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和出海:中国企业的历史节点

接班和出海:中国企业的历史节点

现在中国的成长型企业正在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第一代企业家岁数较大,要考虑企业接班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中国业务发展是不是到一定瓶颈,要考虑出海的问题。

未来,接班和出海将是企业面临的两个重要节点。

第一代企业家要退出,谁来接班?

比如在意大利,通常企业家有很多子女,可能有五六个,企业是家族控股,相对成熟。但中国上市企业面临一个情况是,要对股东负责并公开披露,有一天董事长离职的话,公司谁来接管特别受关注。

我们从海外看到很多不同的个案,比如我们服务了澳大利亚150个家族企业,这些企业在家族传承方面做得比较成熟。我们服务什么呢?主要两个方面,第一是家族企业怎么顺利的传到下一代,要怎么传才能避免家族纠纷。第二是让家族企业从一代传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第四代可以顺利过渡。德勤会帮企业设立一个独立的董事会,成立家族宪法,在宪法中规定如果股东发生意外情况时股份如何管理,组成成员是家族人士,为的是保障家族利益和家族财富。

家族独立董事会和公司董事会的概念类似,两者基本上在决策方面是不会发生冲突的,因为它们都是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

例如美国的一家做番茄汁的公司,董事长的女儿嫁给了一个骗子,骗走了所有的钱,如果不进行传承保护,有可能家族的钱都被骗子骗走。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并且对家族企业传承没兴趣要如何处理?有个做法是跨代传承,比如说香港某集团,家族第二代对接班企业没有兴趣,第三代有投行和实业从业经历,他的父亲虽然对企业没有兴趣,但是可以保持家族企业的精神。另外也可以找有经验的CEO暂时处理公司事务,等二代或三代成熟一些再接班。并寻找一个独立的人进行监管,类似于独立董事。

香港的一些大公司对接班人是有固定方案,如果找不到合适的CEO,就会让职业经纪人暂时接班,并且担任类似于辅导员的职责,教导下一代如何管理公司。

我们认为对于接班人的教育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出国留学背景还是国内企业培养都各有好处,宽阔的视野带来新鲜的决策,企业内部培养更了解企业。下一代想法多样,如果对企业没兴趣,希望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比如家族是做房地产,而二代对IT感兴趣,可以设立信托,在信托下再设立创投基金,类似于创业贷款,家族借钱给二代创业,等盈利再还钱。

在接任过程中还会发生两代对公司未来发展意见不同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比如3年、5年才可以解决。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协调,两代需要互相理解。

全球化:何时走、怎么走

现在企业有充足资金,希望可以将业务拓展到全球。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并不是出海一味对企业有利,出海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去哪个市场、产品在该市场竞争力如何、在这个市场能否学到新的技术等。

什么叫全球化?首要衡量指标是30%收入来自海外。

前段时间,德勤对一带一路进行调研,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可能会推荐去东南亚的国家,这些国家非常欢迎中国企业,会在政策方面给予很多优惠。对于具体去哪个国家,我们认为主要根据企业主营产品,或者是企业对资源的需求。

出海也要考虑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饱和度,比如海尔、联想、华为这类企业在中国的增长出现瓶颈,很自然选择出海,谋求更大的发展。

走出去过程中,在当地会因为一些文化的差异出现管理上的问题。德勤就会成为一个桥梁,在沟通和连接上起到帮助。

一带一路刚刚起步,现阶段走出去应该做到第一批是进口原材料和技术,第二是以海外代理方式销售产品,或者通过代工的方去销售产品。基本在海外建立独立的机构进行当地化的管理运营相对是少数。

现在处在一个过渡阶段,由产品这个角度做全球化,逐步过渡到说当地的运营以及全球化的管理。那么可能十年之后我们就会看到大量的中国公司是全球化公司。

尽管很多公司的产品卖到国外,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并不是全球化公司。无疑,我们在全球化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短板。全球化的资金平台如何打造、对风险的判断是否准确还有待学习。另外,国际化人才还待培养。

比如日本在人才培养方面经验丰富,日本财团大量外派高管人员,作为在其他地区分公司的董事,一方面通过投资,把团队派到公司内,一方面输出管理思路,也监管着公司,来制定全球协同的统一化战略,意味着所有的指令在全世界各地要统一执行,这种能力背后需要很多东西来支撑,中国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的走出去,管理的范畴还局限于本土。例如人才管理,一旦出去不知道如何管理外国人。

我们建议中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首先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不能因为追风外扩,全球化的战略首先需要清楚企业的定位,想好如何布局才能实现可持续盈利。其次,盈利增长的稳定依赖于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不可盲目走出去。再者,公司是否从多维度分析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并做好解决预案。走出去以后,需要找一个当地的合作伙伴,会更容易扩大品牌效应。

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企业将面临接班和出海潮,这波潮流下,中国成长型企业将探索出更出色的解决办法。

*本文作者赵健 李文杰,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