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人比日本人聪明1000倍?

为什么说中国人比日本人聪明1000倍?

2018-02-09 15:35IT时代网 合作伙伴
日本无人货架创业公司都很沉寂,跟中国这波声势浩大、非搞出个巨头不可的创业风潮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中国人是否比日本人聪明,是坊间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

不少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拿出许多案例和权威的统计数字,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中国人确实比日本人聪明。

他们认真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严密求证得出的结论也让国人振奋。至于结论能否深入人心或者做到智行合一,那就另说了。

其实作为一个怀疑论者,经常犯有钻牛角尖的毛病,唯独对此事跟大众保持出奇的一致。因为在某个领域,我由衷感到:中国人确实比日本人不是一丝半点的聪明。

这个领域,就是无人货架。

新零售的风口就是大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的各大写字楼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各种无人货架。

甫一出场,无人货架便被叽叽喳喳的小女生们围住了。

因为里面有她们爱吃的辣条、薯片、虾条、糖果,重要的是就在办公室门口,手机扫一扫就能享用,同时还有各种力度到家的优惠券。

不用说,这种很互联网+的做派颇受欢迎,懵懂的同学还以为是公司新增的零食福利。

表面上看,无人货架简单到没什么技术含量,放个货架、摆上零食饮料、贴上二维码,就可以开张了,逼格高点儿的整个摄像头、重力感应什么的。

基本不上锁,没有店面,占地面积小大多在1平方米以内,无人值守,用户自行取货+扫码付款。

这样低门槛的模式很快聚集了众多玩家,着实培养了不少的忠实用户。

但是,千万不要就此小瞧了无人货架,因为它有一个逼格很高的标签:新零售。不少玩家正是籍此,融到大把银子,开启了疯狂的扩张模式。

自从被马云“开光”后,专注于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的新零售,就成了互联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热词。

遭遇增长天花板的电商平台、前路艰难的线下实体,无不指着新零售这根“救命稻草”。

在众多巨头的涉足下,新零售风口迅速起飞。无人货架把新零售的标签往身上一贴,也跟着飞了起来。

既然有新零售的光环加持,无人货架的来头就显得不简单。

流行的说法是:在一、二线城市中,有近一亿的上班族,且以80、90后为主力人群,恰好是零食的主流消费群体。

无人货架瞄准的就是“办公室零食经济”,市场少说也是千亿级别。

自2017年9月以来,无人货架就成了继共享单车之后最大的一个现象级风口,短短90天,入局者就超过50家,行业融资总额达20亿元。

道德止损,比共享单车生猛

挑战人性这么富有争议性的事件,共享单车干过,无人货架也在这么干。

无人货架在办公室广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防盗设置,消费过程没有约束,全靠道德自觉。

这样风格激进的挑战人性的设计,创业者其实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无人货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面向办公室白领群体。白领群体怎么着?素质高,文化高,收入高。

而且,消费过程还有高素质同事之间的互相监督。

熟人面前,你好意思白吃白拿?你就缺那点钱?一旦你敢偷吃,我用道德谴责你,我用眼神杀死你。

这样你还敢吗?自然是不敢了。

如此一来,无人货架的想象空间就大得去了。偷拿忽略不计,货损这块就剩误拿了。没有店面,无人值守,甚至连锁钱都省了,无人货架要是不赚钱似乎天理难容。

本来,无人货架的货损率在10%以上,在风口起飞后,货损率更是有所降低。大伙一致将货损率降到了5%,甚至更低。

有位创业者很认真地算了笔帐:30%左右的毛利,12%的配送成本、5%的货损、10%的综合运营成本,运营得当的话可以有3%的净利。

不过,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现实总是让人意外——寄予厚望的道德止损失效了,白吃白拿竟然很普遍……

白领们,这是你们的锅

一名消费者说,“我们单位有一个无人货架,上架一个多月就撤柜了。拿的人多,付款的人少,每天都要补货。”

无人货架的内部员工表示,无人货架的商品丢失很严重,有些点位的商品几乎全部丢失,“有些员工可能以为是公司福利,但即使做出提醒,对方还是一样白吃白拿。”

