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机器人建房子,这家公司说只是时间问题

用机器人建房子,这家公司说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每套房子安装智能家居、自动化烹饪设备、家庭清洁机器人, 那就是上百万套智能设备。此外,在物业、教育、大健康医疗、酒店、新零售以及农业等各项业务,碧桂园期望每个板块都有机器人来助力产业升级。

倚靠已有的扎实经验,碧桂园做机器人似乎水到渠成。

随着 AlphaGo 的一战成名,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了更多的期待。麦肯锡去年九月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人工智能会在未来十年为全球 GDP 增长贡献 1.2 个百分点,截止 2030 年,人工智能可以为全球经济活动增加 13 万亿美元。金融、医疗、教育,物流,建筑…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渗透各行各业。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表示,政协委员不仅到一些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开展调研,跟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一起讨论。而且还会持续跟进,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相结合。

早前,澳大利亚 FBR 研发的建房机器人 Hadrian X 完成了从搬砖、砌砖、排放到测量的「三厅两卫」建筑工作。

波士顿动力去年发布了一则旗下机器人 SpotMini 在建筑工地上,用头部摄像机进行环境监测的视频,当时波士顿动力 CEO Marc Raibert 就曾表示工程建设将是公司未来的中长期目标。

走向技术转型的传统企业不乏少数,比如房地产商碧桂园也进军了机器人产业。在外界印象中,碧桂园还是从广东顺德起家的传统房产领域里的「佼佼者」。对于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建筑业,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曾说,「我梦想着建筑工人做的繁重、重复的劳动由机器人所替代……它首先是符合我们对零伤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使我们的质量提升,第三能使我们的效率提升。」随着总占地约 10 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的即将落地,「房地产商」之外,碧桂园又添了一个新的「角色」——投身于智能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制造的科技公司。

建筑机器人的真智慧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仍然呈现积极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 23.5 万亿元, 同比增长 9.9%,但是良好的局面下仍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比如建筑行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施工安全性差、劳动生产力率低等系列难题。

想要利用技术的力量解决产业的痛点,是这家传统企业转型的初衷之一。但其实,进军机器人行业并不是碧桂园在科技领域内的第一次探索。早在 2016 年,碧桂园就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助力产业升级。从碧桂园正式发布「产城融合战略」以来,已经打造了潼湖科技小镇、思科(广州)智慧城、深圳机器人产业园等多个产城项目。倚靠已有的扎实经验,碧桂园做机器人似乎水到渠成,在建筑行业,建筑机器人还能细分为砌砖机器人、铺地砖机器人、外观质量检查机器人等等,代替人力承担不同种类的高危险、低效率工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 82.23 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5.2%。目前,拥有超 2000 个项目,每年建造几十万套房子的碧桂园本身就是建筑机器人市场的需求侧。庞大的数据样本支持,也让碧桂园得以不断打磨和优化机器人技术。科技从实验室到规模商业化,让碧桂园大大提高了建筑质量和安全保证,让实验成果「第一时间」投入测试和使用,从需求端得到的反馈,反哺于实验室技术研发。

同时,政策的利好也为碧桂园做机器人「铺平」了道路。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 年~2020 年)》、《佛山市顺德区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机器人产业的政策相继出台。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兴起无疑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留下深刻的烙印。自从「互联网+」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就离不开政策的导向。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都给了碧桂园布局智能机器人一剂强心剂。

2018 年,碧桂园开始布局建筑机器人。同年 7 月,碧桂园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从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到机器人系统研发,博智林机器人的业务一环扣一环。

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方面,博智林机器人将从伺服控制器、运动控制器等各类传感器的研发试产切入,进而扩展到减速机、马达和编码器的研发生产。在完成前期的技术积累之后,公司将基于已有的硬件技术,开展伺服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和 AI 系统的开发。在形成完善的研发体系后,公司将专注于减速机、视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芯片和 AI 等重点核心技术领域。

而今年即将落地的「机器人谷」项目,则是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博智林机器人选择将机器人谷落地到「故乡」广东顺德,围绕碧桂园自有的 SSGF 建造体系,打造新一代智能机器人,而上万名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所组成的研发团队,则成为了源源不断的技术输出来源。

从 1959 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面世以来,60 年过去了,麦肯锡发布报告中的「中国行业数字化指数」显示,建筑业仍是中国数字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由于在不可控的室外环境,机器人会遇到定位、导航失灵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机器人能否识别路障,做出判断,也是对科技公司的考验。

博智林机器人的合作伙伴,美国田纳西大学机械、航天与生物医学系教授谈金东对碧桂园做机器人充满信心,「我认为碧桂园现在做机器人的时机非常好,如果说十年前来做这个事情,或者十年后来做,结果都不一样。现在是机器人大发展的时间,特别是在与碧桂园产业相关的方向,无论建筑还是家庭应用,这些方向都具备了发展人工智能的可能。」

携手学界赋能产业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7 年中、日、韩三国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 58%,其中中国占全球总销量的 36%,达 14.1 万台。而且,中国自 2013 年来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销售市场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外资品牌始终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主导力量。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博智林机器人总裁沈岗曾表示,「我们想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有实力把机器人产业做好,而不只是当组装工。」除了追赶人工智能的热潮,和突破传统建筑行业的瓶颈,碧桂园做机器人似乎也有了另一番「意味」。

2018 年 11 月 16 日,博智林机器人联手西湖大学,在杭州和顺德两地建立「西湖大学-博智林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院」。2018 年 12 月 16 日携手清华大学,建立「机器人联合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共同打造全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开展机器人核心技术及人工智能材料、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2019 年 1 月 25 日,东北大学研究生院落户机器人谷,将在机器人大学园区组团中设立研究生培养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

截止到 2019 年 2 月,博智林机器人人才团队规模接近 900 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超过 49%,而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超过 41%。本身从研发出发的机器人谷项目,更是将学界和产业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顺德将打造「1+4+N 的机器人大学园区」,即办一所机器人大学、设四所联合研究院、建 N 个校企合作及职业培训基地。

产学研发展的新模式下,碧桂园打造一流机器人研发基地的梦想轮廓,正在一点一点变得清晰。

碧桂园是什么?杨国强定义碧桂园是一家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未来要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而建筑机器人只是碧桂园的起点,他说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平台是下一个目标。

目前碧桂园已有超过 400 万业主,如果如果每个楼盘的物业管理社区采用 10 个安防智能机器人,那就是 2 万个。如果每套房子安装智能家居、自动化烹饪设备、家庭清洁机器人, 那就是上百万套智能设备。此外,在物业、教育、大健康医疗、酒店、新零售以及农业等各项业务,碧桂园期望每个板块都有机器人来助力产业升级。抓住行业需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人工智能与行业结合才有意义。

正如杨国强所说,「现在机器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果我们有足够优秀的人把这些做出来,我们会成为最先进的房地产公司,我们现在要朝着一个高科技企业去做,建筑是这样,物业管理也是。我也曾经在工地做过建筑工人,重复的高强度劳动说不过去。我们要迎接『机器人建房子』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绝对要做出来,这是我们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

*本文作者拉风的极客,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极客公园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