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身份很多:前央视著名主持人、一位母亲,同时也是刚刚做了两年的投资人。到今年12月,张泉灵离开体制转型投资人已经两年零三个月了。
在标准的履历介绍上,在2015年9月,接受傅盛的邀请紫牛基金担任创始管理合伙人。一袭紫色连衣裙,成了张泉灵加入紫牛之后的标志性装扮。但你知道在这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她经历了怎样的自我调整、不断适应变化的心路历程?
这位傅盛口中的“女神”在成为投资人前,还只是一个“只会在银行买理财的人”,在过去18年的经验一直是埋头做好内容;如今的她,已经连续管理了紫牛的两期基金,投出了包括年糕妈妈、编程猫、UFACTORY等在内的明星项目。
张泉灵说,做投资人后哭过的时间,比前十年加起来还多,坦言“投资人活得“像狗”,并非华丽转身”;但同时,她在央视积累的对于传统产业的深厚理解,成为傅盛的互补。
投资人张泉灵,正在像一台深度学习机器那样,不断的刷新自己认知。
四年前的张泉灵,会怎么看现在的自己?
关于这个问题,张泉灵只说了三个字:惊,疑,恐。
“我在我头脑里坐了一条时间隧道,穿越回去四年之前……再看此时此刻的我,这个「我」不是那一刻我喜欢的。要不是这个人是我的话,我必须说挺讨厌的。”
说这番话时,张泉灵正在影棚录制《奇葩说》第四季最后一期表演赛,辩题是“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讨厌的人,到底是不是一件坏事”。今年44岁的投资人张泉灵,同时也是这档现象级网络综艺节目的新晋的导师。
“如果四年前,我看一个女人在这个舞台上胡说八道,这是一件哗众取宠的事情。”张泉灵说。
不过,从满屏的弹幕看出来,张泉灵还挺被网友所接受和喜欢的,“三观正,讲事实,摆道理,不忽悠”、“本季最大的惊喜”。之所以成为了一份“惊喜”,大概是因为她上一次这样密集地出现在屏幕前的身份还是央视主持人。
算到今年12月,张泉灵已经离开体制两年零三个月了,这意味着,她从媒体人到投资人的转身已经超过两年。
转身
关于这一场转身,故事很多。
但张泉灵代表的媒体从业者向资本领域的跨界,却发生在中国一级、二级市场新贵旧富更迭、双创被确立为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之下。
三年前,一如既往在北京央视大裤衩里忙着采访、组稿、主持节目的张泉灵,亲眼见证了国家层面首次对外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同一年,阿里巴巴在9月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造就了商业史上最大IPO;同一年,大量海外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中概股;中国的A股市场开始了一轮明显的上涨。
然而,2015年的6月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A股暴跌;在美国市场,中概股也不断下跌,市场情绪大幅转向......
媒体人张泉灵有些看不懂了。传统媒体信息权被社交媒体瓦解,外面的世界不断翻页,身处信息最前沿的张泉灵突然感到了恐惧、焦虑,她发微博说,自己被“时不我待,知识缺口巨大”弄得焦虑无比。
2015年8月,张泉灵从央视正式离职,出任紫牛基金合伙人。她通过一篇传播甚广的文章《生命的后半段》正式宣布,“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
紫牛是猎豹CEO傅盛创办的一支新基金,傅盛也成为促使张泉灵奋不顾身一跃而出的关键人物。傅盛想通过紫牛基金,用差异化、极简、All in三个原则寻找风口上的“紫牛”。
傅盛第一次亲眼见到张泉灵是在一个创业项目的股东会上。与其短暂交流之后,傅盛对这位北大德语系毕业的美女主播留下了“视野开阔,思维相当缜密”的印象。
后来,在成功挖到张泉灵之后,傅盛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张泉灵是他的“女神”。
而这位女神在成为投资人前,还只是一个“只会在银行买理财的人”,她在过去18年的经验一直是“埋头做好内容”,从来没有也不需要操心钱的事情;曾经拒绝过傅盛又同意从紫牛基金的“顾问”做起的这位女神,已经担任创始管理合伙人,连续管理了紫牛的两期基金,投出了包括年糕妈妈、编程猫、UFACTORY等在内的明星项目。
张泉灵还以一位勇敢转型者的姿态,多次传递出诸如“即便恐惧,也要先满足好奇心”、“不做创业者的保姆”等影响了很多人的观点。
张泉灵对傅盛和紫牛是一个“互补”的角色。一直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的傅盛不懂传统行业,也没有太多相关积累;而在央视与传统产业打交道最多的张泉灵懂。这符合紫牛基金对于未来大趋势的判断: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投资也需要跨界的背景。
时机
张泉灵在此时入局,也曾收到外界的非议,认为她“并没有选对时机”。
受股灾等因素影响,资本开始捂紧口袋;而2015年下半年起,一批批没有造血能力又融不到钱的创业公司开始裁员、关停和倒闭,其中不乏被资本追捧的明星公司,使得中国创投市场的“寒冬论”甚嚣尘上。
但张泉灵不这么认为,她说:
“从大的环境来说,其实未必是冷淡,你要换个角度来看其实还是热火朝天呢,我觉得是和原来的玩法不大一样,原来的玩家也不大一样。玩家在变,玩法也在变。如果你站在原来的角度看,哎哟水流变小了,其实换个角度看,洪水滔天呢!”
