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种”吴声:谁能让吴晓波、罗振宇和毛大庆折服?

“新物种”吴声:谁能让吴晓波、罗振宇和毛大庆折服?

2018-01-20 22:04Newseeders 合作伙伴
吴晓波曾说,吴声就像追风者一样,每次与他在一起,总能听到几个从未听说过的国内外新公司。

2018年1月1日凌晨,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结束后,几个创业公司的CEO就来约吴声,想要聊一聊超级用户思维。

对创业者来说,早点判断趋势,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极为重要。显然,他们觉得,吴声能给到这样的帮助。

过去三年,吴声接连出了三本预判互联网商业走势的书籍,分别是《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新物种爆炸: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

罗胖在跨年演讲中几次引用吴声的观点,包括新物种理论、超级用户思维。而此前一天,吴晓波年终秀“预见2018”,吴声以《认知推动的个体生活变革》为题做了30分钟的演讲。

吴声的新物种理论认为,商业史上,每次产生新的技术,必然会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新物种,重新改写商业版图。而他本人,就多少带了这样的特点。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吴声造物》的文章里提到,两年多前,2015年的4月,吴晓波频道举办首场“转型之战”大课,想找一个既有互联网基因,又熟悉传统制造业的讲师。这样的人并不好找,想了一圈,最后找了吴声。

吴晓波认为,互联网有很多启蒙者,每天输出一打又一打的新概念,但大多没有实操意义。而吴声,是那个能够站在制造业的角度,去审视和探究传统产业变革路径的人。

敏感于趋势

罗振宇跨年演讲和吴晓波年终秀,多少带了些竞争关系,吴声能同时参与,确实有不同寻常之处。

“我的确是比较敏感于一些互联网商业的新变化。” 吴声说。而他这种对互联网商业新变化的敏感,得益于他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观察。

过去几年,吴声深入研究了包括Everlane、超级物种、Airbnb、Warby Parker、Amazon books、丛林电音、猫王收音机等不同领域的商业案例,涉猎范围之广,在新经济研究领域确实罕见。

吴晓波曾说,吴声就像追风者一样,每次与他在一起,总能听到几个从未听说过的国内外新公司。

一些创业者会惊叹吴声的分析判断能力。但吴声认为,天下无新事,就是靠细致加勤奋。生活、工作中所历经的任何场景,都隐藏着值得被关注的信息,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信息连接的隐秘线索——商业的逻辑。

2015年,研究共享办公时,在旧金山看完两个wework空间后,硅谷PaloAlto的大学路上,他发现了一家名为Blue Bottle的咖啡店。他发现,这家咖啡馆很独特,很多创业者和投资人,包括Facebook的扎克伯格,都会经常这里见面。咖啡馆因此专门开发了一套会议室预定系统,并增加了公共办公空间。

吴声觉得,这可能才是wework的竞争对手。在旧金山和东京全面考察了蓝瓶咖啡门店后,他把Blue Bottle作为第一个新物种案例写进了《超级IP》。

同样在2015年,在东京郊区调研茑屋家电和隈研吾的Lagaku后,吴声又判断,多功能化的复合空间会成为线下体验的主流方向。而今天回望过去两年,无论言几又、方所、lululemon Lab、Tiffany餐厅、INTERSECT BY LEXUS、Mini在布鲁克林的A/D/O,越来越多的业态都指向了混合和跨界。

“你看每一个趋势,我们都会快速触达具体的商业场景,一般人不敢预测,怕打脸,我是非常勇于打脸的。”吴声说,他相信商业自有逻辑,只是等待发现。

而这种大胆预测,部分来自心细的观察,和大胆连接的商业研究方法。

2017年IFA展期间,吴声在柏林调研买手店,发现很多不同风格卖服装的店铺在收银台旁边都摆放着HAY的文具和Aesop护手霜,他觉得这不是偶然现象。

此后在伦敦、纽约和巴黎,吴声去各种著名的买手店,发现无论Colette、Hostem、Browns还是Opening Ceremony都会售卖一些小件。

他就开始琢磨,认为以HAY为代表的新生活方式品牌,会成为买手店的标配,那也会成为联合办公、共享民宿的基础要素。类似品牌还有Midori手账、MARVIS牙膏、Buly香氛、Diytyque香烛和Marshall音箱。新场景蕴藏着红利,就有新物种诞生的机会。

