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2011年的时候,我在一次创业大赛的现场遇到了一位创业者。他不到40岁,之前好像是在某科研机构工作,眼见移动互联网大潮,毅然辞职创业。
他当时跟我讲他的项目是基于某种宇宙哲学理论,目的是颠覆谷歌、干掉百度。后来他给我发了一份BP,大概100多兆大。出于好奇,我居然下载并看完了。总体来说,这是一份颠覆所有哲学、所有常识的革命理论,从宇宙起源到量子物理,再到买菜做饭的不合理,几乎都点到了。当然,最后他的落脚点是,再做一个搜索引擎。
我不知道这些高深的理论和搜索有什么关系,但从那之后,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这位创业者总是给我发短信,通报一下自己的理论进展,言必称宇宙起源、黑洞塌缩、人类未来。后来就很少收到他的信息了,而百度在天朝依然没有被干掉,谷歌在世界其它地方活得也挺好的。
每一次时代大变革降临的时候,我们身边都会诞生毁三观的idea,以及疯狂的人。在他们眼里,此前的世界一无是处,必须推倒重来人类才有希望;要建立一个新世界,必须彻底否定旧世界、打碎旧世界。这些人的惯常做法是,先树一面理论甚至信仰的Flag,然后把自己放到道德的高峰之上,逼格整得远远高于普通人的认知海平面,似乎「成功并不是高瞻远瞩,而是我本来就在高处」;顺之者发8848,逆之者88。
这是一种典型的「上半身预售」,即把道德和常识打包成一种可以售卖的精神套餐,用理想和信仰而不是面包和牛奶来获取信徒,并以此来划分我们和他们、未来和过去、正确与错误……非此即彼,说一不二。
在乌托邦的世界里,有一个概念叫social engineering,这其实是一种社会试验。不必回顾历史,看看《1984》、《我们》、《美丽新世界》就会知道,把人类上半身打包设计的革命蓝图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区块链就是一种新的social engineering。去中心化、解放个体、生产关系革命、雇佣关系革命……几乎每一个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大词儿,都被用到了区块链上。中本聪就是后互联网时代的马大师,他建构了一套全新的「革命蓝图」(区块链技术组合),发明了资本(比特币),启蒙并迅速召集了信徒(币圈玩家)。关键在这一切背后,是一种舍我其谁的信仰,这种信仰的核心,就是「我的上半身比你好看!」是不是很熟悉?
但很遗憾,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动力都是来自下半身,着眼点当然也是下半身。电灯的发明是让人看得更清楚、蒸汽机的发明是让人走得更快、计算机的发明表面上是解放人的大脑,其实是解放欲望……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是承先启后,不存在平地一声雷。
以互联网为例,它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存在了,但那只是局域网。这是因为当时每个网络都是局限于所使用的计算机品牌;换句话说,一个计算机品牌,产生一个网络,不同的计算机品牌是不能联网的。直到198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诞生,才推出了一个统一的互联网底层七架构,所有的运营商、软硬件开发者、操作系统等等都围绕这七层架构展开。
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无数人想挑战这个架构,虽然每个年代、每层架构的作用和地位不尽相同、受到的挑战也不一样,但相当于地主轮流坐庄,互联网的底层架构越来越坚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Web端走了,还有APP;APP之后还有HTML5;HTML5之后还有WXML……而在这背后,每一次技术的进化,都离不开现实需求的催化。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APP是Web最好的替代者,但它们的本质都是Internet;前者对后者是产品使用体验的进化,而不是全盘否定。
互联网的进化史,其实就是人类底层需求不断被满足的历史。人类底层需求无非就是吃喝玩乐,即所有和感官相关的事情。PC时代游戏是互联网最暴利的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如此;18年前QQ负责约,18年后陌陌、探探接过了棒;15年前网络订餐找丽华,15年后外卖找美团、饿了么;以前在KTV叫给小费,现在有了直播APP,这叫打赏……
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围绕下半身(底层需求)展开的;没变的是底层需求,变化的是技术手段。对于区块链,从技术的角度看我一直都相信必定有其应用价值,但目前它变成了一种「套利化」的局,这个局几百年来一再变换着外衣出现。上一次打着拯救全人类的信仰,诉求点也是「生产关系」的革命,所谓把权力交给每个人,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最近听说俄罗斯正在考虑全国断网,即让俄罗斯与外部的互联网切断,组建自己的「互联网」。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但流氓可以啊,反正俄罗斯就是一个上半身特别丰满的国家,多满足几次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