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短视频领域的领先平台,二更近年来发展迅速:2016年3月完成A轮融资5000万;2017年1月完成B轮1.5亿元融资; 近日,二更正式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亿元,本轮由云锋基金领投,源码资本跟投。
当下,新媒体融资案例频出,二更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认可并不新奇,但短短18个月就获得三轮融资,八家投资机构超3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二更吸引投资者的是什么?二更现阶段的发展和盈利状况又如何?此次融资后的资金将用在哪里?二更的海外站布局情况如何?
时隔半年,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蓝鲸再次采访了二更的创始人(出品人)丁丰。
丁丰着重介绍了二更本轮融资的具体去向:加大互联网平台建设、解决短期现金流问题、加大二更教育产业投入;在谈及短视频领域接下来值得深耕时,丁丰表示,对于一些新的内容创业者来说,可以在一些垂直领域如亲子、母婴、宠物等方向发展,甚至考虑在淘宝、京东、携程等非传统的传播平台布局;此外,在谈到IP孵化时,丁丰表示未来将成立二更影业,对一些优质的IP进行艺术化加工。
Q:本轮融资后的资金用途主要在哪些方面?
D:本轮融资后的资金用途主要用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加大互联网平台建设投入,建立全云端内容生产流程,因为二更目前产能增加后大量内容需要进行云端储存,因此这部分的投入将会加大,主要方式是通过建设自己的高精素材媒资库,将云端储存的内容通过智能的方式进行剪辑;第二是解决短期现金流问题,因为目前二更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因此资金流方面也需跟进投入;第三是教育产业投入,目前虽然已经处于盈利状态,但还希望能加大产业园的建设。
Q:B+融资后,二更的战略布局是否会有相应的调整?会在哪些方面做出新的尝试?
D:战略布局上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因为目前只完成了半年的KPI,总体来说还将会按照当初B轮设定的主要工作往前推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成城市站的升级与拓展,打造二更作为城市媒体运营商的地位;二是重点打造二更学院,联合政府和高校资源,通过教育培训,大规模培养孵化影视创作人才;三是继续在全国布局内容营销体系,服务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成为企业媒体化的合作伙伴;最后二更将建立起线上的视频内容生产制作平台,打造中国最大的高清视频素材库。
Q:除了资金支持外,云锋和源码还将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
D:云锋基金目前在国内已经投资过很多企业,包括几家大的平台,所以这次选择云锋作为领投方,也是考虑到云锋丰富的资源,再加上云锋团队本身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我们也希望每引进一家机构股东都会对二更现有的基因,现有团队的能力,模式等相对认可和吻合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企业和资本的合作。源码是因为曹毅曹总之前在红杉,后来出来后又投资过今日头条,所以他们有非常丰富的互联网渠道经验,所以源码的加入也会对二更未来平台化建设上有更好的建议。
Q:源码的加入会否使得二更和今日头条的合作更为深入?
D:我相信机构股东给二更带来的不仅仅是现金流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些资源互通的问题。但至于是否跟今日头条有更进一步的合作,还是要尊重今日头条本身的逻辑原理,但我觉得对双方两家而言,还是有可预期的更深度更密切合作的可能性。
Q:短时间内就获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和认可,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D:首先是确定方向,二更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其次是B端的广告收入相对客观;最后,也得益于二更的全国化和规模化,尤其是当品牌规模化达到一定高度后,同时变现的价值也会非常顺利,因此被市场和资本认可也是顺其自然的事。
短视频领域新的切入点
Q: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最终布局如何?
D:未来几年,优质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正能量的内容是行业趋势;持续原创产能成为行业壁垒,优势资源会向头部内容公司集中;短视频的营销市场需求规模快速增长,变现前景明确;大量的电商互联网平台,图文视频化将引爆新一轮视频风口。而二更本身上是内容提供商,诸如头条,快手,秒拍等是作为平台方。从本质上来说,目前短视频的平台还在成长期,那对未来平台的变现以及他们将来是否会在这个领域保持高速的增长,就我个人而言,起码未来有三到五家还是值得期待的。但从内容创业者来说,根据不同的平台选择好自己的产品定位,那么未来在细分领域当中还是会有好的内容呈现。
Q:您曾经说过“短视频从萌芽到爆发,未来五到十年都是黄金期。”那么短视频发展到现在,您认为接下来还有哪些值得深耕的领域?
