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三甲医院贵3倍的“共享护士”,能敲开7.7万亿居家护理的大门吗?

比三甲医院贵3倍的“共享护士”,能敲开7.7万亿居家护理的大门吗?

2018-06-04 17:52quinn 新芽记者
一面是民众存在“养、护不出门”的现实需求,另一面是解决现实需求的方式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仓、共享雨伞……似乎一切东西只要加上“共享”二字,都可以随风而起,引发热潮,如今,就连医疗领域都要跟“共享”套一套近乎。近日,在济南、西安等地,多款手机App都推出了“医护到家”“护士到家”等服务,即“共享护士”。

说是共享,其实本质上是O2O模式,用户打开这种App进行注册后,会被要求填写患者基本病情,选择服务内容,预约上门时间,上传处方和药品,之后就会弹出护士信息。提供的上门服务内容一般都有十几项,包括打针输液、静脉采血、外科伤口换药等,但价格都较为昂贵。其中,在某APP上静脉输液单次为169元,要比三甲医院定价贵7倍以上。

从APP的用户评价来看,大多数用户都表示对此服务满意,能够接受和认可。但是这种模式还是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议。这种上门医疗服务,已经突破了护士执业的有关规定,目前处于制度上的模糊地带,且对安全和专业有着极高要求。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价格不是问题,但是医疗风险巨大。”

但是,“共享护士”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家庭医护资源稀少的缺陷。

居家护理市场值万亿,资本却态度冷淡

融创投资执行合伙人赵俊峰在一次新芽DEMO中说:“生活服务的阳光下没有秘密,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发现这些公开的秘密。”居家护理作为O2O的一个细分领域,是个肉眼可辨的“万亿市场”。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我国2.22亿老年人中有近1.5亿慢病患者,预计2050年失能老人将达到9750万;独居和空巢老年人2020年将增加到1.18亿人;到2020 年,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7 万亿元。

另就目前国家积极引导的9037养老模式(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看来,居家养老市场容量最大,也是创业者最易突破的地方。

金牌护士CEO丁少磊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能够提供一个供需结合的平台,对于居家养老的护理工作将会很有帮助,我们也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为这样的服务买单。”

然而事实却是,资本市场对这一广阔市场态度冷淡。据新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居家护理市场大概有十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金牌护士、福寿康、千家万护等,但是从2015年8月至今,其中只有6家企业获投。

创新积极性不强,该由O2O背锅吗?

随着O2O浪潮的落幕,上门诊疗、上门护理等O2O创业热情也在收缩,移动医疗更是死伤惨重。医疗领域投资人的目光,已经从O2O投向县域医院、精准医疗、甚至生命科学等更加高深莫测的领域。

为什么不看居家护理?这锅该由O2O背吗?和其他上门服务一样,居家护理项目“烧钱”;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个行业还有着不低的准入门槛。

难点之一在于人才的匮乏。即使我国95%以上的城市都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但是家庭医生的缺位情况仍然十分严重,以北京为例,一个家庭医生可能要服务约两千人。不仅如此,目前护士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左右,同样有百万名护士的巨大缺口。而按照国际标准,护理人员与失能老人的比例应为2:1,我国则为1:10,差距过大。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意味着高昂的人才成本,和有限的服务能力,营业额增长有明显的天花板。

难点之二在于难以规模化。一般居家护理服务公司都是通过与当地的医院、社区、养老机构、政府机构合作,建立获取病人的渠道,这种渠道非常本地化,因此居家护理服务公司都具有区域性特征。

而大型的居家服务公司的扩张,主要靠兼并当地的居家服务机构来进行,但由于市场极其分散,地方性发展的特征同样非常明显。

不仅如此,此类公司的商业模式也会受到地理范围的限制,由于需要人力上门服务,本质上是人力重资产模式,只能服务周边人群。同时,转诊和居家服务衔接的渠道也是本地性的,在一个地区形成医疗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迁移到其他地区。

难点之三在于定价。由于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大部分来自于老年人,具有一部分公益性质,所以政府会对这一服务进行定价,因此这类服务的盈利空间也很难通过提升价格来获取。

结语

一面是民众存在“养、护不出门”的现实需求,另一面是解决现实需求的方式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无论是建立规范制度、还是鼓励资本进入居家护理市场,只有多措并举,才能通过优化后者来实现对前者的更好满足,才能破解所谓“共享护士”模式下的尴尬。

*本文为新芽NewSeed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新芽NewSeed(微信公众号ID:pelink)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新芽NewSeed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