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分析:FF与恒大之争何去何从?看这一篇就够了!

最全分析:FF与恒大之争何去何从?看这一篇就够了!

表面上争的是FF控制权,核心争的其实是FF的知识产权。如今FF的研发在美国,恒大会甘心让FF中国公司沦为“组装厂”吗?贾跃亭有梦想,许家印何尝没有?

自10月初恒大和FF对簿公堂后,双方各执一词。围绕FF控制权之争,各种眼花缭乱的文件、细节、内幕被相继爆出。

双方法律战、资金战、舆论战齐发。

其实无需纠结每个细节。回归大视野,也许会看得更清楚。

先声明一点:这是一篇评论分析文章,作者与恒大和FF都没有利益关系,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双方必有一战?

恒大和FF对簿公堂,看似突然,实则必然。理由是:双方在造车路上扮演的角色和诉求差异,决定了双方“必有一战”。

对于“负债累累”的贾跃亭而言,以他目前仅存的身家下半辈子应该可以过得足够滋润。但他不安于现状,毕竟FF基本具备了量产的条件,万事俱备,只差量产的钱。由始至终,贾跃亭需要的都是不干涉FF运营的财务投资者。车量产出来,就可以卖钱甚至上市,投资者坐享分红收益就好。

恒大在汽车领域的本质诉求却是产业投资。8月14日,在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揭牌仪式上,恒大集团总裁兼恒大法拉第未来董事长夏海钧表示,未来10年,恒大将在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建设五大研发生产基地,计划年产能500万辆。

显然,恒大把造车当做继房地产后的又一核心业务。恒大宏大的汽车发展规划,决定其在造车这条路上不仅仅是一个参与者,还是一个掌控者。

贾跃亭要的是财务投资,恒大要的是产业投资。两个诉求差异意味着双方的合作理念可能本质上是冲突的,而且难以调解。

为何当初合作成功?

恒大和贾跃亭不知道彼此的诉求吗?也许,生意场上,各取所需而已。

对贾跃亭而言,与恒大签订的投资协议不仅从法律上确保了其控制权,而且还为FF带来了资金,满足贾跃亭寻求财务投资的需求。

同样,于恒大而言,其已评估过FF91量产资金缺口。未来能不能合理利用支付条件的规则,达到逐步参与甚至全面掌控FF的结果?从后续签订补充协议、恒大顺利接管FF中国这两个动作来看,恒大作为产业投资者寻求控制权是有可行性的。因此,双方一拍即合。

恒大胜券在握?

目前FF和恒大各执一词,双方僵持,谁更有底气?恒大的举动,或许更能折射出其胜券在握的心态。

FF发起仲裁并非无风起浪,而是有迹可循,甚至意料之中。早在9月初,在FF催促下,恒大法拉第未来总经理彭建军亲赴美国与贾跃亭就资金支付问题进行多轮商谈,在商量未果、双方合作关系存在破裂危机之时,9月21日恒大却毅然决定以140亿元入股新疆广汇,意在打通汽车销售渠道。

仅从投资角度,恒大此举是否有悖于常规的投资风控流程?从上述行为做一个合理的猜测:促使恒大不顾投资风险、毅然入股新疆广汇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恒大相信即使出现最坏情况,恒大都将是胜利方,FF将成为囊中之物。

事实上,随后10月3日FF在香港发起仲裁、和恒大闹得不可开交之际,恒大也没有暂缓或者停止入股新疆广汇的步伐(其实恒大可以选择违约,按常规投资逻辑,相比140亿元的投资款,选择违约赔偿理论上是风险成本更低的方式),依然按照原计划于10月16日办理了入股广汇集团的股权转让及增资事项的工商手续。

恒大的淡定自如,越来越让人觉得一切都在其掌握之中。

恒大到底争什么?

FF对外宣称其在美国和中国实行双总部,但FF的真正运营主体和实际总部一直是美国公司FF全球。照此发展,FF做得再成功,也不过是一家中国人控制的美国公司。

如果不能把FF最有价值的研发体系和知识产权转回到国内,则FF中国可能会沦为一家“缺少研发灵魂”的组装厂,和目前的特斯拉中国工厂以及众多传统汽车合资公司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试想,如果FF的研发和知识产权在FF中国公司,那么FF全球(美国公司)还有价值吗?恒大还有没有必要争夺FF控股公司SmartKing的控制权?

在此做一个合理推测:恒大争夺FF控制权的本意是把FF的知识产权转回国内。由此至终,恒大欲打造的FF中国都应当是一家具备研发和生产完整技术体系的汽车企业,而不是一个组装厂。

恒大为何铁心造车?

恒大2018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恒大营业额为3003.5亿元,核心利润达550.1亿元,超过万科、碧桂园、保利、绿地四大龙头净利润总和。

以恒大今时今日的规模和所能掌握的资源,要找到一个赚钱的项目并非难事。为何选择新能源汽车?

理由一:恒大的红色印记

许家印不只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没有党和国家,就没有今天的恒大,恒大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10月24日,全国工商联举行新闻发布会,许家印入围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审定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根据官方的说法,入围条件是政治观正确,贡献足够大,道德品行和社会形象好,社会影响广泛。

在国家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4月9日,恒大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成立高科技集团,高强度布局高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恰恰是目前国家大力支持且市场广阔的高科技行业,造车是恒大响应国家号召的实际行动。

理由二: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

在燃油车时代,由于起步晚、技术壁垒和专利墙等原因,中国在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人,难有突破空间。目前中国的燃油车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据,市场终究换不来技术。

跟国外传统车企动则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起步时间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与国际上的汽车强国不存在明显的年代差距。在传统汽车厂仍在坚守燃油车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时候,经过短短十几年发展,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基本掌握了电动车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的核心技术。

随着新一批互联网造车势力的强势介入,中国电动车的技术还在加速创新。根据《中国汽车产业规划》,到202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35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约700万辆,占比约20%。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恒大强势介入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和贯彻者。

恒大会“另觅新欢”吗?