D:在短视频领域当中,目前UGC、PGC、PUGC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目前来看,微博有微博粉丝的模式、订阅号有订阅号粉丝的模式、头条号有头条号粉丝的模式、那么从传统的传播渠道来看,短视频发展到现在其实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门槛。对于新的内容创业者来说,可以考虑在一些垂直领域深耕或发展,比如说亲子,母婴,宠物等,因为这类内容本身在YouTube上就已经有很多的粉丝和用户;此外,不妨更超前一点,比如现在在很多的原来非原来传统的传播平台,比如淘宝,京东,携程,哪怕现在大众点评都上了点评视频,其实在很多细分领域当中都将会给未来的内容创业者们提供一种新的机会,因为视频媒介已经成为一个主流传播的介质,所以不要只是紧盯在现有的流量入口,可以关注一下未来潜在的流量入口。
Q:二更当前流量表现最好的平台是?
D:二更目前在移动互联网上主要有三个平台,腾讯,微博和头条。腾讯主要是腾讯系,微博上主要是微博加秒拍,头条上是头条加西瓜视频,这三方目前都是二更比较突出的三个平台。而从单个视频的播放量来看的话,微博有它独特的社交属性,所以体量是最大的。
Q:你曾经多次指出,流量并不等于变现,那您又将通过哪些途径来衡量所谓的产品价值或者说是内容的价值?
D:举个例子来说,目前大量的企业需要品牌媒体化,大量有故事有内容的企业需要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产品和企业理念,所以我现在也特别建议一些内容的创业者,能不能去帮助企业做优质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又是互联网容易传播的,大家认可的。那么一方面既解决了内容创业者们创作的需求,那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解决了问题,最终还是回到了B端的收费,所以变现模式很清晰。这个问题以前就叫拍广告片,但现在不是,我觉得现在一些短视频的形式可以跟产品结合,比如现在一些做美食行业的,可以跟抽油烟机或者一些快消品结合。所以不要去考虑过多的一些风花雪月的内容,更多的要去考虑到企业的需求。
Q:二更的合作方目前有哪些?
D:二更目前已经合作过超过300家品牌。去年只是服务一些国内的企业像阿里巴巴,腾讯,小红书,摩拜等互联网企业,此外还有平安集团,松下电器等。今年上半年我们又服务了可口可乐,麦当劳,联合利华等,所以说二更现在在品牌的服务能力上,跟国际上的品牌联系上非常密切。
Q:在合作方的选择上,二更更看重对方的哪些资质?在内容的呈现上,会否保证足够的客观呢?
D:目前我们在服务的一些企业像可口可乐,阿迪达斯,联合利华,麦当劳等国际化知名的企业,这就解决了所谓的资质问题,因为他们本身的商业品牌价值就很高。同时我们在帮助他们做商业短视频的时候,未必一定要负责传播,制作不等于传播。这些视频并不一定是在二更的渠道上进行传播,因此对二更的粉丝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Q:toB有天花板吗?从长远来看,二更又是如何来规划自己的商业路径的?
D: toB的市场是巨大的,对于二更来说,只要你的内容产品和toB方的需求是紧密结合的,这个天花板不会很低,会非常高。
Q:在电商这块接下来如何考虑?
D:电商是toC,原来的电商团队是在北京,是在去年下半年成立的,但今年战略性调整想把电商放到杭州来,但是并不意味着放弃电商,二更未来还会进行电商的探索,但是主要是做toB,因为toB、toC不能两者兼得,所以未来二更还是以广告为主,电商只是进行辅助。
Q:全国站的盈利状况?目前的商业变现模式是怎样的?