跨界者

吴声总给人一种跨界感,在不同行业里去验证方法。

2015年,他在演讲中谈Gucci创意总监如何拯救奢侈品牌,很多时尚界的企业家成了他的认同者。

毛大庆说“他(吴声)是我创业路上的马克思”,结果《场景革命》在商业地产界非常火热。

而因为在《新物种爆炸》中提出了“设计力”这个新物种关键词,仅在2017年下半年,吴声和设计师青山周平就三次被安排同台讲述设计思维。

吴声还选择与李宇春、汪峰和林依轮合作去验证超级IP理论的有效性。

“其实我也是门外汉,但就觉得商业赋能是一件很酷很有趣,值得做很长时间的事。”吴声认为预判商业趋势要做到三点:一定要解决具体商业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学以致用;一定要有案例来证明。他创办的场景实验室就是以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发掘“酷、有趣、不一样”的新物种。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里提到,新一代年轻人,会同时听歌、打游戏、看视频等多线程操作,吴声说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对处理信息有感觉。跟随吴声多年的合伙人说,吴声喜欢琢磨新东西,自我迭代速度非常快,一般人跟不上他的节奏。

公司的年轻人,也总是感叹他的记忆力。吴声觉得,记忆力是一部分,关键还是用心。比如,因为老是出差,在机场,他就会特别留意广告牌的变化,会发现奢侈品变成了汽车广告,汽车广告变成了手机广告。慢慢地,对某个品牌或行业的周期性就有了认知的迭代能力。

超级链接者和参与者

得到App总编李翔觉得,吴声为人热心慷慨,所以朋友很多。不少人也把吴声定义为一个超级的链接者。

2011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中国首部电子商务纪录片,吴晓波是总撰稿,吴声是顾问。优酷高级副总裁、时任央视财经频道副总监、纪录片项目负责人郑蔚说,吴声脑子里装满了全球所有电子商务公司和代表人物,节目组随时拧开他的大脑解决方案便源源不断。

2012年,陈凯歌拍《搜索》,又找了吴声做顾问。从那开始,每年吴声都会参与策划一部电影。

吴声说自己喜欢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不但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而且是真正的行动派,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今天看来依然惊心动魄。

“我是一个行动主义者。”吴声说,自己不愿意做旁观者。“我是观察者,但我更是深度的参与者。我不满足于连接,我和团队有能力深入现场,帮别人解决重要紧急问题的感觉很好。”

2013年末,吴声提议李静战略转型,帮助梳理乐蜂网、静佳品牌和东方风行传媒业务的切割。

2016年,吴声帮汪峰找合伙人,最多一个晚上谈四个人。2017年,吴声参与林依轮饭爷辣椒酱品牌的全程策划,包括商业模式梳理、战略品牌设计,在会议上他和林依轮甚至一起推敲TVC脚本。

吴声觉得,能有幸影响和塑造这个时代的创始人和创业者是志趣使然。早在2011年离开凡客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他就说,希望成为互联网的布道者。而现在除了布道,他更愿意知行合一。

理解这个时代

2016年7月底,吴声在上海五角场见到摩拜CEO王晓峰

他跟王晓峰讲自己对摩拜的理解:摩拜是物联网基础设施,社会化电商,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社会化快递,流量分发中心。王晓峰特别震惊,因为他们刚刚开董事会,感觉吴声好像参加会议,并帮他们做了一个总结。

很多创业公司的创业者,都认为吴声是最理解他们的人。“他特别擅长帮助企业提炼、总结。”每日优鲜CEO徐正说。不久前,吴声和徐正在一次对话中,把每日优鲜比喻成猴子下树,是密度成就温度的零售新物种。

