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俨然成了一家投资公司了

滴滴,俨然成了一家投资公司了

2017-09-11 09:34IT时代网 合作伙伴
也许是被各种五花八门的共享抢了风头,也许是少了烧钱补贴的血雨腥风,最近,滴滴在国内安静了不少,但在国外的几笔投资却引发了关注。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发表的专栏文章称,滴滴在三周内宣布投资了三个叫车软件:中东和北非的Careem、欧洲和非洲的Taxify,以及东南亚的Grab。今年早些时候滴滴投资了巴西的叫车软件99。该公司还投资于美国叫车软件Lyft和印度的Ola。

此外,滴滴也进入到叫车服务以外的领域,投资中国共享单车软件ofo,以及送餐服务软件饿了么。滴滴甚至投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等。

在一些风险投资人士看来,滴滴似乎在做与他们相似的事情:从投资者那里融资,然后押注其认为有增长前景的初创公司。

滴滴,越来越像一家投资公司。

滴滴的困境

从默默无闻到移动出行领域的巨头,两次重要的合并成就了滴滴,滴滴与快的、滴滴与优步。滴滴与快的的合并占据了市场将近80%的市场份额,而滴滴与优步合并后市场份额一度超过90%,成为了出行行业名副其实的寡头。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各地网约车新规的出台,滴滴迎来了致命一击。

据了解,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的要求,京牌京籍和沪牌沪籍使得符合条件的网约车只有10%的比例,大量网约车司机被迫离场,接单数量也随之下滑。

从用户层面来说,优步出局后,滴滴减少了补贴,提高了某些服务的价格,特别是各地网约车细则落实后,受供需关系影响,用户等单时间加长,甚至需要加价抢车。从有补贴到取消补贴,再到价格高于传统出租车,用户心理产生了强烈落差,吐槽也是难免的,因此滴滴的口碑进一步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对于网约车的定位,是把它作为公共出行、公共交通工具的补充。什么是补充呢,补充就是不能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一般来说,公共交通工具也分高中低三级,高的是出租车、中的是公交车、低的是地铁。政府加强对网约车的监管,名义上是从保护用户安全出发,实则将网约车定位成了依托网络平台的“出租车公司”,本质上滴滴成为了出租车行业的补充。

其次,再牛掰的企业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垄断,滴滴与优步合并之后曾一度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同时也意味着其在国内市场的上升空间十分有限。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虽然滴滴在规模上一家独大,可全国现已有超过130家网约车平台。而在监管上和滴滴较劲的出租车公司也在行动,其中一些正在做大自己的网约车服务,并针对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向监管机构提出了申诉。

商务部一名发言人近期表示,反垄断部门已多次约谈滴滴,目前正对这桩合并展开调查。滴滴称正在和监管部门沟通。

另外,根据移动数据监测网站Trustdata的分析,共享单车的风靡也动了滴滴的蛋糕。

总之,滴滴在国内市场已经触及天花板,短时间内可想象的空间有限。

联合对手围剿优步

滴滴恐怕是最会融资的创业公司。

据统计,在滴滴创立至今的五年时间里,该公司已通过风投、私募股权和债务融资筹集了150多亿美元,只今年4月,滴滴出行就获得了超过55亿美元融资,估值一度攀升至500亿美元。相比之下,优步在七年时间里总计筹集了120亿美元。

有人说,滴滴拿着投资人的钱,满世界投资创业公司,没有半分作为创业公司的矜持。但国内市场相对稳定,上升空间有限,滴滴也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打价格战,不拿这些钱投资滴滴又能做什么呢?

其实,不难发现滴滴是在通过投资进一步打开自己的海外市场,也通过投资来联合自己所能联合的一切力量,来共同围剿他们共同的敌人优步。

虽然滴滴出行宣称其大约有4亿用户,但绝大多数用户都存在于国内市场,滴滴这个品牌在其他地方基本上还鲜为人知。为打开全球市场,滴滴出行始终在疯狂筹集资金,建立所谓的“可持续全球移动生态系统”。这项努力包括几个月前筹集的55亿美元资金,以及去年筹集的73亿美元。

目前,滴滴的跨境出行合作网络已触达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1000多个城市超过60%的世界人口。相比在一个陌生的国家从头开始,对滴滴来说,投资入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前互联网行业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趋势。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甚至是百度,所有的巨头们都在忙着踩风口、插旗子,以防自己被颠覆。投资者也纷纷将资金投向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初创公司,希望所押注的公司未来会主导某一特定行业,例如社交媒体行业的脸书或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

显而易见的是,滴滴出行也正通过投资竞争对手来赶超对手、稳固地位。

如果说以前滴滴通过无底限烧钱捍卫了自己在国内的市场,那么,现在它要做的是通过投资将海外市场撕开一条口子。

退一步说,与其在国内与易到、神州这样的对手死磕,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有人说,中国风投界的逻辑是能花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市场份额。如今滴滴更像是一部融资机器,它最大的优势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已经筹到的巨额资金。

只是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滴滴还配得上500亿美元的估值吗?

*本文作者零度,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IT时代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