D:去年上线四个城市站,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目前这四个城市都是在盈利的状态,已经开始变现造血了。二更是做ToB生意的,主要是靠广告,我们商业定制类的广告今年上半年就已经超过1个亿,所以主要靠这个变现。
Q:目前二更全国站和海外站的布局情况?
D:全国站目前已经上线将近20个城市,海外站目前已经上线更日本,更澳洲,更北美。此外,还有一些潜在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在筹备当中。
Q:二更的海外站选址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D:其实还是一种正常的商务合作的逻辑。首先是要确定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的地域;其次我们看当地是否有华人和留学生的聚集,因为这个也需要有他们的支持;此外,也会考虑到邦交的问题。
Q:二更成立海外站后,内容是以引进还是以输出为主呢?
D:其实引进来和输出去都不需要成立海外区域站,可以通过中介代理或者说自己发行出去。准确的说,应该会把二更这种内容生产的模式以及未来可变现的模式复制到海外。二更在拍大量的微记录的模式,在海外,微记录这一个品类相对较少,而且人物故事类的多数是长篇的,那么二更做的多数为3到5分钟相对短篇的内容。
Q:二更在地域上的总体战略是什么?
D:二更本质上来说内容生产者,在海外站布局并非是将平台放在海外,而是更偏向于考虑海外是否有优质的内容可以供国内人观看,比如为什么首选日本,是因为当地内容文化的积淀,现在的很多生活方式和科技等等对粉丝比较有吸引力,澳洲和北美都是华人聚集地,进而可以丰富二更的内容。我们首先考虑内容,其次考虑变现,因为这三个地方都是发达地区,他们跟中国的贸易交流、跨境电商、招商引资等都比较频繁,因此也希望用我们的影像来搭建出一个文化交流的桥梁。
Q:二更目前的视频播放量如何?生产周期是怎样的?
D:现在每天的播放量达到了5000万次(全网扎数据),二更目前在多品类生产内容,所以生产周期更多的取决于生产的内容,比如刚刚拍的一个非洲大迁徙,可能来回要一个月,而如果拍摄一个城市化的生活服务类的作品可能一周时间就够了,对于不同内容的生产难度包括类型我们有不同的生产标准和流程。
Q:目前二更拿出了多少人员配置在短视频,他们的生产流程、考核标准、评价体系是怎样的?
D:目前二更全职员工超过500人,一半人在做短视频,将近300人在做内容,我们有着非常完善的考评体系,因为我们大量人是传统媒体人转型,我们把传统媒体人的内容生产的考评体系结合互联网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出了自己一套非常完整的考评体系,既符合了内容创作团队创作的需求,同时又完善了管理的体制。
Q:下游有多少内容提供者?
D:二更自己的导演体系超过100人,那么加上创意端的,内容设置端的,后期制作端的加起来有300多人,这是二更自己的公司的导演团队,但我们全国有20多个合作站,包括海外站,加起来有近千人,再加上二更教育学院培养的,以及未来对二更高校导演的招募,从现在看,内容当中一半是自己在做,一半是外围团队在做。但是未来不会大批量增加自己的导演,会把产能更多的放在合作站包括高校的一些资源当中去。
Q:二更关注草根,但这恰恰是最难变现的领域,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呢?
D:没错,二更70%—80%的内容关注大量草根,普通人,关注整个城市的变迁以及公益,但我们在做商业变现的最大一个模式叫商业定制,商业定制并非在日常内容中展现,更多的是在帮助企业做品牌媒体化,其次帮助很多国际品牌做互联网的商业短视频。所以这两块是割裂开的,节目部做事情,商业部在做内容,但这些内容其实不矛盾,就像都市报一样,都市报的A叠永远是做品牌,做新闻,做内容,它的B叠C叠及专刊是负责变现的。
Q:IP孵化目前是如何运作的?
D:二更目前也考虑成立影业去做篇幅较长的内容,这块内容我们会从自己拍摄的主角里挖掘IP,二更目前已经拍了3000个故事,而且之前已经跟主角谈好合作,所以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故事。此外,我们会在这些主角身上寻找共同点或者是同类项,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去做艺术化的加工,这类IP的孵化可能是二更不同于其他公司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