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我想退休时,看到了那本两块钱买的书

雷军:我想退休时,看到了那本两块钱买的书

有一次,我接见了几个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年轻人,他们坐了很长时间的火车,很辛苦。我脑海里忽然浮现起多年前,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北京还没那么多高楼,我站在北京站广场上,四顾茫然,和他们一样,一无所有。

1996年的时候,我们比较艰难。那时候微软打进了中国市场,而我们也是做软件的,那时候前有微软后有盗版日子非常不好过。在当年我们差点关门,因为那时候已经发不出工资了。一天一天日子过得很郁闷,我压力也很大,后来为了减轻压力我开始泡BBS。一天处理300多个帖子,从早上七点干到凌晨两点,一个帖子至少回复100个字,没想到的是,不知不觉的我们居然成了全国最大的BBS论坛。那时压力太大了,而虚拟网络可以让我转移当时的注意力。其实,当时在BBS上谈的东西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我大概玩了半年才觉得还是应该面对现实,还是应该想想怎么走出来才行,在想了具体怎么走之后,1997年我们开始了第二个新的创业。

其实,老实说,真正能走向巅峰的人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成了铺路石。而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有些事是必然的,那就是一开始就伴随着巨大压力、困难疑惑和周围人的不理解甚至被看不起。

在武汉大学大一的上半学期,我看到影响我一生的《硅谷之火》,我看完非常激动,几天几夜没法睡觉,我绕着操场一圈一圈的走,但还是难以抑制我内心的激动。这些年,我参与创建金山软件,自己操盘的卓越卖给了亚马逊,很多人说我可以退休了,而做天使投资人也足以让人羡慕了,但我已四十岁,想起87年两块一毛四买的那本《硅谷之火》觉得应该再做点什么,觉得还应该为年轻时那阵激动做点什么。

有一次,我接见了几个从千里之外来的年轻人,他们坐了很长时间的火车,很辛苦。不知怎么的,我看到他们脑海中浮现起很多年前我刚来到北京时的场景:那时北京还没有这么多高楼,我站在北京站广场上四顾茫然。我那时和他们一样,都是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我在武大读书时,就想着一定要干点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两年修完了所有学分,那也是我完成的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目标。

创办小米后,我从旧金山机场出来,那是我第一次来到美国,那种感觉就像姜文在《北京人在纽约》中一样,不自觉的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美国,我来了。《硅谷之火》有大篇篇幅介绍乔布斯的创业史,那时我心里一震,我想我找到了所有的向往。

过去几年,最让我骄傲的事情是什么?是通过小米的4、5年努力,中国的国产手机水平提高了,国产化水平提高了,和苹果还有差距这我承认,但我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小米的成功,还是我们整个行业的成功、整个制造业的成功,这才是我想要的。我们以手机作为切入点,推动整个产业进步。这种与众不同的梦想激励着我自己,我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大家加班我陪着一起加班,大家吃盒饭我陪着大家一起吃盒饭,大家出差经济舱我就经济舱,出差住如家我就住如家。他们什么生活状态我就是什么生活状态,他们什么工作状态我就什么工作状态,我觉得就是在这种创业精神影响下,才有了今天的小米。

我做天使投资那些年,有一件事特别不理解: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为什么明明可以生产绝大部分消费品但就是卖不出去?我觉得不是人们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没有工匠精神。我问了业内人员,他们说市场费用很高、促销人员费用很高、渠道很贵……所以物美价廉基本不可能。好的东西贵,便宜的东西因为研发制造成本被砍掉了,越做越差。我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改变人们对国产产品的认识,过去国货产品给人的印象可能是不怎么样,其实这不怪大家,我觉得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做得不够好,但未来,我就是想改变中国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并且让国人也能为国货竖起大拇指。

我觉得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出了问题。所以我就想,我能不能自己去做一条鲶鱼,搅和搅和把整个行业带起来。有不理解的人,他们质疑,为什么小米现在做了这么多的产品?其实我们是通过手机为切入点,来实现我们的商业梦想。所以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

三年前我们开始了生态链计划,只要你做得好,我们就把你纳入小米生态链。我们想做什么?就是想做互联网思维的无印良品,科技界的无印良品。

我的商业梦想是求解中国社会当前的问题,只是想做一个标杆,而不是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不敢跟乔布斯、任正非董明珠相提并论。我觉得我的梦想:1)解决中国零售里的效率问题;2)控制毛利率,与用户做朋友。我不希望大家现在都能理解小米的商业模式,我只希望10年、20年之后,当大家提到中国零售效率、制造变革时,记得有“雷军”这么一个名字就好。

*本文作者品途商业评论,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