,就不再合作。
枣源有了保证,石聚彬再狠抓工艺!他花1000万从以色列引进一条大枣生产线,每颗枣有5道清洗工序,还要机选两次,人选两次,接着高温臭氧杀菌,前后得经历20道工序才能出厂。
他说:“做产业,做的是良心,做产品,做的是道德。”
虽然产品做得好,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石聚彬是怎么打出名堂的?
他干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开红枣专卖店!
一般来说,红枣的销售终端应该在超市,但石聚彬觉得,超市里以日用品为主,“除非搞促销,否则走量很慢”。另外,回报率较低,“资金没法回笼,就没钱更新换代新产品。”
所以2000年春天,他在郑州纬二路开了第一家直营店,面积140平方米。
伴随着开店,他又出了个狠招:把店名取为“好想你”。
为了取个能让人一眼记住的名字,石聚彬特意搞了个征集活动,“好想你”被他一眼看中。
当时周围人都觉得这名字“特俗”“不正经”,但石聚彬倒觉得,以往中国人太含蓄,想你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好想你”这名字能传情达意,是个好名字!所以,他力排众议,决定店名就叫“好想你”!
结果招牌挂上,“好想你”这名字就自带营销,彻底火了,甚至还出现“好相你”“真想你”“想念你”一堆山寨...
如今的“好想你”枣,全国的专卖店有2000多家,还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枣业第一股”,市值最高时超过110亿!
石聚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红枣教父”,但他还时常现身枣园,挂嘴边最多的一句是,“我就是一个农民。”
在他眼里,他最佩服的企业家有三全食品的陈泽明和王守义十三香的王银良。他们在最传统的实业中做出最不一般的事业,把不起眼的小生意做成了不起的大产业。
所以当朋友劝他开矿或搞房地产时,他一概拒绝,他说:“每个人一生只能办成一件事。我不求多,就认定了红枣,那是我们家乡的根儿,也是我这辈子能成事的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