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宝贝儿》票房不足3000万,明星“流量”为何不能转化为票房?

杨幂《宝贝儿》票房不足3000万,明星“流量”为何不能转化为票房?

当明星在一定舒适区拥有了相当的关注与资源,触达了瓶颈,转型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多数在粉丝市场如鱼得水的明星都会选择打破“娱乐明星”的单项标签,在其他市场上磨练一番,争取获得在“实力”与“流量”两个领域自由游走的资格。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人们习惯用这句话来感叹那些让人唏嘘的过失或者得不偿失的遗憾故事,就像他们现在用这句话来形容杨幂和她主演的文艺电影《宝贝儿》。——站在粉丝流量顶端的女明星,在一部小成本电影里不计形象、破格演出,最终换来电影豆瓣5.7的评分和不足3000万的票房,彼时流量场上淋漓的荣光,全数化成转型路途中的种种劫难,得失之间,仿佛一场明码实价的买卖交易。

对于多数明星而言,这场交易无法逃离。李易峰凭借《古剑奇谭》成为一线流量小生,最终耗时八个月投入《动物世界》试图打破事业瓶颈;张艺兴背负着“归国四子”的名号,在《一出好戏》里吃生鱼、泡海水才换得了电影市场的正眼相看;范冰冰是舆论场里无往不利的话题女王,但真正延续她生命力的是她洗尽铅华出演的《我不是潘金莲》……

当明星在一定舒适区拥有了相当的关注与资源,触达了瓶颈,转型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多数在粉丝市场如鱼得水的明星都会选择打破“娱乐明星”的单项标签,在其他市场上磨练一番,争取获得在“实力”与“流量”两个领域自由游走的资格,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幸存者总是给后来者无限希望,但是偏差中消失的人是无法发声的。

杨幂与《宝贝儿》或许就是那个发出声音的“不幸者”,它们给了娱乐产业一个清醒的提示:电影市场上,明星流量与票房置换能力并不对等,明星身上的标签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撕下的。

《宝贝儿》票房、口碑双失利,电影市场没有“流量”

猫眼数据显示,截止写稿时间,《宝贝儿》累计票房2322万,排片占比仅为8.8%,豆瓣评分5.7份,猫眼评分5.4分,票房、口碑双失利。这种现象若是放置在一般文艺电影上,公众早已司空见惯,但是杨幂出现在电影的主演名单上,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宝贝儿》不再是单纯的现实题材文艺电影,它背后有了其他含义。电影市场上,《宝贝儿》的文艺片属性已经不是重点,有了杨幂,它虽然披着文艺片的外壳,但实质上包藏着的是票房野心;舆论市场上,《宝贝儿》的电影属性都被消弭,它代表着杨幂演艺事业的一次转型,流量明星试图调转发展轨迹,锤炼演技。

杨幂与《宝贝儿》的惨淡现状意味着娱乐明星在票房市场与事业转型上的双重失败,而公众总是习惯于在失败者的故事里探寻原因,试图找到市场运行的规则。

从电影市场上来看,《宝贝儿》的票房失利有迹可循。电影在国庆档之后上映,遭逢了今年票房市场最冷淡的时期。国庆档档期票房21.7亿,同比下跌20%,《无双》《影》《李茶的姑妈》等大片尚且没能掀起票房市场的热度,《宝贝儿》这类票房体量较小的现实题材文艺电影更是无法驱散电影市场的凉意。

但或许最开始,票房市场曾经对杨幂寄予过希望,院线方期许通过杨幂的明星流量能为电影市场注入新血。这一方面是基于杨幂此前的电影票房成绩,纵观杨幂的电影目录,《小时代》系列电影虽然口碑不佳,但是累计票房达到17.9亿,主演的《分手大师》6.65亿,《何以笙箫默》《逆势营救》《我是证人》《绣春刀2》等电影也均在2、3亿票房,成绩达到商业电影的及格线。

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电影市场的赌博性质。电影票房本就带着一点赛马式的机会主义,杨幂主演的电影虽然口碑不一,但一旦《宝贝儿》能够完成票房收割,那么市场将迎来一笔意外之喜,更何况与《宝贝儿》同期上映电影热度均不如它。

