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再次成真。距离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不到48小时,美团拿下摩拜。阿里整顿新零售的周边,美团整顿大出行的周边;两条烧钱如烧纸的赛道,终于在清明节前各归其位。
共享单车可能是过去几年唯一一条既没有决出胜负、也没有通过合并完成利益重组的赛道,而是选择向大小巨头站队的方式告别单身的。
继春节之后全面加入网约车战局之后,王兴对共享单车表现出了志在必得的强烈渴望。从消息外泄到最终坐实,不到20个小时,各利益相关方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裁定了摩拜的未来,只能用那句俗不可耐的话来解释了:形势比人强。
继续融资无望、独立上市更难、合并重组没戏,是摆在摩拜和ofo面前的现实。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阿里、美团的入局,就像网约车已经迎来下半场一场,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可能也才刚刚开始。
1、共享单车是真的猪?最近和一位做投资的朋友聊起共享单车,他说有些风口是伪风口,有些风口上的猪真的是猪。经过过去两年的资本大战,共享单车最终形成了摩拜+ofo两家独大的局面,但只占有市场份额、并没有形成平台效应,是这两家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
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不算共享经济,它不像共享住宿、外卖、网约车等赛道,有大量小B商家的存在,能够形成供需生态;摩拜和ofo本质上是B2C租赁平台,就像早年的京东卖3C一样。
但京东可以通过扩充品类形成平台效应;而共享单车的可扩充性很小;做网约车合情,但不合理。所以永远也无法长成树干,只能在合适的平台上做枝干。
一没有增长性,二看不见盈利可能,三都不想合并,那就只能各自站队了。
2、ofo已经选择站队,摩拜不得不站。昨天传出美团拿下摩拜的同时,另一则消息也传出来了:滴滴已经同意蚂蚁金服对ofo的债转股请求。这就意味着阿里系已成ofo最大股东,接下里的剧本其实饿了么都为ofo写好了:接受马爸爸的全资收购要约,戴威选个合适的花名。
摩拜早已有干爹,也就是另一个马爸爸。但全资收购不是腾讯的路数,这次据传是小马哥居中斡旋把摩拜推给美团,一则说明腾讯资本布局的逻辑很清晰(只投资、不控股),二则说明腾讯认同美团的出行战略。
前述投资人跟我讲,美团做打车,腾讯一开始并不是特别认同,毕竟滴滴垄断态势已成,手心手背都是肉;而经过最近上海的实战,马化腾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故此才会积极推动摩拜入团一事。
3、这是王兴的局。2016年10月投资摩拜、2017年初在南京上线网约车、2018年初在上海全面进军上海、直到如今控股摩拜……可以看出王兴和美团一直在步步为营,出行战略绝不是临时起意。
美团做“吃喝玩乐”回答了“去哪儿”的问题,现在到做出行回答了“怎么去”的问题,其实是一条战略主线的自然延伸。而从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又是出行战略的自然延伸;美团距离用户“最后三公里”的事情,需要共享单车这个枝干业务来填充。
4、相爱相杀。滴滴与美团在共享单车领域的第一枪,早在2015年就打响了。2016年9月底,ofo宣布完成C1轮融资,滴滴领投;几天之后的10月初,摩拜也宣布完成C+轮融资,腾讯领投,王兴以个人名义参投;这不禁让人想起,2015年10月份美团和点评刚刚合并,滴滴就战略投资了饿了么。
更有意思的是,滴滴无论投资饿了么还是投资ofo,都先于阿里进场,但最后这两家公司都被马云塞进了购物车。虽然失手ofo不是滴滴有意为之,但从结果上来看,无异于当年阿里错失快的。这对程维来说确实是个遗憾。
5、至此,在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三条赛道上,同时出现了阿里、美团、滴滴三个大玩家,形成犬牙交错之势。但三家的优势和基因不尽相同:
滴滴做网约车起家,现在自己撸起袖子做外卖和共享单车;美团做外卖起家,先是自己做网约车、接着拿下摩拜;阿里在这三项业务上,全部依赖收编的部队:饿了么、高德、ofo(当然口碑可以弥补饿了么在商家端的不足)。
阿里目前还是美团点评和滴滴的股东,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