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飞的李华,和一场腾讯系IPO

单飞的李华,和一场腾讯系IPO

3月8日,富途控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大涨27.67%,3月11日第二个交易日再涨9.66%,市值18.66亿美元。到这一步,距离李华2008年离开腾讯已经走了11年之久。

2008年2月18日,李华正式离开腾讯。

离职的日子是他自己选的。八年前,2000年2月18日,李华加入刚成立一年多的腾讯,成为第18号员工。转眼八年整,李华决定就在这一天回去搬东西。

离开的决定3个月前就做出了,没和任何人商量。那时,李华的父母从深圳回湖南老家,不过两周时间,就收到了他提交辞职报告的消息。电话中,母亲对此甚是不解:“你是不是在单位上犯了什么错?”

李华英文名叫Leaf,取自长沙话的谐音,人称“叶子哥”,2000年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就加入了腾讯,八年间做过市场、运维、产品,也带过综合的产品研发市场团队,一路发展顺遂。李华在腾讯最后的职位是集团创新中心的负责人,负责孵化创新型业务。不到30岁就已财务自由的他,很快进入了职业发展的舒适区。

和大多数从BAT离职的创业者不同,李华决定离开时,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告诉全天候科技,当时心里唯一的念头是,“如果此刻不走,可能就永远走不了了”。

不过他也自认当时有些年少气盛。2008年,QQ注册人数接近8亿,占领即时通信市场,腾讯却在互联网圈四处“树敌”,创新能力受到挑战。时任TOM中国CEO王雷雷曾公开说到:“那么大的活跃用户群,插根扁担都能开花。”

李华在腾讯带出过一些成功的产品,他是QQ早期研发参与者之一,从零开始构建了腾讯视频,并在腾讯完成了24项国内、国际专利。“难道我们能把事情干好,只是因为平台太好了?多少还是有点不服气的。”

离职前夕,当时的腾讯CTO张志东和李华吃了顿饭。依据当时的竞业协议,李华承诺两年内不会从事和互联网相关的创业,或去竞争对手的公司。不过,他也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没什么别的工作经历,也不认识什么人,等到真正创业的时候,很大机会要从腾讯找些人出来。”。

对此,张志东笑而不语。

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最开始接触李华时,“只觉得他炒股很厉害”。2004年,随着腾讯在港上市,李华开始接触港股。2007年牛市,他个人的交易额就高达几十亿,为券商贡献了五六百万的交易佣金。

李华热爱摄影,曾是腾讯摄影协会会长,于是辞职后先依照爱好和妻子李镭一起开了个婚纱摄影摄影工作室,配合摄影业务还拉了几个腾讯的同事做影楼的SaaS,类似婚纱摄影的管理系统。“很难想像一个婚纱摄影店里会有卡座,而且有一半的卡座还坐着程序员。”李镭回忆说。

港股的火爆对李华触动很大。当时券商交易软件体验极差,“开个户要两周,软件界面非常粗糙,资金进出也很不方便,时不时还登录不了。那时候港股是下午三点半休市,三点半后有问题也找不到人了”。

“收这么多钱,竟然把事情干成这个样子。”李华说,“外界老讲我是自己炒股不爽一言不合就去弄了个证券公司,其实不是这样,还是因为看到了有明显的痛点,也一直没人去改变。我不大可能因为包子不好吃,转身就去开个包子铺,这太任性了。”

虽然看到了明显的痛点,他依然保持了理性,反复论证。

先是验证问题是否普遍存在。李华招募了几个大学生,自己组建了一个小的交易团队,香港排名前几的券商都去开了户,然后带着团队去做交易。用一年时间在不同的券商累计做出了几十亿的成交额,还顺带把账户资金翻了几倍。得出的结论是:在香港这不是一两家证券公司的问题,是行业性的问题,可以改善的地方恰好是他所擅长的。“不就是把产品做好、体验弄顺畅,系统弄稳定、速度弄快一点?这都是属于通过产品和技术能解决的问题。”

后来,这个交易团队的成员大都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人研究生没毕业,就在深圳买了房,毕业典礼时直接开着一台新买的奥迪回了学校。“从这个角度,我也算是在创业的路上间接地帮助过一些人。”言谈中,李华透露出一丝得意。

第二步是论证产品的可行性。2011年,李华及其团队先做了一套港股交易系统,争取到了和一家叫东航金融的公司的合作,通过东航金融完成了交易系统与港交所的认证,紧接着又在这个系统上用自己的资金作了30多亿的实盘交易来验证。结论是,团队在互联网一侧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完全可以移植到证券行业。

众所周知,证券业务是门“牌照”生意,国有券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据早期研发同事回忆:“当时Leaf并没有说要做证券公司,他讲了另一个故事——做交易系统卖钱。因为这在团队看来更有可行性。”

2000年,李华刚参加工作时,互联网券商的概念已经在美国火了一阵,并在中国出现了大量模仿者。当时的证券之星、Stock 2000、赢时通等公司希望将美国模式装载到中国,并未获得成功。