数据证明张泉灵的判断是对的。
据今年5月普华永道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近十年来,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国内投资市场活跃度不断攀升,股权投资增速明显,不断刷新历史记录。2016年,国内股权市场的基金募资和股权投资规模可谓盛况空前,通过2438支基金,募得近1.3万亿人民币,投资金额达到了7448亿元。
一级市场竞争激烈,新VC紫牛想要杀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张泉灵告诉钛媒体,紫牛已经得出了一套自己的打法。
拿消费类项目来说,传统VC大多以行业逻辑来划分,而紫牛只分为两大类:“以内容为壁垒”和“以科技为壁垒”。
在评价以内容为壁垒的项目,张泉灵有三个标准:
第一,是否吸引她看下去;
第二,是否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
第三,采取怎样的机制保证持续产出这样的内容。
张泉灵特别看重拥有内容壁垒的项目。例如,紫牛投资的年糕妈妈,在传统VC看来属于电商赛道,但是在张泉灵眼中,这属于以内容为壁垒的,“它的壁垒造成他的获客便宜,粘度高和品质高”。(据钛媒体了解,“年糕妈妈”这一平台如今已经在尝试内容付费新模式。)
而在科技领域,是技术要找到一个落地场景,“不能就科技而科技”,她所偏好的是科技创业要充分理解和渗透行业,或者本身就一直在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人。
“另一部分就是,你原来不是这个行业的,但是要落地真实场景的前提是,创始人必须要理解这个行业,这个时候我就应该去帮你一把,帮你进入这个行业,包括和行业的龙头去合作。因为领先的企业的数据密度足够大,这才是有价值的。”
在张泉灵看来,互联网是可以做得“很小”然后迅速复制,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足够多并且有价值的数据,必须去与行业龙头做关联,因为他们的数据密度足够大,“所以,这时候我的价值就出现了”。
一入行投资圈就站在一个高地上,张泉灵的起点羡煞旁人。
“攒局”
大部分人会认为,媒体人转型做投资的重要的价值在于长期在各行业积累的人脉;在找人、找钱两项事务上,人脉资源确实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长期在新闻工作第一线的张泉灵,更看重是媒体经验带来的“中翻中”能力。
“我在做媒体的时候,积累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能力,叫作‘中翻中’,这个在投资方面特别有用。”
张泉灵口中的“中翻中”,在连接新兴技术和传统企业帮了很大的忙。
在紫牛投资的案例中,北京三体高创科技是赶上了当下C2M (Customer-to-Manufacturer顾客对工厂)“风口”的一家。三体科技定位于3D人体大数据智能服务的创业公司,目前主推的项目之一是应用于制鞋业的立体测量设备——3D脚型扫描仪。
“市面上有不同的扫描脚型的仪器,一般来说要求测出两个数据,一个是数据的精准性,另一个是数据的一致性。前者是指测量出数据的误差是多少,而后者是指把同样的模型扔进去,它数据呈现的前后偏差,上下有多少。”
为了找到行业领先的数据入口,张泉灵为三体科技对接了奥康鞋业,但是对方这家潜在客户始终没办法理解三体科技所坚持的“数据的一致性”的重要性。
张泉灵实在是急了,于是,她问对方:“平时打枪吗?”
对方点头。
“你知道弹着点要统一才是好抢手对吧?”
