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七、八号不亚于一个传统节日的热闹,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夏天变成了许多莘莘学子改变人生命运的契口。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扩招,以及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如今的高考虽然重要,但已经不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独木桥了。
高考和创业相似,有些人凭借考取好大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轨迹,有些人则通过创业撬动了自己的阶层。
其实创业比高考难多了。每年高考的人数几百万,录取率在90%以上,代表着只要你参加高考,基本都能上大学,只是不能保证能否进入一个好大学。而创业,据国家相关数据统计,每年投身创业的人群在几千万,成功率不到20%,甚至更低。
因为高考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如果这个答案没有找到就会失败。但是创业不一样,里面裹杂着许多正确答案,也蕴含着更多的不可测性和危机。
创业和高考一样
这四个解题能力必备
虽然创业严峻,但是天下万物成功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创业和高考一样,有四要素缺一不可。
1、第一要素:放飞想象,才能实现目标
我朋友以前所读的中学是他们当地的重点中学,大家都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朋友的成绩在里面只能算中游水平。但是他的高考志愿是清华大学,他班上许多成绩比他好的人都不敢想这个志愿,因为太难了,为了保险起见,一些人选择了复旦,一些人选择了浙大。但是奇迹般的是,在后来的一模二模中,朋友的成绩上升得很快,他说因为一想到自己的志愿是清华,就不得不更加努力,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学习。后来高考,他成功考取了清华,而班上一些成绩比他好的反倒没有考上。
“吉格勒定理”由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提出,他对个人的成功曾这样说过:“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后被人们总结为: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曾经有个人创业成立了一家公司,他站在纸箱子,对着招来的三个员工说:“今天,我们公司成立了,它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以后我就是世界首富,你们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他讲完之后,两个员工就被吓跑了。这家公司叫软银,这个人叫孙正义,后来阿里巴巴的投资人。
无独有偶,马云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他站在初创人员中间,滔滔不绝讲了几个小时关于未来公司设想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像个搞传销的。
欲望是一个创业者的推动力。因为想得到,而凭自己目前的身份处境得不到,所以才要去创业。靠创业改变身份,实现自己的需求。所以不要怕自己目标太远太高,而是要怕自己不敢去想。
有时候梦想看上去不切实际,但总是设立比你认为力所能及的更高远的目标。通常,你会发现,当想象力放飞了你的才能时,你就能实现任何目标。
2、第二要素:优秀的人无疑都是勤奋的
中国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位于安徽六安市毛坦厂镇,这个地方的一切都是为了高考而生。有人说在这里读书就等于坐牢,因为完全没有任何娱乐,连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老师戴着扩音器上课,挤满教室的学生笔掉了都不能弯下腰捡。但这样的努力也令毛坦厂取得了极其高的升学率:近十年来,毛坦厂中学以其8成以上的本科升学率屡屡创造高考神话。
我们不讨论这样的教育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勤奋、努力,是成功最基本的一个前提。
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无疑都是勤奋的。缔造了日本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稻盛和夫在《六项精进》用了三分之二的内容讲三句话: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认真拼命地工作。3、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吗的经营诀窍。
腾讯做微信的时候,当时一共有三个团队在同时做,规则很简单,谁先做出来谁就上。众多周知,后来张小龙的名字家喻户晓,而成都的团队只比他们晚了一个月。
别说一个月,有时候一分的差距,一天的时间,就足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了。
尤其是互联网创业,每一个细分领域里,只有前两名能够活得好。如果你有了想法,却输在行动上,那么就失去了资源向你聚集的一个机会,等时间窗口一旦关闭,那么一切都将game over。
3、第三要素:光会做事不行,还要有颠覆性思维
为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明明花了一样的时间上课,花了一样的时间做题,但是考试成绩却差异很大?