这就让电影市场给了《宝贝儿》相当可观的票房空间,电影首日排片达到23%,但事与愿违,《宝贝儿》票房曲线迅速下滑,猫眼预测其最终票房尚未超过3000万。

从观众市场而言,《宝贝儿》文艺电影的内容题材与杨幂流量明星的粉丝族群存在分裂。从文艺片观看群体出发,文艺片爱好者对流量明星、热门题材有严格的筛选机制,能获得大众市场与文艺片市场双向认可的明星少之又少,可以预测,文艺电影的观众群体不会主动选择杨幂这类娱乐明星的电影观看,甚至“杨幂在文艺电影中的出现”对文艺片受众而言是一个减分项。

而另一方面,杨幂的粉丝族群与文艺电影市场也有着相当的距离。杨幂通过古装偶像剧《宫》大火,随后在互联网上以“自黑”建立人设,完成圈粉,此后以仙侠剧《三生三生十里桃花》、大女主戏《扶摇》等巩固人气,她的粉丝多为熟悉网络流行文化、快消内容的年轻族群。比起文艺电影,粉丝群体更去趋向于商业电影。《宝贝儿》的现实题材与文艺表达不在其粉丝群体的涉猎范围之内,电影没能激粉丝群体的票房贡献能力。

流量不等于票房,谁能搭上电影市场的“直通车”?

《宝贝儿》的票房失利让公众再一次意识到,电影票房并不会为“流量”买账。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2016年聚集了范冰冰、吴亦凡、陈伟霆、杨幂等流量明星的IP电影《爵迹》票房仅3.82亿,惨遭滑铁卢;2017年杨洋、刘亦菲主演的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口碑扑街,光线传媒为其保底金额达到8亿,而该电影票房停摆在5.35亿;今年流量小生吴磊主演的《阿修罗》,投资成本传闻达到7.5亿,上映三天后紧急撤档停映,票房不足5000万;而陈伟霆、林允主演的《战神纪》几乎以“一日游”的姿态出现在电影市场,票房仅达3806万。

流量明星在大银幕上失去了优待,但这并不能简单粗暴的将“流量明星无法撬动票房”拍板定案,从现实意义上说,明星流量的“失灵”是因为粉丝经济无法单独支撑起一部电影,票房市场上明星流量可以锦上添花,但无法雪中送炭。

张艺兴参演的电影《一出好戏》票房超过10亿,这其中张艺兴粉丝组织观影活动、微博自来水宣传、进行电影营销,显然进行了一定票房贡献,但10亿的票房大盘,更多的是依赖于电影质量、主演黄渤的号召力、档期发酵等多元因素。在明星流量与电影整体质量达到平衡之后,取得了共赢的效果:电影票房增加,张艺兴演技获得认可。

同理,电影市场能够为明星提供转型的场所,却不能保证转型取得的效果,尤其是流量明星在电影市场上的转型存在一定难度。

一方面公众对流量明星的刻板印象深重,大银幕的审视比小荧幕更加苛刻,演技业务上的不足会被迅速放大。《宝贝儿》里杨幂或许已经贡献出近几年最真诚的演出,但在大银幕上依旧被人诟病;赵丽颖等在小荧幕上获得演技认可的明星,在电影市场上依旧无法进入主流队伍;杨颖、唐嫣等在傻白甜影视剧里征战多年的女明星,到了大银幕简直成为了演技声讨的箭靶子。

另一方面,电影市场具备风险性,口碑与票房之间存在隔阂。李易峰在《动物世界》后演技获得一定认可,但是该片遭遇劲敌《我不是药神》的狙击,票房冷淡。李易峰的转型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遗憾没能通过票房市场的热度加以放大。

反而,各类腰部演员更容易在电影市场获得生机。腰部演员不具备头部演员的知名度,更谈不上粉丝流量,这让公众消除了部分固有偏见,也降低了心理预期,所以演员一旦表现亮眼,就能迅速获得上升渠道。

2014年黄轩在电影《推拿》《黄金时代》之中证明演技实力之后,在腰部中生代演员中迅速晋升,2017年《妖猫传》《芳华》两部国产大片之后,黄轩已然成为具备票房价值的实力演员。今年电影《我不是药神》除了让徐峥更进一步证明了演技,扩大了国民影响力外,也让王传君、谭卓等腰部演员迅速获得认可,公众好感度继而攀升。

电影市场确实有通往“实力演员”的直通车,但要搭上这辆车并不容易,它的车票不是流量粉丝与IP光环,而是电影品质与演技实力。这一点明星或许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是他们怀揣侥幸,在还未完全有资格拿到“车票”之时,依旧希望能通过粉丝流量获得捷径,结果当然是车辆驶向了远方。电影市场不相信流量,也没有眼泪。

*本文作者周锐,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