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亿欧网公号发了一篇题为《瑞幸能讲好咖啡外送的故事吗?》的文章,我转发时提了一个问题:一直没想通的是,瑞幸咖啡扫了一批流量到自己的app上,但里面的服务不是刚需高频,且品类又不多,二次和三次的打开率能有多高?一位朋友看到后,就着这个话题进行了延展。
在近1个半小时的探讨中,朋友提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观点,比如:
1、瑞幸咖啡和连咖啡做流量品类,和共享单车一样,难以成独立商业模式,最后大概率是被大平台收购。其中,连咖啡或被美团收购,瑞幸咖啡的潜在接盘方有神州、顺丰或者盒马。
2、未来,基于新零售的大店、便利店或社区店+自行车,这个场景会很有意思,单车成为居民到门店的最好通勤工具。美团的逻辑肯定是想成为线上线下流量平台,而不仅仅是线上流量平台。对于线上线下打通这种能力,张勇和侯毅并不擅长。
3、美团是在打仗,滴滴是投行思维。除了和滴滴干仗,美团迟早还会和今日头条干仗。美团现在确实看不出要打今日头条的迹象,不过真的要打,美团携线下资源从线下进攻,是跨界竞争,对今日头条的冲击反而更大。
4、美团太苦,这是优势,也是弱点所在。美团点评对外宣传的口号是为用户提供“美好生活”、“品质生活”,如果它的CEO都天天住经济型酒店,他是体会不到用户升级后想要的中产生活的。要为别人提供品质生活,首先得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过上品质生活。
以下是我们聊天内容的一些整编,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也欢迎留言探讨。
瑞幸咖啡、连咖啡商业模式难独立
被大平台收购是大概率事件
朋友:瑞幸咖啡的app聚拢了一批流量,可以倒流给新零售;用咖啡带三明治和水果果切,非常适合;前者瑞幸咖啡已经尝试在做了,后者也可以做,但做起来更难一些,水果的供应链太复杂。瑞幸咖啡和连咖啡,做流量品类,和共享单车一样,难以成独立商业模式,最后大概率是被大平台收购。
我:谁会收购它们?
朋友:连咖啡会被美团收购,这个是看得到的;连咖啡的创始人王江,本身是美团的天使投资人。咖啡这个品类,确实是相对高频;美团做大平台思路,各个高频的品类都不能放掉。瑞幸咖啡现在正在冲单量,短期不会被收购;但实际上,瑞幸算是神州的项目,名义上被收购和不被收购,区别不大;神州如果接不了,和瑞幸咖啡合作的顺丰,以及正在往社区方向走的盒马(盒小马),未来是潜在的接盘方。
我:看起来瑞幸比连咖啡做得好,刨除掉关系,美团去收瑞幸不是更好?
朋友:瑞幸咖啡不一定比连咖啡好,我对营销能力强的公司缺少好感,绝大多数营销强的公司,在其它方面有比较大的坑,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连咖啡的话,管理团队和管理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瑞幸咖啡的营销能力强,单量短期虚高,估值肯定不低;对于美团来说,一是它不需要收购营销能力,二是它在花钱上非常追求性价比。
我:单车还可以按车辆数算钱,咖啡如何定价?
朋友:自行车按硬件定价,每辆车多少钱;瑞幸咖啡的定价,有三个方面:一是咖啡机比较值钱,他们用的是6000-8000元的咖啡机;二是咖啡师,瑞幸用的咖啡师都有几年工作经验,这个“手艺人”本身值钱;三是门店数量和布点情况。具体怎么算,肯定更加复杂些。
我:瑞幸咖啡和连咖啡,不能自己独立转起来么?
朋友:咖啡去带动水果生鲜,是合理的;但需要形成闭环,需要自营,否则体验会太差。盒马、盒小马背后是阿里,美团做了掌鱼生鲜后、又做了小象生鲜,他们都是有大资金体量+强运营团队。瑞幸咖啡和连咖啡的团队和资金体量,本身没有流量池,得重新造流量池,带不动。
美团的逻辑:线上+线下流量平台
基于新零售的大店+便利店社区店+单车
我:美团做了掌鱼生鲜后,怎么又做了个小象生鲜?
朋友:掌鱼生鲜做得太像传统的商超,亮点不够,算是实验店,和盒马相比差得比较大;我上周日去了趟小象生鲜,生意不错,感觉它学到了盒马的精髓了,未来美团肯定是力推小象生鲜了。小象生鲜的操盘者,实际上是美团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
此前腾讯组织了一批人去美团参观交流,王慧文在台上讲打车、单车、新零售,还讲到了自行车和新零售的关系;我那时候就注意到他们同时在准备干这三件事情。但是,美团发现自己没法做自行车了,因为监管来了;后来只好收购了摩拜,自己也上线了打车。由此来看,美团做这两个决策时,内部思考和准备已经很久了。
我:收购摩拜,不算成功吧?而且,自行车和新零售没多大关系吧?