关键在于思维。
稻盛和夫曾提出过一个人生成功的方程式: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可见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人生的成败和企业的兴衰,归根究底都是思维的问题。
创业是一项竞争非常激烈和残酷的事业,很多事情都超出你以往的认知,这就要你有格局和破局结合的思考模式。有格局思考才有战略认知,而战略的核心就是对清晰目标持续推进的路线图。
“为什么手机都要50%的毛利,而PC只要10%就能活得很好?”关于这个毛利的事实,其实就普遍存在于现实中,但是没有人认识到,雷军认识到了,所以他成功做出了小米。
傅盛说:“对个人而言,如果一个人重视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升级,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积累,他才可能真正彻底改变自己。”
如果你只擅长死记硬背,不懂得举一反三,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好学生,但很难考上好大学。创业一样,如果你擅长的只是“干活”,执行好领导的每个意图,那么创业不适合你,因为创业需要的是颠覆性的思维。
4、第四要素:逆商,决定人生格局
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史托兹博士的研究,逆境商往往代表了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对于挫折和困境的最高忍受力。
一个人的逆商也高,越能以弹性的心态面对困境,从容应对,接受挑战。
很多考生高考失败,都输在了“逆商”上。一次失败算不得什么,因为等进入了社会后,还会经历更多的失败。如果没有高逆商和在挫败前站起来的勇气,那么很可能就从此一蹶不振了。
俗话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任正非44岁的时候,在任职期间因为决策失误被骗了两百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背负了两百万的外债,妻子也和他离了婚。但是他没有就此被打倒,带着一家老小住在棚屋,创办了华为,用二十多年时间将其发展成为世界500强。
在华为成立20周年员工大会上,任正非说:“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逆境最能锻炼和成就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超越逆境,才能更进一步接近成功。”
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褚时健一生跌宕起伏,他曾因经济问题入狱,17年刑满之后,却仍然在75岁的高龄创业,并以“励志橙”重振声名,从“烟王”到“橙王”,有多少人能在古稀之年,还坚持人生的理想和奋斗,并为自己的人生划上浓重的传奇一笔。
如果说欲望、勤奋和思维决定一个人走到多高的位置,那么逆商,便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重要的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很多老师喜欢在高考前,给学生灌输“等高考后你就自由了”“等高考后……”,把高考之后的生活描述得太过轻松惬意。其实真正的人生,反倒是在这些重大事件之后开始的。
马东去《创造101》给女团讲课,说了一句话:梦想在这里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被调整的。
比起高考题的标准答案,人生的规则则要复杂得多。
很多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学习过一段时间后,又选择回去重新高考,因为在这期间,他们才发现自己人生里真正想要做的事。
一切的绝望,都是从做自己不擅长、不愿意、不认同的事开始。
我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世界将发生的变化,而低估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
马云连续创办了四个公司后才开始做阿里巴巴,马化腾年轻的时候不可能想到这辈子要做一个人与人无缝对接的全世界最伟大的腾讯社区——微信,俞敏洪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用新东方这个平台,为中国千家万户的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服务。
高考只是一个催化剂,创业同理。无论成功与失败,它们都是用来调整你人生方向的,因此千万不要急躁或失去信心。应该继续保持行动,等待拐点的来临。
有时候,我们觉得成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们仔细回顾,往往会发现我们在过去年岁里的长途跋涉,都是在为这一天的到来添砖加瓦。而曾经的经历过的某些事,都在逐渐地、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人生施加影响。
我们应该从一次次的考试中发掘那些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持续的影响,而不是执迷于昙花一现的分数,令自己受困。
写在最后
当考试结束的提示从广播里响起,即使你还意犹未尽,但这场考试已经结束,也宣告了一段青春岁月的落幕。
那条熟悉的上学路,和同学的欢声笑语打闹的走廊,还有被金色阳光洒满的教室。就像在创业途中,曾为了一个方案加班至通宵,同事早上为你送来的那份温热的豆浆,就像在追梦路上遭遇挫败时,兄弟陪你深夜喝掉的啤酒。
越是辛苦的事,越能影响一个人未来漫长的人生。参加高考,不是因为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创业也不一定是因为能功成名就。
想要提高生活质量,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我们不甘如此平庸地度过一生。
车好多的创始人杨浩涌说:“我创业不是想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财富,而是这个事情本身有意思。”
正如《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写道:
“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祝高考考生金榜题名,也祝所有创业者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