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给我颁个奖吧
不论是做文字还是视频,一个普遍的现状是,自媒体都处于整个食物链的底端。不要讲那些假大空的鬼话,看看自媒体们的刊例价就知道了——陈翔六点半,平均全网播放量超过一个亿的头部自媒体账号,上半年的刊例价才20万,更别说什么腰部账号了。
有人看到咪蒙一篇稿子卖到70万,就觉得自媒体赚钱真是太简单了,他大概从来没看过新榜上关于自媒体的调查——平均收入不足一万,60%以上觉得自己很焦虑,总之,这是一个外表光鲜,实则苦逼,并且内部严重割裂的行业。
平台以往的做法是补贴,后来演化成评奖——眼下百家号又推出了千寻奖,直接对标今日头条,并且覆盖的维度和广度,都要明显高于对手,比如分阶段、分内容形式,每个内容类别单独设立五个单项奖,然后年终再评选三个类别最具影响力大奖。
就连长期徘徊在主流视野之外的特稿圈,也面向大学生搞起了一个非虚构征文大赛——由刺猬公社、AI财经社和每日人物联合举办的非虚构故事大奖赛。
事实上,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下最近的新闻,就会发现各大平台都开始有动作了,先是今日头条的金字节奖金秒奖,紧接着大鱼号加大了补贴并且又上线了UC名家,包括像网易、一点、企鹅都准备启动自己的奖项。包括36kr、虎嗅、钛媒体这些科技媒体,也已举办或准备举办类似的评选活动。
以前还是单一的垂直品类,百家号这次的千寻奖,第一次将战场拉到了全品类:将内容分为文章、图集、以及视频。以已经启动作品征集的图集为例,里面就包括了“最佳新闻图片奖”、“最佳深度故事奖”、“最佳视觉呈现奖”等,已经不单单是互联网这个圈子了。
百度入局是必然,但整个行业都开始热衷给自媒体评奖这件事,就显得要研究一下了,所以为什么大家都开始给自媒体评奖了呢?
如何理解评奖这件事?
一件事的兴起发展到结束,都有他的直接原因,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历史(行业)原因,所以评奖这件事,也是如此。
一个直接的原因便是,所有的内容平台都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优质内容,以期通过优质内容能够树立起行业地位和标杆意义。
如果我们把内容产业比作一场比赛,上半场的主题是补贴,下半场的主题是评奖。其实两者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必要的手段,去刺激和鼓励内容创作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内容。
补贴是一种疗程短见效快的刺激手段,从去年到现在,大鱼号、今日头条、百家号、企鹅自媒体都纷纷启动了自己的补贴计划,但补贴的成本很高,以大鱼号为例,每个月评出2000个获奖账号,每个账号1万元的补贴,一个月光是补贴就2000万。
像阿里这样财大气粗的企业,当然可以cover,但也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更多的是一种运营手段和策略,更偏短期,目标达成即可。
但评奖相对来说更加长期和持久,首先它没那么贵,其次它的周期没那么频繁,最后它能够给内容创作者以价值和精神层面的鼓励和支持,相对来说更能打动一些用心做内容的自媒体。
虽然从单纯的流量来说,10篇优质内容的流量可能抵不过一篇花边新闻或者地摊小报,但前几天今日头条被人民网连着怼了三篇,包括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平台被网信办点名批评说对内容管理,通过低质、粗糙、三俗的内容去获得高流量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大量的补贴、高额的广告分成,众多作者入驻,对于平台运营者来说,其实现在已经不缺内容了,真正缺的是好内容,以及发掘好内容的机制。
所以深层次的原因是,一方面政策法规开始限制三俗低质的内容,另外从平台本身来说,已经过了流量为王的阶段,平台对内容的需求变成了优质内容,流量号失去了价值,这也是整个内容生态发展到现在,所必经的一个阶段和过程。
而给自己平台里的自媒体评奖,是一个简单且有效,挖掘筛选优质内容的机制,可持续,并且在行业和社会层面,获得广泛影响力和口碑的活动。
我们知道,人是有需求的,对于自媒体来说,他的需求已经到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写字这件事已经赚不到钱了,如果还没名气,那还图个啥呢?
头条VS百度,评奖该怎么评?
评奖就是态度,代表了这个平台,喜欢什么、欣赏什么,对于自媒体来说,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风向标。
我们去对比一下各家的策略,今日头条显然就是高举高打,金字节奖每个月都评,上来就是2万的奖金,还搞了个年度的评比,在一群入围作品里再选出更好的作品。声势很大,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把坑先占了。
百家号的千寻奖,是面对全社会、全行业的奖项,比起金字节来说,内容形式上除了文章、视频外还多了图集,覆盖更加齐全,另外每个类别单项奖10万奖金包和最具影响力大奖66666元的额度也不算低,先不管百家号的野心,是想弄个中国版的荷赛奖还是什么,但对于自媒体平台来说,显然是头一遭。
而且全行业的覆盖面,更容易从社会层面去撬动影响力,因为评奖其实是一个低成本高传播的事情,整个奖金大几百万,换来了一堆媒体关注和大V的自动转发,光是传播费就回本了,跟别说企业价值和品牌形象这些了。
两者虽然有竞争,但是还是有差异的,百家号的千寻奖,我觉得更有可能成为奥运会这样全品类的奖项,而今日头条的金字节和秒拍,还是集中在科技报道和短视频,未来的发展路径则更像是NBA和中超这样的垂直平台。
当然了,我们不排除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平台去参与并推动评奖,比如企鹅自媒体、一点资讯。但是一个炫耀式的评奖,和一个挖掘新人式的评奖,还是有差距的,一个把流量贡献给全平台的顶尖作者,让他吸金和广告收入持续上涨,和一个把荣誉给那些默默无闻,却在认真做内容的作者,获得的效果和反馈,也是截然不同的。
千寻奖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它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