朋友:你不能看眼下,长远一点看,肯定是值得的。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一个新闻,去年11月,软银和7-11合作,在日本本土推出了共享单车业务;另外,你想为何便利蜂也推出了共享单车业务?未来,基于新零售的大店、便利店或社区店+自行车,这个场景会很有意思,单车成为居民到门店的最好通勤工具。当然自行车要真正发挥好作用,还要等各家把新零售的大店、小店做好,才能用好自行车,把各块连起来。
我:各家都想打通线上线下,成为线上线下大平台。
朋友:当然,如果能真正打通线上线下,这就能成为下一个阿里。美团的逻辑肯定是想成为线上线下流量平台,而不仅仅是线上流量平台。王兴、王慧文备了很多棋子,就是在朝这个方向。美团牛逼的是,布棋子能力强,下棋能力也强。
我:你太推崇美团了吧;阿里旗下的盒马,配合阿里的线上平台呢?
朋友:盒马的侯毅做大店做得不错,能否做好小店,还需要验证;最大的问题是,侯毅是下棋的人,后面缺少真正给他指导的人。阿里CEO张勇可以提供支持,但未必能提供指导;而且,对于线上线下打通这种能力,张勇和侯毅并不擅长。王兴王慧文能想到把打车、单车和线下零售串联起来,张勇和侯毅可能也能想到,但王兴王慧文能够落地实施,张勇侯毅就难一些,内部推动就要费很大精力。
我:我觉得你太看轻张勇和侯毅了。
朋友:不是我看轻,我是不相信“投行”思维的人能打这样的仗;张勇是原先盛大的CFO,精细化管理是可以的,加上杂事又太多,业务能力肯定受影响,给不到侯毅太多指导。其实腾讯也是一样,一帮投行思维的人在管理公司,打不了硬仗。相比腾讯,阿里的团队和管理能力更强,但也是将才多,帅才少;除了马云,原先有长远眼光的几个人都半退状态,追求自己的理想去了。深度思考能力,王兴非常强,和他配合的王慧文思考深度也很强,又能打硬仗。
王兴的野心比天大
除了滴滴,美团迟早会和今日头条干仗
我:论打仗能力,TMD三小巨头里面的滴滴也很不错吧。
朋友:我跟着一批CEO去过滴滴和美团,去滴滴的时候,滴滴的高管是投行出身的柳青、朱景士在台上讲,感觉做业务的人位置感就要差一些。而去美团时,是王兴和王慧文讲,他们对业务理解非常深,美团也有做投资的副总裁,但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另外一个细节是,滴滴的接待都很高大上,柳青和朱景士穿着也很时尚,而美团那边接待我们的会议室都是临时调出来的,王兴和王慧文的穿着打扮,看起来就要“土”很多。
我:你觉得这能判断滴滴和美团谁更强谁更弱?
朋友:倒不完全是,但能感觉出美团是在打仗,滴滴是投行思维。美团做打车,滴滴做外卖,我更看好美团做打车。现在美团是用好了美团和点评的流量,配合补贴,单量冲得不错,但是美团打车的用户体验做得还不好,需要王兴王慧文想清楚,但整体不难。滴滴做外卖,对标的是Uber做外卖,这是投行思维和讲资本故事的思维,滴滴肯定会发现,外卖比它想得要难很多。
我还有一个想法,除了和滴滴干仗,我觉得美团迟早还会和今日头条干仗。王兴对社交情有独钟,他怎么可能放弃做社交、放弃做在线信息流?只是现在王兴在新零售的战场还没法脱身。大胆设想一下,假设美团把线下搞定了,占据了线下入口;再把类似“美团新闻”搞出来,像当年新京报在社区建立小报箱一样,美团可以把“美团新闻”铺到线下获客,一下子就能铺开量。届时,喝着美团送的咖啡,看着美团推送的新闻,这是很自然的体验。
我:腾讯都不一定打得过,美团打今日头条,怎么打?
朋友:腾讯新闻和微视打今日头条和抖音,是同一维度的竞争,要后来居上比较难;腾讯的产品能力是强,但感觉腾讯延续的PC时代的产品经验,只追求用户体验的做法,今天已经竞争力不足了;再加上,今日头条的团队灵活性肯定强于腾讯这家巨头公司。美团现在确实看不出要打今日头条的迹象,不过真的要打,美团携线下资源从线下进攻,是跨界竞争,对今日头条的冲击反而更大。这个现在还说不好,看个一两年就知道了。
我:美团要成为巨头,就非得干掉一家又一家公司才能达到么?
朋友:美团是打仗思维,用打仗来锻炼团队;用美团前COO干嘉伟的话来说是“借假修真”,需要不断去征服一座座山,练就强有力的团队能力。另外,目前市场本身已经是红海,只有血战。我记得,去年12月份王慧文在亿欧的活动现场,讲过B1、B2的逻辑。他当时把美团点评放在了B2,认为同一象限里的玩家交战在所难免;如今看,B2里面,美团确实各家都打。我相信美团肯定会从B2跳到B1,也肯定会跳到A,王兴的野心比天大。
我:美团会打拼多多么?
