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年第一天,小马哥就被DISS了。
主动挑刺的,是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
他说,现在人几乎透明了,没有任何隐私,特别是电话、微信等通讯安全。
“我心里就想,马化腾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这问题非常大”,一向大嘴巴的李书福说,“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比较苦恼,因为我们的商业秘密,总是暴露在人家眼前”。
连当过两届政协委员的李书福,还不忘拔高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软肋。”
出身于制造业的传统企业家DISS互联网,李书福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自称家电女皇的董明珠,已经多次猛怼过贾跃亭,而且点名道姓,从不客气。
就在同一论坛上,董明珠又一次狂抽贾跃亭,指责他没诚信,骗钱,“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别人帮你也只有一次。我相信帮过贾跃亭的人太多太多,结果让太多人失望。”
董明珠说,很多企业标榜身价多少亿,”你把钱也搞完了,没了。他一开始是不是想骗钱我不知道,但是结果就是这样。”
在这之前,董明珠已经多次点名批评贾跃亭,“把股民血汗钱弄没了,带给社会负能量。”等等。
同在浙江,前首富宗庆后,也曾怒怼过马云。在央视的财经论坛上,宗庆后说,马云提出的“五个新变革”,除了“新技术”以外,其他都是胡说八道。
连玻璃大王曹德旺,也刺挠过马云,“你现在叫马云那么伟大的人来做福耀玻璃,我相信他做不起来,你钱多没有用。”
最近一两年,为啥传统企业家DISS互联网,成了主流呢?
第一,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的边界坍塌,互联网侵入到了制造业地盘。
互联网和制造业原本界限清晰,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最近一两年,随着互联网巨头入侵线下市场,双方的边界逐渐坍塌,竞争关系越来越明显。
比如在李书福所在的汽车领域,BAT都在加码。腾讯先后投资了多家电动汽车相关公司,领投蔚来最新一轮融资,参投了FMC新能源汽车,以及威马汽车等等。
不止是腾讯,百度的Apollo无人驾驶汽车都已经在雄安上路了。而阿里和上汽合作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成了畅销车。
BAT成了来势汹汹的对手,都打到吉利家门口了,李书福怼怼又何妨?
李书福的外国同行,怼起来谷歌、特斯拉,只有更毒舌。
奥迪将谷歌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车辆,比喻为“丑陋的土豆”。美国的汽车经销商们攻击特斯拉有可能是“庞氏骗局”,而通用汽车高管则公开说,“我认为特斯拉注定要失败。”
第二,实体经济日子不好过。
抱怨,多生艰难之时————一个日子很红火、生活很幸福、事业有奔头的人,忙着一路狂奔,是没空去抱怨的。
实体企业DISS互联网,还源于最近两年,实体经济日子实在不好过。
以哇哈哈为例,虽然仍然贵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但娃哈哈的营收数据,已经非常难看了。
2015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报告》显示,娃哈哈以720亿元的收入排名第31位,2016年在该榜单上娃哈哈则是以494亿元的收入排名第70位,2017年以456亿营收排名第327位。
三年,营收下降200多亿,名次下降近300,对于草根出身、一路打拼的73岁前首富宗庆后来说,“跌跌不休”的营收,必然相当痛苦。
而在实体经济不振的同时,中国互联网却形势一片大好。整个2017年,腾讯、阿里股价、市值几乎都翻倍了。
阿里股价从92美元一路飞涨到172美元,而腾讯股价从不到200港币,一路上涨越过400元大关。
在央视论坛上,宗庆后、李东生、董明珠一致认为,实体经济不好,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虚拟经济过火”。
一升一降,两相对比,心里不好受,抱怨一番、吐槽几句,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三观不同。
实体企业家和互联网的三观、价值判断标准,也存在巨大差异。
制造业喜欢做了再说,而互联网讲的故事都是市梦率,先描绘蓝图,不管是否能实现————贾跃亭吹过的生态大梦破产了,股价一落千丈,而把格力空调做到第一的董明珠,自然是看不上老贾的。乐视系的万千股民,估计也会给爱说真话的董姐姐点赞。
而从曹德旺嘲讽马云造不出玻璃,也能发现,制造业的企业家,喜欢谈看得见的产品和创新。与其说他们看不上虚头巴脑的互联网,倒不如说他们看不懂互联网。
所以,马云当初是这么回怼宗庆后的,“真正冲击各行各业、冲击就业、冲击传统思想、传统行业的是我们昨天的思想,是对未来的无知、是对未来的不拥抱。”
更早的5年前,马云和王健林有个1亿赌局————不管赌局谁赢,从最近万达网科大幅裁员的传闻来看,反正万达的互联网转型之路,看起来快走不下去了。
你来我往,玩几句口炮,一旦有了合作的机会,双方还会握手言和。2016年底互怼过一轮后,2017年,在浙江省长见证下,马云与宗庆后面带微笑,握手寒暄。
而在2017年底娃哈哈30周年大庆上,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蚂蚁金服副总裁彭翼捷也应邀站台,双方宣布达成联合营销合作。
所以,DISS一时爽,互怼最伤身,双方你来我往的口炮不必太当真,只要合作有利,姿态和体位都是可以不断变化的嘛,说到底“谁行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