“我想,如果他们生逢这个时代,如果他们是为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那我作为这个挖掘者,一定要比他们更懂得这个时代才行。”吴声说。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第一次知道吴声是因为罗辑思维,但对他的兴趣则始自《场景革命》。书出版时,毛大庆正好创办优客工场。书里谈到的链接性、交互性,以及流量的变现、共享的价值,跟共享办公高度吻合。

毛大庆感到自己所做的事在书里得到了诸多印证和启发。他因此说,“如果我们有什么主义啊、思想、范本的话,确实都是从吴声这来的。”

吴声认为,中国当今具体、独特的商业复杂性,需要被总结。这种总结,需要形成真实的预测能力和指导价值。中国的新经济进入了深水区和无人区,越是在这个时候,商业方法的重要性就弥足珍贵。

“好的项目也是不缺钱的,但是好的项目一定缺商业方法,如果能给到商业方法上哪怕是极微小的启发,对创业者都会很有益。”吴声和他的场景实验室因此做了一个商业方法课程《造物学》,报名的不少创始人大多处在各种焦虑阶段。“听他的课是很烧脑的,太多新东西需要消化,但有效,听完课就能行动。”一名学员这样描述听课感受。

2017年4月,吴声在深圳出差,土巴兔CEO王国彬约他见面。在机场附近吃饭时,吴声请王国彬的司机去买奈雪的茶。他对司机说,除了买招牌茶饮,还要买欧包,后来司机回来告诉他们,买两个要排两次队。

“细微事情,这才是商业真相。”吴声说。他在杭州城西银泰看小米之家,发现旁边有一家奇客巴士很特别,就投了他们。“你一定要深入在现场找答案,但是思维要超越,否则不容易在底层理解新变化。”

吴声觉得场景实验室有两个核心研究维度,他称之为商业的基因,那就是数据能力和用户能力。以此出发看三只松鼠、喜茶、转转,他的乐观判断都是来自于这样的方法。

从场景到超级IP,从超级用户思维到新物种商业方法,吴声扮演着这个时代商业的陪伴者。当创业者奔跑完成马拉松冲刺的时候,吴声不仅是跑道边安静鼓掌的人,而且会告诉他们什么是冲刺的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终点。

“至于说为什么我能做这个陪伴者甚至参与者的角色,因为我在大公司待过,我知道大公司怎么回事;我自己创过业,我知道创业是什么感受;我做过媒体,我知道媒体是什么样的变化;我到现在还会参与一线,我明白最具体的细微点为何关键。”吴声说。“把自己的学习力转化成理解力,理解这个复杂巨变的商业时代。”李翔认为这是吴声的同理心所在。

经历即财富

“今天的你和你的经历有关吗?”我问吴声。

他想了一下,说,是的。

吴声总结自己,每四五年就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打击,练成了典型的反脆弱型人格。

最典型的打击,是2012年离开京东。那年,吴声上了6次新浪首页,没有一篇是正面报道。虽然当时被描述得十分夸张的帝国体系并不存在,但事件反响很大,就连他老家的报纸都在报道。

“一般人肯定受不了。”吴声说。但三个月后,《创业家》的记者采访他,发现他已满血复活。吴声说自己每天都是从零到一的姿态,太阳每天都在升起。他相信,只要有价值,就不用担心。

当时,上海有个企业家到北京找他,发现吴声根本没空长吁短叹——做罗辑思维,做李静的顾问,同时还在做电商委秘书长。这个企业家后来说,“如果吴声是负能量的人,就再也不跟他有任何交集。如果吴声是正能量的人,就投资他。”

吴声喜欢张爱玲,“有分寸和原则,知道尊重别人的困境,也知道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只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经历的事情特别多,也就无所谓。“我始终相信今天和明天,不在乎昨天。”吴声这么说。

*本文作者朱晓培,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商业与生活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