朋友:打不打现在不知道,美团迟早有一天会搞社交,等美团的新零售基础设施铺好了以后,搞社交电商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拼多多在四五六线城市培养用户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网购习惯,这是目前包括京东、美团都没法做到的。但等用户成长起来后,京东和美团肯定会去抢,所以从长远来看,打起来是必然的。关键是看京东的电商基础和美团的新零售基础设施,什么时候铺到四五六线城市。
我:马化腾很看重拼多多,拼多多有牛逼的地方。
朋友:马化腾看好微信社交电商,在拼多多之前,马化腾看好口袋购物,他亲自去找口袋购物的王珂谈投资;现在口袋购物差不多已经消失了。我估计,马化腾看好拼多多的重要原因是,拼多多不仅仅是用微信流量,而且给微信的DAU做出了贡献,把原先不是微信用户的人变成了微信用户。从这个角度看,拼多多给中国的网民、网购用户做出了增量。但拼多多需要提升品质感,跟着用户成长,会越来越像天猫京东,留给拼多多升级的时间也就一两年。
美团的弱点:太苦
CEO总住经济型酒店,体会不到中产的需求
我:都是说美团能切别人,别人不能切美团么?
朋友:美团打的是全面战争,和刚才说的几家相比,美团构建的基础更好。论频次,美团每天可以服务用户三次:早点(咖啡)、午餐、晚餐;还不算看电影的猫眼,一周一次;酒旅出行,一月一次;加上打车和单车,这个就更多了。滴滴,一般是两次,现在在通过其它品类补频次,做外卖、做自行车,辛苦也得补,这是频次之争。但是,吃肯定比打车更刚需。论场景,美团强于今日头条,美团是海陆空立体场景,今日头条是纯空军场景。和拼多多相比,美团的在三四线城市也有落子,只是还没有切入实物购物;而美团有的能力,拼多多暂时还没有。
我:美团的弱点在哪里?
朋友:美团太苦,这是优势,也是弱点所在。当年,美团收购大众点评,王兴去上海,不住大众点评安排的星级酒店,而是选择了经济型连锁酒店。美团的另外一个竞对,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做的事情也很苦,但出差还是会住好的酒店。王兴的高管团队,直到现在都还在住经济型连锁酒店。
我:这难道不算是优势么?
朋友:美团点评对外宣传的口号是为用户提供“美好生活”、“品质生活”,如果它的CEO都天天住经济型酒店,他是体会不到用户升级后想要的中产生活的。美团要做的应该是把美国的中产生活、日本的中产生活引入中国,引导广大的中国用户过上有品质的生活。美团的基因里面,太苦了,不太中产阶级,自己都不会享受生活,就很难满足用户享受生活的追求。大众点评的原有团队,懂生活品质,但都退了,大众点评现在是美团的人在做。
我打开美团酒店,看到的大多是两三百客单价的房间,实在是不想预订。美团应该要去学服务好高端人群;把高端的服务,让更多的人享受。美团的线上产品、线下服务本身做得不错,但服务的附着体不够好。直到现在,美团的品牌形象依然离品质有很远的距离。
我:我觉得CEO住经济型酒店,是体现创业公司创业决心的一个表现。王兴王慧文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王兴家境也好,你说的那些享受生活的事情,他肯定都见怪不怪吧?
朋友:下面的人不这么看,下面的人看到创始人/CEO都过得这么惨,会觉得以后没有期望。要为别人提供品质生活,首先得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过上品质生活。
我:我不太认可你的逻辑,住如家七天的,不见得不是中产阶级;恰恰相反,可能更多的中产阶级,住的就是如家七天;中国的国情,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实力享受五星级酒店。
朋友:今天的中国,新一代人,不需要像我们这样这么苦了,逻辑发生了变化。美国、日本的中产阶级,肯定不会住类似如家七天这样的连锁酒店;中国的中产阶级,肯定是向跟日本、美国的中产阶级看齐的。可能,中产阶级没法一下子享受五星级酒店,所以四星级酒店是个机会,谁能把四星级酒店做好,会非常牛逼。我们脑洞大开一下,以后我们入驻四星级酒店,就能有现磨咖啡提供,是不是体验很好?
我:按你的逻辑,岂不是携程更有机会,因为它懂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啊。
朋友:携程不懂线下,线下能力还是弱;它抓住了很多五星级酒店,这是历史机遇和历史原因。中产阶级未来出游,以四星级为主,高质量的民宿是更好的切入点。目前,这一块的供给不够,美团和携程站在同一起跑线,美团的胜率更高。关键是团队,携程的团队老化,内部创新不够;这一点上,美团比携程强太多。携程现在的服务,频次不高,长期下去,会很危险。
我:你判断,美团会成为一家多大体量的公司?
朋友:把几个百亿美金的公司打败,它就是千亿美金。在几家有机会成为千亿美金的候选企业里面,我更看好美团。但是美团,需要更懂消费升级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