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骤下,资本遇冷:文娱真的遇上“坏时代”了吗?

穹顶骤下,资本遇冷:文娱真的遇上“坏时代”了吗?

边际扩张成本极高,加上退出渠道受阻、监管趋严,2016年以来,资本趋于理性的由热转冷现象在文娱行业凸显,文娱行业的投资热度和投资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文娱产业迎来寒冬。”这句话几乎每年都会被拿出来说一遍。如果你往回翻看过去5年的媒体报道,每一年,都有许多关于文娱行业走向衰败的报道。

比如O2O占据一切注意力的2013年,文娱融资数量少到可怜;风头正盛的2014、2015年,百舸争流,真正的匠心从业者才高运骞;创投圈遭遇寒冬2016,文娱投融资的数额开始出现回落;头热脚冷的2017则是以调整、淘汰、洗牌为主题,等待上市的影视类公司更是“无人生还”。

到了各种红利见顶的2018,“寒冬论”又一次甚嚣尘上。而今年的论调比过去更

“丧”——“脱虚向实”的退出通道非常不畅、资本积极性骤降,政策穹顶突然落下、商业模式遭遇拷问。

另一方面,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根据鲸准研究院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文娱行业融资金额基本与上年融资总额持平,但融资数量却仅为去年的40%,创业公司的成长机会更少了。

所以,这真的是一个文娱产业的“坏时代”吗?我们用数据与事实来说话。

核心与证伪

今年是“证伪”的一年。

从时间线上来看,文娱赛道投资最火的阶段是2014年-2016年。如今,经过几年发展,当时投资的“概念”已经处于该接受市场验证的阶段。

但比较尴尬的是,“做大”和“做强”一直以来都是投资人判断公司前景的两个维度,相比于其他行业,文娱行业的这两个维度都很难保证。

最让人苦恼的就是内容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强,同时,由于内容的标准性很难界定,规模化不像互联网、软件、电商那么好做。

事实上,文娱产业从商业模式上看,很简单,无非两种方向:内容与平台。只是内容本身的特点,让这个产业变得格外非常复杂。

纯内容创业者的商业模式直接明了——做好内容,将内容卖个好价钱。而这个出钱的购买者,可以能是平台,也可能直接是用户。根据鲸准的数据,80后、90后、00后等年轻的用户对于互联网化生活方式接受程度高,有较强的粘性和归属感,对互联网内容有普遍认知度和认可度,付费意愿强,预计2020年,此群体人口数量将超5亿,带来可观的付费市场。

而平台的商业模式相对复杂。广告变现、内容付费、版权增值(开发/分销)是三种主流的商业模式。下图总结了文娱行业主要内容形态所对应的商业模式,千变万化,不离其宗。

一个毫无争议的结论是,所有的商业模式的源头都是内容的优质性。

当然,“优质”的含义极其丰富——良心制作、用户喜爱、行业认可、没有政策风险、具有传播性、具有延展性……而内容生产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人”的行业,环节太多、人的因素太强,导致决定内容是否优质的变量太多。

这些变量也导致了内容生产的边际扩张成本极高。

冷静的资本

边际扩张成本极高,加上退出渠道受阻、监管趋严,2016年以来,资本趋于理性的由热转冷现象在文娱行业凸显,文娱行业的投资热度和投资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先来看下文娱行业非常严重的资本退出问题。

鲸准数据显示,2014-2018年,创投市场文娱行业退出数量呈现递减趋势,退出金额每年较为平均。在2015年退出数量和金额均达到最高峰,退出数量达91起,退出金额破千亿。

“脱虚向实”原则是目前资本市场主要监管机构贯彻规范化和严格化的主导思想,进行“窗口指导”,单看今年,还没有看到一家在A股成功上市退出的标的。

不过,今年的美股、港股上市潮虽然“惨痛”,但也让一些平台型文娱公司完成了上市使命。B站、映客、虎牙、爱奇艺等公司的上市,是投资人文娱产业中“平台”的押注成功。根据文化产业的结构,平台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是最容易聚集用户的地方,也是最容易集中资源的标的,而这样的标是稀少而昂贵的。这类投资机会在2010-2014年之间比较诱人,但16年之后的资本想要分得一杯羹就较为困难了。

B站的上市背后有A站的黯然落幕,映客的上市也映衬着当年上百个直播APP的逐渐退场。文娱的市场结构决定了平台类项目的稀缺性,也就意味着文娱行业的马太效应会越发明显。

而在上市通道不畅的情况下,并购倒是一个退出的好方式。例如今日头条全资收购Musical.ly,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等等。

“一是受制于商业模式,一是受制于规模,有不少前几年投的公司在市场验证面前就不是那么成功,再加上外部资金链收紧,整个市场就陷入观望了。”曾投出SHN48、B站、米未传媒陈悦天如是总结当下的文娱行业情况。

那么,严峻的形势面前,现在的文娱投融资和创业又有哪些趋势呢?

· 影视受宠,短视频、直播、知识付费兴起。

· 文学、知识付费集中在创投市场,成熟的音乐、影视并购比例高。

· 目前投资更关注垂直领域的流量转换和变现创新,各类内容、业态和场景结合下的投资机会。

*本文作者深响,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