“知道。”对方答。
“一样的,我给你10发子弹,你总共打了20环,平均每发2环,但是,你所有的弹着点都集中在右下角的2环,就说明你是好枪手。我只需要把枪单一地调整一下,你有可能全部10环了。而另外一个人,打了20环,甚至是30环,但是弹着点在靶心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就只能调节射击水平了,而这恰恰是不能瞬间提高的。”
张泉灵描述的中翻中功夫就是这样发挥作用的,“否则你跟他们是说不通的。”
张泉灵这样理解传统大企业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对于大企业来说,无非是为什么要选你的设备而不是其他家,尤其是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数据的一致性就处在AI可用和不可用的临界点上。
对于一家早期投资的企业如此费心且细心“帮忙”,在圈内好像有点非主流。毕竟,在行业内,“重投前轻投后”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小型VC都将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在项目筛选、尽职调查和交易中,往往忽略了投后管理这一环。
“我觉得我们很大的价值在于,我们投后管理能够给与投资者的帮助上。”投后管理是紫牛目前可以精耕细作的地方。
紫牛在投后管理方面,发掘自己最大的价值,而且极具特色。牛作为一支“明星”基金,除了傅盛和张泉灵之外,官网上已经披露的LP是多玩游戏CEO李学凌,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58同城CEO姚劲波,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和时尚集团总裁苏芒……每一位都是各自行业内顶级的大佬。
传统的VC在投后管理多半是在财务,税务,人力等专业化领域协助创业者,通常是去替代创业者节省管理成本和行政成本。
“投后管理也是我们花了特别大的力气的,核心是你作为投资人你的独特之处,你的独立价值在什么地方。那么,我觉得我们很大的价值在于我们投后管理能够给与投资者的帮助上。”
紫牛与传统的VC的投后管理不大一样。传统的VC的投后管理分成几个部分,有专门的团队来做一些专业化的业务,比如财务,税务,PR,HR等,通常是取代了创业公司一部分管理和行政职能。
“我们的投后管理更多的是在业务层面给与帮助,这部分的业务层面包括品牌管理,包括能不能帮你做一些业务上的连接,让你的能力深入在有价值的产业身上,从而形成更大的价值。”
而同时,因为创业者在早期,多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项目里,没有时间集中“跳出来看”,所以紫牛还有一部分投后管理是帮助他们跳出来看一看。
张泉灵经常会把一些她看到的行业动态,包括重大新闻转发给被投的相关企业。
“我觉得这个方向适合,你去理解一下,或者说,你做的这个方向有这个相关的事情存在,但你未必要立刻跳过去做。他们没有时间去看这个事情,他们也没有这样的视野,投资人的视野的广度和高度还是保持了的。所以我们的投后管理可能是行业内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管理。”张泉灵说。
得失
在成为投资人前,张泉灵曾说,自己不想成为一只蚂蚁,“被压在过去的一页里,看到的也还是同样的天地,而真的世界与你无关”。
而“真实”的世界并不意味着“美好”。
张泉灵从前是媒体人,是甲方,在全国最体面的平台,偶尔抓狂,得心应手;而打一开始做投资就倍感压力。被傅盛逼得不行的时候,张泉灵只好回到办公室偷偷哭,悄悄哭过的时间,比前十年加起来还多,她说,“投资人活得“像狗”,并非华丽转身”。
张泉灵还有被创业者拒绝的时候。
“我们之前有看上一个在线教育的项目,盯了很久,非常看好。但是,那时候创业者告诉我们好未来要投。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去争取,还专门去找了张邦鑫(注:教育行业巨头好未来董事长、CEO)商量。” 创业者权衡再三,还是拒绝了张泉灵的橄榄枝。
被拒之后,张泉灵的焦虑感会再次出现。
“但是这你也得认了,毕竟好未来在行业里积累了这么久。我们理解创业者的诉求。”说到这里,张泉灵一耸肩,“但是,So What?因为你一旦做投资,你的心力就会知道错过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你只要不要错失你去遇见风口的能力和敏感性就好了。”
如果要总结这两年来的过失,张泉灵认为,最遗憾并不在于她到底错失了哪个风口或者项目,而是关于“跳出来”还做的不够好。
她说,一方面她自己常劝说创业者“跳出来”看一看;另一方面,她发现,自己在思考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投资人”的时候,在“跳出来看一看”一点还是没有做到位的。
“你有时候会碰到,哎呀,我想明白了应该是这样的,但是这事已经办到这儿了,所以冲突就出现了。它不会像一开始想在前面那么游刃有余,不像前面想得那么自如,这个是我最大的错失。”
新人有劣势,但是其实是优势。
刚成为投资人,张泉灵的好奇心和兴奋度是足够的,“这可以保持你对于压力的承受,因为你的状态特别high的时候,不觉得有多么辛苦,但是,到了第二年,不能老找借口说,我是一个新人,我来学习一下的。”
那么,真刀实枪的时候,到底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做紫牛的二期,是一期的一个延续?还是从更高地维度思考?自己该成为一个怎样的投资人?个人的价值如何发挥得最好?