并且,由于缺乏监管,部分丢失的商品可能是补货人员自己顺走了。

有调查显示,凡宣称能把货损控制在5%到10%的无人货架都是说瞎话,行业的实际平均货损率至少在30%以上,有的能到50%甚至更高。

据报道,无人货架“用点心吧”铺设64个无人货架,用户数量超过5000个,货损突破10%,最严重的甚至达到39%,甚至出现后台显示架上还有不少商品,现场却发现什么都不剩。

“用点心吧”创始人易涛复盘项目时,更是给出了最高货损达50%的数据。

不用说,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国民素质的锅:白领素质也高不哪去。

一位无人货架创始人就忿忿不平:“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拿了东西却不付款,虽然都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但也不见得就有多高的觉悟和素质。”

更有甚者,一位名叫“浪味仙不浪”的网友“厚颜无耻”地写信,公开宣称:我们吃垮两家无人货架了。

作为一个激进的创新产品,无人货架遭遇高货损率,着实让人痛心。但戳穿白领高素质的真面目,很有必要,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去年,共享单车的高损毁率就引发了一场国民素质的大讨论,某种程度上倒逼国民素质得到了提升——虽然没有数据,但至少感觉上是这样,大街上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少了。

何况共享单车中的ofo和摩拜,各自坐拥2亿用户,融资冲到E轮,融资加一块都有数十亿美元,估值更是蹭蹭蹭往上涨,俨然成了行业巨头。

谁能保证在新一轮的白领素质大讨论后,在无人货架的千亿市场里,不会出一个ofo和摩拜?显然是个不用拍脑袋,也能得出结论的问题。

只是,无人货架既然可以甩锅给白领,明明货损率高达百分之30,为什么却要撒谎呢?

创业者当然不是无的放失了,这也并非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

加油,一切TO VC

前面说,创业者经过计算得出,无人货架的市场至少是千亿级别。千亿市场是怎么算出来的姑且不管,但至少有一点,投资人喜欢。

这几年创业开始变得浮躁,人傻钱多的VC成了竞相争夺的目标。一切TO VC,成了许多创业者最明智最现实的选择:简单粗暴,效果还好。

所以,投资人喜欢什么,创业者就做什么。

这么一来,无人货架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解释了。

为什么高货损率的情况下,创业者要故意撒谎?因为TO VC,数字好看,要给投资人以盈利的希望。

为什么高货损率的情况下,不对无人货架技术改进?因为TO VC,技术改进无人货架会增加成本,资产变重,投资人可能不喜欢。

为什么高货损率的情况下,对无人货架技术改进?因为TO VC,技术改进无人货架可以降低货损率,要给投资人以盈利的希望。

为什么高货损率的情况下,仍要继续扩张计划?因为TO VC,数字好看,要给投资人以盈利的希望。

…… ……

创业者不是不明白防盗机制的重要性,只是在第一阶段,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问题,把市场放在了货损的前面。

抢占市场是战略问题,控制货损是战术问题。

“说白了就是烧钱培养用户习惯。”一位投资人表示,“所有人都在想着以后靠垄断点位和精准营销把钱赚回来。”

有O2O、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无人货架的各种“烧钱”打法,创业者、投资人都玩得轻车熟路。

在这种情况下,无人货架的某些乱象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

为了抢下一些优质点位,很多无人货架不惜用“返利”给企业的方式来挤走对手的货架,你给500,我就给1000。

在其他家把进驻企业的人数门槛提高到50人的情况下,某头部无人货架仍然愿意进驻30人的企业。

更有一家无人货架企业,为了抢占网点,竟然宣称“货架上的商品随便吃”。

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无比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总有一天,你吃进去的会给我加倍吐出来。

日本人果真不如中国人聪明

日光之下无新事。

近来飞起来的无人货架,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物,与自动售货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或许,发明无人货架者就是受了自动售货机的某种启发。

自动售货机于上世纪70年代在日本发展起来,据日本自动售货机制造商协会的数据,目前,日本自动贩卖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万台,年销售额超过600亿美元。

算下来,大约平均23个日本人,就拥有一台自动贩卖机。

这些自动贩卖机什么都卖,包括报纸、杂志、雨伞、鲜花,避孕套、水果、内衣、手信、制作贩卖名片在内的6000多种商品。

对比国内,自动售货机总数不到30万台,见得最多的,大概就是24小时成人用品的无人售货柜了。

所以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无人货架的风口发生在中国,而不是日本?

