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到底核心是“无人”还是“货架”?

无人货架:到底核心是“无人”还是“货架”?

2018-01-26 15:22创业邦 合作伙伴
高企的运营成本、众多的运营人数、“千金买马骨”的BD团队扩张,以及BD疯狂拼杀后,留给后续运营的巨大维护压力... ...在这一阶段,丝毫没有让人看出互联网企业天生的效率优势。

七只考拉入驻3000多家公司,点位近5000,猩便利进驻城市达50个,网点超3万,苏宁小店Biu今年目标铺设点位50000个,更不要说顺丰、京东、阿里、腾讯领投... ...无人货架的爆发式增长每日可见,而同时,裁员、裁撤、缩减... 一条条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无人货架真的不行了吗?

其实,无谓寒冬,更不是退步,行业正常与必然的调整如期而至罢了。只不过接下来我们需要一起去看看,无人货架到底想做什么?是打造一个无人的场景作为“黑科技”的噱头,做“无人”?还是脚踏实地回归零售本质,做“货架”呢?

       无人货架为什么出现在今天?

近年来用户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线上以用户增长驱动的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相比前几年,购买流量的成本高了,线下渠道作为流量入口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同时,线下的日子仍然不好过,成本依然高企,传统线下包括线上的“坐商”模式,越来越不好用了:开一个大商场,固定在某个商圈,亦或是线上办一个网站,吸引流量来到我这里,这种单纯的打法真的已经越来越难。

转过头,阿里与银泰、苏宁、高鑫,京东与永辉、沃尔玛,腾讯与家乐福... ...更多的线上线下融合在不断发生,线上与线下纷纷主动出击,逼着自己更贴近买家,逼着自己主动触达消费者。无人货架的产生,是这种“触达”一个明显的表现,实际上也是在这样背景下一个必然的释放渠道。

目前的无人货架真的有价值吗?

无人货架体现的更多是一种创新价值,有着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

 1、物业持有成本相比较低。

相比传统零售业态,无人货架的物业持有成本明显降低,租金、水电、设备维护等费用近乎于零,比如很大一部分无人货架不接入电源,从物业持有的角度来讲,放置的成本也仅仅是设备折旧的财务计算方法,与传统零售业相比,这类成本近乎九牛一毛,这也是无人货架可以如此疯狂铺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拓展更多零售场景。

相比于传统零售业的“坐商”模式,无人货架直接触达办公室白领人群,将传统零售业的“等人来、求人来”,变为“主动式拦截”,无人货架在消费者面前时刻挥舞着手臂(想不看也不行,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断把以白领为代表的消费者揽入自身怀抱,对于消费习惯的导向,还真是大张旗鼓地起着影响。

而同时,办公室此前还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变身过消费场所,无人货架的到来,实质上占据了白领们更多的消费时间,使白领们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并被引导,“办公室里结账—办公室里拿取商品—办公室里完成交易”,办公室的零售场景从此逐渐清晰。

 3、利润率的提升还有想象空间

无人货架的占地面积要求低,维护成本低,所以,对于坪效在客观上的提升,可以有着合理的想象空间,但这其中如何做好SKU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后续运营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整体来看,无人货架是零售业历史长河中的一次探索与发展,不管怎样都值得大书一笔。经历着裁员、缩减等一系列进行中的调整,无人货架还是应该遵循零售业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实际上,无人货架也和线下零售业有着相通的商业逻辑。

不过,如果能够好好沉静下来解决好以下几个点,也许这条路,会走得更顺畅:

1、人效并未显著提升。

传统线下零售业被诟病的其中一点就是人工成本高企,人效低,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无人货架似乎并未显著提升人效,虽然与传统零售业对比人数少,但高企的运营成本、众多的运营人数、“千金买马骨”的BD团队扩张,以及BD疯狂拼杀后,留给后续运营的巨大维护压力... ...在这一阶段,丝毫没有让人看出互联网企业天生的效率优势。

2、自我标榜的大数据优势在哪?

“实现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并最终实现消费流程的全面数据化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提效... ... “这是某无人货架企业对于自身大数据优势的精彩描述,但目前无人货架企业所谓的大数据应用,并没有形成合理的逻辑及美好的现实。据报道,某公司在武汉铺设的无人货架,用户数量超过5000个,货损已经突破10%,最严重的达到39%,甚至出现后台显示架上还有不少商品,现场却发现什么都不剩。大数据的实际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无法反应真实情况的数据如何实现”智能化升级提效“呢?

