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谈颠覆:天底下没有捅不破的天花板

周鸿祎谈颠覆:天底下没有捅不破的天花板

2017-11-08 13:54媒体训练营
周鸿祎称,阶层固化的天花板,其实是玻璃做的。“如果阶层注定要固化,就让我们来当那个打破它的颠覆者。”


360创始人、CEO周鸿祎的自传《颠覆者》近日上市,周鸿祎在其个人公众号表示,关于这本书,关于颠覆,关于阶层固化,有些自己的话想说。

周鸿祎称,阶层固化的天花板,其实是玻璃做的。“如果阶层注定要固化,就让我们来当那个打破它的颠覆者。”

周鸿祎认为,现在新的科技时代的来临,给年轻人创造了更多的突破阶层固化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故事版本其实早就在连续不断地上演。

以下为周鸿祎谈自传原文:

周鸿祎谈《颠覆者》:天底下没有捅不破的天花板

最近大家都在讲一个话题“阶层固化”。一个人的出身已经决定了他的未来。人们甚至用大数据的方式来预测一个人的基本情况:从一个人的出身预测他所受教育的大致水平,从一个人的教育水平判断他未来喜欢什么,从一个人的教育水平预测他未来的收入。多数人都不知不觉地被划分进了统计模型,在没有意外的情况下,和其他人一起过着大数据预测好的生活。

对于这种观点,我并不认同。阶层固化的天花板,其实是玻璃做的。“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如果阶层注定要固化,就让我们来当那个打破它的颠覆者。

在商业领域有个理论叫做颠覆式创新。指的是小公司出其不意打败大公司,实现逆袭。微信颠覆了短信,乔布斯拿 iPod为开端,最终颠覆了老牌手机巨头。我独爱颠覆者,也青睐有颠覆精神的年轻人。在我看来,普通人也适用颠覆式创新的理论,就是是个人通过对自我的超越,实现对阶层固化的突破。

对于这一点,我的故事也许就有些代表性。和很多出身普通的孩子一样,我的父母都是国家事业单位最普通的职员,他们带着我在郑州市的一个大院里长大,我上的也是一所最普通的小学,可以说,我的起点毫无特别之处。但是,我的成长幸运地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出生和成长,作为一个一心热爱计算机语言的年轻人,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做出一款好的软件和产品,造福使用计算机的人们。而互联网公平和开放的精神,最终成全成就了像我们这样一群拥有平淡无奇背景的普通人。这就是一种对自我设定的颠覆。

二十年前的我,互联网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现在新的科技时代的来临,给年轻人创造了更多的突破阶层固化的机会。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故事版本其实早就在连续不断地上演。在相对公平的技术平台里,年轻人不讲自己的家庭背景,无须争论自己的出身是好是坏,人们凭借谁的点子更好来争得用户,在意谁的产品更能赢得人心。在新技术平台之上,你无须拥有得天独厚的垄断资源就可以白手起家,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对世界做出改善。

而实现自我颠覆的人都有一点共性。通过我的观察,最终能够实现这种颠覆的人,都有着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和“使命感”,如同万维钢在《智识分子》这本书里写的那样:“内在动力才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自由意志,我之所以这么干不是因为谁刺激我,而纯粹是因为我就想这么干。对于这些人来说,工作已经不是简单上下班的事了,而是一项事业。他们做这件事情不需要外界的监督和激励,是自己要求自己非把这件事情做成不可。所以真正了不起的事业应该由使命感驱动。”

和我一起工作的员工都很年轻,他们有些很有冲劲,但是有些也为高不可攀的房价忧心忡忡,还有些为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感到迷茫。而面对后两类人时,我总是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没有用,如果每天以应付的心态去工作就是在浪费生命。在这个行业,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平头百姓。他们能够成功,说明只要你努力也有机会。哪怕你现在是在打工,也要考虑为自己学习一些东西,这客观上是为公司创造价值,也是为你自己积蓄巨大的潜能,因为学习到的本领是别人剥夺不走的。你可以一边学习,一边等待使命的召唤。

我鼓励今天的年轻人拥抱新的技术时代,也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因为未来的平台无疑会更加开放和开源。虽然用大数据来看,你的性格和命运都已经注定,但是总有一些人可以从设定的剧本中跳脱出来获得自由。正如万维钢所说,“超越了阶层出身、超越了周边环境、超越了性格局限,拒绝按照任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大数据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最不像机器人的人”,就是英雄。

我独爱颠覆者,我将我的自传命名为《颠覆者》,以向那些拥有颠覆精神的人致敬。希望我的故事,能帮更多的人,打破阶层固化的玻璃天花板,放眼无限可能的未来。


*本文作者魏力,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媒体训练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