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就能给公司赚95万亿的大学专业出现了。
大家还记得科幻电影《阿凡达》里的情节么?2154年间,人类穿着阿凡达皮肤的外衣跑到潘多拉星球和当地居民干仗了一场。
只因为外星球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人类就开设了一家太空挖矿公司,结果没想到搞得流血又牺牲。
按理说,这科幻电影讲的是100年后的事,但要不了那么久,却要实现了。
就在今年,美国老牌传统公立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低调开设了一门新专业,引起了不小轰动,只因学科名字太引人注目:
太空挖矿专业
……
此专业严肃又不失活泼,高冷又接地气,这样直白的专业名称,让很多人都在担心和好奇:这专业的学生会不会一毕业就失业了呢?
对此,这所学校貌似一点也不担心,该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太空资源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太空资源开采,等了近20年才首次招生,可以说是很小心翼翼了,而且市场需求巨大,全球各家太空资源公司都表示缺人才啊。
学校敢招,就有学生敢报名,招生简章一出,全球各地爱好者蜂拥而至,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150名爱好者向该大学提出了申请,其中还有一位是中国人。
在我们看起来如此天马行空的专业,招生情况却还十分乐观。
一旦被录取,太空挖矿专业要学的东西还不少,除了掌握探测、开采,就地利用或运送回地球等各项技能外,同时还要学习遥感学、材料学、机器人学、资源经济学等多种跨学科课。
听起来,真是一门令人兴奋的技术活儿呢。之前总以为谁会挖比特币就已经是大神了,创哥今天才明白,原来跑到太空挖矿才是“志存高远”啊,因为这市场前景真吓到我了。
一颗小行星堪比一年全球GDP
太空挖矿或成全球最赚钱职业
去年年初,美国《连线》就发表文章《太空采矿可能引发星球大战》,并评价:太空采矿有可能是下半个世纪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经济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一颗小行星的经济效益就能价值连国……
接下来科普一波太空资源的常识,去太空挖矿主要有两大可行性:
1.资源异常丰富,一颗小行星就富可敌国
从地理大发现到美国淘金热,人类对稀缺资源的渴求就从没有断过,大家说要去太空采矿,矿在何处?其实采的都是地球附近的小行星上的资源。
科普开始:其实小行星就是太阳系形成时的残留或毁灭后的残渣,太阳系目前约有100万颗直径超过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100万颗,但是绝大多数都距离我们太远了,在地球轨道附近,也就只有6000颗小行星,直径大于45米。
行星资源主要指的是铂族金属,这些金属非常贵重,如铂、钯、锇和铱。常用于医疗器械、再生能源产品、催化式排气净化器,还有可能应用于汽车的燃料电池。
《Mining the Sky》一书曾指出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含3千万吨镍、150万吨钴和7500吨铂,单颗小行星估价:超过全球GDP总量。
一家网站曾对1颗普通的小行星做出评估,估值达到95.8万亿美元,超过目前全世界的GDP总和,这颗小行星名叫“Germania”。
还有一颗直径超过30米的小行星,矿产资源全部是铂金,价值高达500亿美元,学界称之为,“钻石行星巨蟹座55e”。但这颗小行星距离我们有40光年,以我们现在的技术只能眼巴巴望着。
至于如何提前判断其矿产构成,我们会通过望远镜的光谱测法,通过分析小行星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来做判断。
2.成本低,失重环境可以不费力气
太空挖矿专业的行业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而它的成本却很低。由于小行星上几乎没有重力,因此不必使用太重的机器,这也是失重带来的一大优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运走大块材料。虽然这些项目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但是无论如何要比在月球或者火星上采矿便宜得多。
简单理解来看,现在主要有两种开采方式:一种是首先捕获一颗小行星,然后拖到离地球近的地方,固定下来,让机器人或人类上去开采,采完返回地球。
还有一种是就地利用,将小行星作为太空中转站,建立空间设施,为星际航行转移材料,开展更远设想,不过这种属于远期设想,才开过程中会不会遇到外星人也说不定。
从地理大发现到美国淘金热,人类对稀缺资源的渴求就从没有断过,当地球逐渐枯竭的时候,只能上天了!
两家美国商业公司
开始涉足小行星资源开发
在丰厚利润前景的召唤下,人类对太空矿产资源的争夺战已经开始。
美国政府最先行动,先是奥巴马在2015年,签署了一项颇有争议的法案《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称:公民有权“拥有、运输、使用和销售”小行星资源。
之后NASA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捕获小行星,并拖至地月系某个轨道,进而开采。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两家商业公司,在光明正大做着小行星矿产开发生意,一个叫深空工业公司;一个叫行星资源公司,拉里·佩奇和《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都是后者的投资人。
在欧洲,卢森堡这个国家最积极,政府很希望该国能成为整个欧洲太空矿业公司的商业基地,甚至能投资一些商业公司,做他们的坚实后盾。
在中国,3年之后也就是2020年要建小行星基地,我们也会去太空挖矿,把钯、铂等稀有金属带回地球,用于制造尖端设备的重要零部件。
可以说目前,全球关于小行星矿产资源的所有权,还没瓜分。1967年,联合国制定的《外层空间条约》,只规定了:“禁止任何人将太空领域据为己有”。但是,却没说仅开采资源时,矿产该如何划分。所以太空资源现在是公共的,就像路边的野花。
何时才能重新回到
为太空科技而激动人心的时代?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彰显其超强国力,开始了太空军备竞赛。那个时候也许算是航天技术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吧,阿波罗登月成功的消息传回地球,我敢说没有人不为之激动。
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很多人可能早就遗忘了仰望星空,我们天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种种好奇心,正在慢慢地被互联网这个虚拟的未知世界所替代,我们多久没有回到为科技新闻激动人心的时代了,多久没回到探索未知世界的兴奋中了呢?
你总以为航空事业和我们普通人关系不紧密,砸了上百亿美元和老百姓没关系,但探索宇宙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眼前,而在于未来,未来太遥远,但也不遥远。
写这个选题纯粹是因为有趣,在浩瀚宇宙,每个人都只是一粒尘埃,困于眼前事务时,也不妨抬头仰望星空。
同志们,如果哪一天创日报停更了,可能是我们这群编辑报名去太空挖矿了,地球?哼,乡下地方,自媒体?不存在的。也许20年后的我们,正写着火星文,坐在飘在外太空的办公室,对着没见过世面的外星人吹牛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