日本人坐拥数百万台的自动售货机,有着数十年的使用经历,难道就想不到无人货架作为新零售,也可以变出一个千亿市场来?

其实,早在 1998 年,日本企业江崎格力高就推出了无人小卖部 Office Glico,据统计货款回收率高达 95% 以上,现在全日本有超过 13 万台 Office Glico 放置在办公室。

但问题是,日本无人货架创业公司都很沉寂,跟中国这波声势浩大、非搞出个巨头不可的创业风潮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对于无人货架这样巨大的流量入口,通过简单的复制合并,进而产生行业巨头的想象空间,一贯标榜科学严谨的日本人竟然意识不到,或者视而不见,简直匪夷所思,这几乎不能用智商来解释了。

这充分说明:在移动互联时代,日本已经全面落伍,移动支付不行,O2O不行,网约车不行,共享单车不行,无人货架更不行,世界的未来发展只能看中国。

而尤其令国人振奋的是,2017年12月以来,担心错过风口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入场了。

2017年11月,顺丰宣布旗下无人货架品牌“丰e足食”,京东到家新一代智能货柜——京东到家Go正式对外运营;

12月,阿里联合美的发布无人零售新产品—小卖柜,腾讯领投每日优鲜便利购;

2018年1月,苏宁宣布将在全国布局5万组无人货架“苏宁小店Biu”;

2月,中通旗下的中通商业与无人货架平台考拉便利开始达成战略合作;

至此,阿里、京东、腾讯、苏宁、顺丰等互联网巨头,均完成对无人货架的业务布局。

有这么多巨头在背后撑腰、站台,无人货架要想在中国不成功,怕是很难的。

因此,那些认为无人货架会死的论调,是极其愚蠢的。中国人比日本人聪明,也是极其肯定的。至于聪明多少,我猜大概是1000倍。

狗年,我们来了

2017年8月,领蛙获得长岭资本数千万元 A 轮融资。彼时,无人货架刚开始起飞,仗打得热火朝天。

锌财经曾对作为“无人货架开创者及领跑者”的领蛙,做了一个专访,文章的题目让人印象深刻:《一家300,一万家就是300万,领蛙或成为下一个摩拜》

2018年1月,便利蜂宣布以数千万的价格收购领蛙。这也是果小美合并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购 51 零食之后,无人货架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整合。

与此同时,无人货架的玩家们貌似出了一些状况。

成都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被曝停运,与其隶属同一家公司的“GOGO无人超市”也暂停运营。

七只考拉被曝大裁员90%以上,仅保留物流和仓储部门,并将基本告别无人货架行业。

2017年融资近5亿元的猩便利在2018年1月10日,接连传出关闭首家便利店、疑在多个城市撤柜、裁员的消息。

当被质问为何要出售公司时,领蛙CEO胡双勇说了这样一句话:“除了你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完蛋了,没有机会了,要尽快撤出。”

胡双勇的话或许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

但其实,胡双勇同学在这里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一,创业九死一生,经受不了挫折和考验,心理素质有待加强;二,竟然怀疑无人货架的风口,这等于宣称自己比资本、比巨头更聪明。

试问,美团、滴滴、摩拜,哪个不是摸爬滚打、死人堆里杀出一条血路来的?资本和巨头需要你来教它们怎么做事吗?

在资本、创业者更加成熟的情况下,在巨头纷纷入驻的背景下,处于风口的某个行业,洗牌时间只会提前、缩短,该挂的挂,该并的并,这都是正常现象。

耗到最后,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因此,胡双勇同学的话很可能是他个人的情绪发泄,对无人货架的整个行业,并无参考价值。

毕竟,不能以偏概全, 以管窥天,而要善于用发展的,全面的,甚至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新生的千亿市场。

最近陷入负面漩涡的猩便利,其堪称经典的回应,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北京的晚上寒冷彻骨,但街道两旁火红的灯笼亮了,它们以融融的暖意告诉人们:要过年了,喜庆的日子就要到了。

是的,新年新气象,一切都欣欣向荣,看起来如此美好。

*本文作者过瘾,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IT时代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