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出生的你”面世之初就掉进了“程序陷阱”

“同一天出生的你”面世之初就掉进了“程序陷阱”

虽然慈善从线下被搬到了线上,并由此具有了互联网特质,但是,无论线下和线上,慈善活动首先是不能公开“测试”的——这应该是慈善活动秉持的前置原则。

日前,一个名为“分贝筹”的爱心活动刷爆微信朋友圈。活动页面宣传“一元助TA改变命运”,用户输入自己的生日,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学生,为其捐赠一元钱。然而网友质疑,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而且名字也不同。“分贝筹”回应称,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就此向公众道歉。

首先应该承认,这是一例极好的网络慈善创意,因其有新意、门槛低、互动性强而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上线半天多即收到捐款44万元。然而,其在“试运行”中的漏洞百出,却不免令人心生遗憾。除了有的贫困学生“一人分饰两角”外,还有的贫困生生日日期根本不存在,比如2009年2月29日;此外,大多数贫困小朋友的理想表述都一模一样,也令网友生疑。某种意义上,“同一天出生的你”慈善项目,在面世之初就掉进了“程序陷阱”。

发起者的通报回应,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虽然慈善从线下被搬到了线上,并由此具有了互联网特质,但是,无论线下和线上,慈善活动首先是不能公开“测试”的——这应该是慈善活动秉持的前置原则。对于慈善活动而言,一定是程序比热情更关键。在每一个慈善活动公开推出之前,都应该是提前设置了公开、透明、真实、可查的周密程序,而不是像其它社交软件一样可以试运行一段时间。就像“同一天出生的你”,测试阶段收到的44万元善款,能不能准确受益于网友捐赠给的贫困学生,就要打一个问号。

此外,据慈善活动发起者介绍,受助的贫困学生都来自“国家建档立卡”的云南贫困地区家庭,受助学生资料均由各地“驻村干部”和“结对干部”实地走访了解,获得孩子监护人书面授权后,拍摄上传。但是,在慈善募捐的界面里,除了贫困学生的照片和文字,并没有任何信息可以验证他们的真实身份。这同样是一个很大的程序漏洞。如果说出于保护青少年个人隐私的需要,隐去相关信息,最起码相关“驻村干部”可以实名信息为此公开背书,从而疏通善款的真实去向,打消网友疑虑。

互联网时代畅通和丰富了人们日常慈善的渠道,尤其是“一元捐”的轻体量,加之网络慈善的传播性和互动性强,使得网络慈善风生水起,这本身是好事。然而,相比于界面后台的程序设计而言,慈善活动本身的实际程序设计更为重要。今年8月,“一元购画”的慈善活动也曾刷爆朋友圈,但随即遭到网友和媒体质疑,有媒体曾报道指出,“一元购画活动中,1500万善款如何花至今仍未有说明”。同样作为网络慈善,“同一天出生的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本文作者网易科技,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网易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