诚如猩便利这类的第一梯队公司建有自己的XTools系统,但无人货架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不应该仅仅用作单纯的用户画像,大数据处理后的预先判断及预警,是不是要比单纯的数据分析更能促进”智能化升级提效“呢?

3、对于零售本质的认识严重不足

无人货架标榜的各种黑科技、创新场景等,对于被传统零售业折磨许久的消费者来说,可谓很受用。但客观上,无人货架并没有回归零售的本质,没有真正的“运营”,没有能够去解决、迎合并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只是简单建立一个场景、一个渠道,那这个货架在办公室也真就“命不久矣”。

进驻笔者公司的无人货架,整个配送过程的粗放型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惊叹着:一台货车拉来满满一大箱的货品,没有任何分类的饮料和食品混装在一起,7、8个理货人员再将货品搬下来,在一楼办公区室外的空地上,重新分装成每一个货架需要的货品,直到送到某一个点位上,仍然是杂乱无章的混装,理货人员要将混装的各种饮料和食品,重新分类并摆放在货架上,时不时还会听到与配送管理人员的电话通话:这个数不对吧,摆在哪里呀... ...

同时,货架上的SKU从未满足过公司同事的需求,补货时效也让大部分同事嗤之以鼻,无人货架的生命力已经遭到了严峻的威胁。无人货架对于坪效的忽视,对于商品的轻视,对于消费者的不重视,不禁让人想问:你们到底是来玩资本的,还是来做零售的?

BD是发展的基础,而运营则是生存的基础,好商品会说话,零售就该是用商品说话!而没有主打的单品,没有爆品,没有好商品,也是无人货架很“死板”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正是应该根据互联网企业先天的大数据优势,进行数据分析及改进,传统零售业的提袋率、交易笔数... ...这些最基础的数据,或许还是应该值得重视吧。

其实这些都不可怕,只是千万不要仅仅用自己的黑科技,去解决消费者的全部痛点,和实际运营比起来,黑科技只是小小的卖点,更需要关注的还是消费者的需求吧。

无人货架还会有未来吗?

艾瑞咨询预计,2017年无人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保守估计将接近2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无人货架未来几年仍然是“发展期”,只要坚持合理的商业逻辑,稳定及快速的发展机会是毋庸置疑的。

未来的无人货架也许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机遇:

1、行业监管会更加规范有力。

《中国无人店业务经营指导规范 (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而商务部还将适时发布《零售业技术创新框架》,野蛮生长?不存在的!

2、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无人货架会形成更加品质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态势。

还是那句话:一切重视体验。传统零售业让人喜欢的其中一点,就是“人情”,也可以说是“温度”,这种温度是值得无人货架去思考的,各种实物体验、如何推荐商品、推荐什么样的商品... ...无人货架因为直接触达消费者的优势,是可以有更多玩法的,未来,无人货架与传统零售业形成的是一种互补,乃至融合。不过,也许未来,传统零售业会介入无人货架,也说不定哦。

3、疯狂开疆拓土不如精耕细作。

收回来的拳头是为了更好地打出去,猩便利和七只考拉所谓的“裁员风波”,说明无人货架开始从疯狂铺设点位,到逐步重视质量产出的明显转变,只有这样才是活下去的可持续条件。

4、及时吸收及补充传统零售经验。

无人货架的根在零售,奈何疯狂的资本与互联网企业的惯性思维,使得其暂时“不接地气”,所以,无论是曾经的阿里铁军也好,美团铁军也罢,无人货架还是应该坚持合理的商业逻辑,不单纯是互联网的惯性思维,也绝对不是资本的游戏。

5、未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自营或开放加盟?这是个值得思考一下的问题。

加盟考验的是团队的运营能力,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忘了,加盟模式对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敏感度,会有很大的不足。

6、供应链整合能力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

2018年,相信无人货架还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好了,先说这么多,最后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无人店分会副秘书长沈哲明的一句话收个尾: “毕竟零售业的痛点太大,无人业态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作者三朵神,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