“这些事情是我最近才开始想的,稍微有点晚。所以,二期整个设立的过程中,稍显被动,二期启动相对迟滞。”
人的痛苦有时候不在于你没有选择,而来自于你有不同的选择。
张泉灵决定,把紫牛在二期方向上做了一个很大的调整。与一期有很大区别,二期会重新定位。这主要是体现在基金的“生态”上:一是被投企业之间会形成一个生态,二是基金基金自己也要构成一个生态,包括对基金架构的设立。
随着市场上一些优质的项目开始跑出来了,二期的紫牛也将不会仅仅局限在早期的项目上。“会把轮次往后延伸一些,以便捕捉到更多的潜在独角兽。”张泉灵笃定的告诉钛媒体。
毕竟,一个从“刷脸”开始的工作,终究要靠刷业绩走下去。
求变
“学习能力强”,是张泉灵身边朋友口中最高频出现的一句评价。
“一开始见到张泉灵的时候,我发现她用手机打字,还是用手写输入法,回消息挺慢的。”紫牛早期的明星项目“编程猫”创始人、CEO李天驰对说。
李天驰的编程猫在今年11月正式宣布完成了B轮1.2亿元融资(紫牛基金在2016年底参与了其2000万元A轮融资),这一过程中,他与张泉灵的交流越来越多。李天驰觉得张泉灵最大的变化是,回复消息的速度变得很快,“这是我最佩服她的一点,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在每天要面对海量的信息的情况下”。
作为众多“追逐”编程猫的投资人中间的一个,李天驰觉得,张泉灵与其他人不一样,对他项目的价值也不一样,“她以前是记者,她对于国家政策的预判,对于基础教育的理解,都是非常敏锐的。她还是我们学生用户的家长。”
编程猫是紫牛对外交出的一张优秀的成绩单,张泉灵却颇为冷静。“我倒没有说最喜欢哪个项目,只要是自己投的都喜欢,就像自己的孩子,只能说有几个是赶上了机会和风口。编程猫是其中一个”。
为什么投编程猫?
张泉灵看重的是编程教育对于中国学科教育的影响。在她看来,编程教学是中国学科教育中,为数不多的以跨学科和解决目标为导向的,虽然立足于线上教学,却在线下有大量的活动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
在今年夏天,她把自己的儿子送入了编程猫的夏令营,参与线下的五人组战队。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面,小组自然而然有人领队,有人主干活,分工协作,最后攒起来,才能完成了一个游戏项目的编程。
张泉灵认为STEAM教育需要有一些改变:
“我们之所以一直觉得应该学英语,是因为我们认为世界更多的人,需要去沟通;那么在未来,孩子要学编程或者编程的思路,是因为需要和机器世界沟通。否则,当人工智能越来越进入你的世界的时候,其实你无法和他沟通,你只有一个交互界面在与他沟通,但是,你没有改变他的力量。”
李天驰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张泉灵的变化,张泉灵却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她的常态。
她发现,做媒体和做投资,在某种程度上能达到一个契合点。做媒体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事务,这些事情往往处在一个乱麻之中,讲清楚一个故事,必须要找到核心的人和事,需要要找到那根线头,一蹬,能解开,“做投资也是一样的, 你经常听创始人的汇报就是一团麻,其实他也没有想好到底要怎样。你要帮他把那根线头儿「蹬」出来,找到重点。”
但变化也是常态。毕竟,做投资就是一个不断刷新自己认知的过程,优秀的人往往就是这样一台深度学习机器。
“多年前,和泉灵第一次聊天,就发现她学习能力特别强,这是一个优秀的记者最重要的品质,做投资也是如此,要快速切入一个陌生领域,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作为张泉灵多年的密友,同为记者出身的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如此评价。
从北大德语系毕业后,1997年考入央视国际部,从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区,到抗击非典第一线,四川汶川大地震……在那个传统媒体的黄金年代,张泉灵带着国人的视线深入这些辛苦且危险的偏远一线。她是很多人的偶像,她的粉丝叫泉水。
但张泉灵告诉记者,“我没有偶像,从小就没有”。
“我当记者的时候,很多人喜欢问你最喜欢什么主持人,你的偶像是谁?当投资人了也有人问我。我这一辈子,对一些人,我有很多很敬佩的点,当然也有很多很敬佩的人。所以我告诉你我欣赏谁的时候,我一定会告诉你为什么。”
1973年出生的张泉灵,在她成长的年代中,是英雄主义教育的年代,是造神年代的延续,也是神开始崩塌的开始。我们特别容易崇拜英雄,然后把他掀下神坛。
“我也不知道什么因素导致我从小就没有偶像。是英雄挺好的呀,我不崇拜你,这和你是不是我的偶像是两回事。我一直会说,在那个境遇下你能做到这样,真是了不起呀,但是我不说你是我的偶像。”
卖人设会崩塌,得到必须付出代价。在那一场辩论中,张泉灵给最后总结陈词说,许多改变,是主动求变的,很多也是被动的,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想要得到什么,都是有代价的,“我在想在这个舞台上被人喜欢,这就是代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