在我看来,恒大转向其他新能源车企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在新能源汽车投资领域,恒大的选择也许不多。目前国内一线互联网新能源车企背后都有“金主”,如小鹏和阿里、蔚来和腾讯、威马和百度。背靠BAT的新能源车企会“稀罕”恒大吗?况且,新能源汽车于BAT而言是一个战略赛道,其衍生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是BAT未来20年的竞争领域,恒大能在这些已经“站队”的车企里占有多少话语权?

其次,除开一线的新能源车企,剩下的造车新势力也许难入恒大法眼。这些新能源车企技术储备相对薄弱,距离打造爆品还远。如果恒大只是单纯为了进入汽车行业,大可以学宝能收购观致汽车一样,收购一家成熟车企再招兵买马改头换面。例如宝沃汽车就一度和恒大传出收购“绯闻”。宝沃否认了与恒大的接触,但就算真的是潜在收购对象,一家落到“卖身”境地的车企,对于一心想当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头羊的恒大而言,是最优选吗?

第三,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汽车更难有介入的可能。大多数传统车企本身资金实力雄厚,有多年技术积累,以及独立的汽车发展规划。于传统车企而言,与恒大深度合作的契合点也许不多。

因此,受益于贾跃亭的“名声”,从成立之日就自带光环的FF成为恒大物色的最佳投资标的。梳理时间线会发现,2017年11月30日,香港时颖与以贾跃亭为代表的FF原股东以合资模式在香港设立了新公司Smart King,但直至2018年6月25日,恒大才宣布斥资67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权。

可以推测:恒大投资FF前也许经过了至少半年的缜密调查,以清楚了解FF技术的先进性、FF车型的市场接受度、FF在资本市场的整体价值、FF治理架构对公司的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情况,等等。恒大最终选择投资FF,就表明FF具备投资价值,是适合恒大进军汽车产业的载体。

恒大“另觅新欢”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意味着没有可能。恒大仍有可能收购其他新能源车企,但更大可能是看中该新能源车企的生产资质罢了。

事情的发展方向?

1、和解,可能性小。目前恒大和贾跃亭纠缠的是FF控制权的原则性问题。和解意味着其中一方必须放弃控制权,变相地从FF出局。

2、FF获得外部资金苟延残喘,可能性小。做个不够恰当的比喻:虽然贾跃亭已成“老赖”、信用“破产”,但在造车这条路上,贾跃亭的信用至少是AAA级别。为了造车,贾跃亭动用了自身能用的资金和精力,而且没有退路,没有人会怀疑贾跃亭造车的决心。

至于与恒大的纠纷,纯粹是商业上的问题,与贾跃亭个人信用无关。因此,影响FF融资的关键不在于贾的信用,而是双方闹掰导致FF存在许多不确定风险。这时按常规的投资逻辑来说,FF基本不可能获得专业机构投资。试想,股东之间反脸甚至对薄公堂,能寄望公司很好地发展下去吗?

3、FF破产,可能性小。美国时间11月12日上午,贾跃亭在FF全员会议上表示,FF净资产近5亿美元,供应商欠款仅8000多万美元。如果贾跃亭的话属实,则FF目前的财务状况远没到破产边缘。此外,FF破产对恒大和贾跃亭而言是一拍两散的双输结局,会导致双方前期努力都白费,因此不到迫不得已,恒大和贾跃亭任何一方都不会让FF破产。鱼死网破是最不成熟的做法。

4、等待最终法律判决,并且恒大取胜的可能性较大。10月8日FF宣称,恒大不应该一方面拒绝支付资金,另一方面享受补充协议生效后的权益,包括接管FF中国的大部分经营管理权。但此前恒大顺利接手FF中国,FF没有阻拦也没有收回,这至少说明补充协议中关于恒大接手FF中国的部分内容是有效的,恒大接手FF中国没有违反双方约定程序,这侧面印证了补充协议确实存在,而且是有效的。贾跃亭想要完全推翻恒大,其取胜的概率可谓小之又小。最大的几率是部分推翻,但不足以影响到恒大的核心利益。

无论是FF对恒大的仲裁,抑或是恒大对FF和贾跃亭的反诉,相信在恒大的国际化专业律师团队操刀下,采取“拖字诀”或者在其他方面钳制FF,恒大都占据主动权。而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运作,缺钱的FF也许在判决结果出来之前,便可能陷入停滞。

贾跃亭还有“翻身”之日吗?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贾跃亭“翻身”的关键不在于他是否具有FF的控制权,而在于他享受财务收益的股份、资产能否实现价值倍增。

理论上,贾跃亭实现财务“翻身”的快速通道是FF量产后上市,贾跃亭再抛售其持有的FF股份,通过套现回笼资金以偿还其本人和乐视的巨额债务。从这一点来看,贾跃亭的“翻身”难度似乎没那么大。假设出让控制权,贾跃亭老老实实地当职业经理人和普通股东,FF还有机会打包到恒大健康实现资产重组后曲线上市,或者等待FF独立上市后坐享股权增值收益,等等。

但贾跃亭没有选择“安分守己”,反而采用了在外界看来一意孤行的方式。事至于此,越来越有理由相信,贾跃亭造车还真的是为了梦想。也许,贾跃亭能否名誉“翻身”取决他自己,取决于他选择梦想还是金钱。

(本文为外部供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无冕财经立场。)

*本文作者有范,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无冕财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