2012年,李华正式在香港创立富途证券,希望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港股、美股投资中的用户痛点——它没有线下营业部,交易佣金更低,用户通过线上就可以开户和交易。

1  “富一代”创业

李华创业的早期,几乎没有得到过任何正向的鼓励。

2012年,头顶腾讯光环的他开始密集去见投资机构,因为团队背景不错,基本都能聊上几句,但是真正愿意投的却很少。大多数投资人认为,只有互联网的背景而完全没有证券从业的背景,这太跨界了,没人相信富途有能力独自把证券这块事情做好。

作为李华的第一个微信好友,马化腾一开始也不看好他做的这个生意。在微信上,李华曾问马化腾要不要投点钱,被他一句“你还缺这点钱?”结束了对话。不过,马化腾表达了对以交易方向为切入点的认可,认为“有点意思”,这坚定了李华的信心。

李华本以为确实不需要那么多启动资金,香港证券交易牌照发放手册上明确写着“最小流动资本金”的要求,也就300多万。到了2012年拿牌照时才发现,“其实如果真只有那么点钱,监管根本不会发牌照给你”。

2012年,富途经历了一次融资失败。当时有投资人已经签了投资意向书,却在最后关头爽约了。李华回头想,一路都在思考创业这个决定,“如果给我一个重来的机会,可能真的不会选择创业这条路。太苦了,而且是一种孤单的苦。很多时候你还没有地方可以说,因为对于听到的人都是负能量。”

是时,李华负责整个公司大的产品架构、战略方向,甚至要自己写产品需求说明书。最早的那些用户都是他自己“忽悠”来的,当时随便见个人都背着包,里面放着开户表格;去见投资人,或和来采访的记者见面,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把户给开了。“很长时间那种只出不进的那种感觉,很糟糕。”

经纬中国投资人黎竹岩称,富途早期一度靠着婚纱摄影店的现金流做一些补贴,也有好几次是依靠李华自己股票交易的收益来发工资。对此,李华证实说:“因为从账户提钱需要团队一些人的签字,有段时间我一提钱出来,他们就知道是拿钱去发工资了。”

在经纬投资富途前,肖敏每个月都去找李华约饭,约了整整一年。差不多同一时间,肖敏还主导着对另一家腾讯系公司乐信的A轮投资。

李华回忆,早期创业的时候“精神很忙、身体很闲”,最开始肖敏问的问题偏业务,到后面更多是一些偏鼓励的话。实际上,肖敏主要考察的不是业务,而是“一个已经财务自由的人,怎么确定他是不是玩票?”

几番融资失利后,李华和妻子李镭决定自掏腰包,给自己做一把“超级天使”,李华自称“富一代”创业,前后累计投入超过4000万港币。

李华坚持只有拿下牌照后才是一家真正独立的券商,能够持有客户资产。为弥补只有纯互联网背景而没有证券金融背景的短板,在拿香港券商1号牌照的间隙,李华就索性把持牌负责人牌照(RO)的几门考试都给考了。

牌照一方面解决了投资人担心的专业能力问题,而李华的大额资金入场后,创业这件事的决心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了。“他假如是玩一玩的话,根本不用放那么多钱进去,完全可以花时间融资,把节奏慢下来。”肖敏对全天候科技说。就是在此时,经纬决定投资富途。

在签投资意向书前,李华去上海见经纬中国两位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和徐传陞,“两个David”,肖敏也在。走的时候,肖敏一把拉住他说:“机票给我,给你报销了。”李华说,“那一刻内心感觉挺温暖的,当时就想说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拿经纬的钱”。

2  腾讯入局

被马化腾婉拒后,李华也没再想腾讯投资的事,以富途当时的阶段,他认为有点远,可能先找找其他机构更合适。

原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现微光创投创始合伙人吴宵光一直觉得李华不务正业,他的说法是,“一个做互联网的跑去做证券公司去了,不是在好好做事情”。

2013年的一天,吴宵光突然决定要来富途开个户,没想到用完之后留下一句“很好用”的评价,于是跟当时腾讯投资并购部副总经理、现元生资本创始合伙人许良说,可以去看看富途这个项目。

二人在深圳海岸城的北海渔村见了面,聊了两小时后,许良告诉李华:“准备一个BP,我们在部门里面过一下。”

李华当时并不认为腾讯会投资富途,因为腾讯要投的都是那种比较大体量的“家伙”,而腾讯看富途这个案子时,富途总共才1800个客户。

的确,这笔投资做不做,腾讯内部有很多讨论。2013年底开始谈,直到2014年3月才做出投资决定。

2014年3月,由腾讯领投,腾讯、经纬中国、红杉中国联合对富途完成了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其中,红杉中国是在A轮即将close时加入的,此后富途再未对其他机构开放投资。A、B、C三轮融资过后,富途控股上市时,腾讯作为最大机构股东持有38.2%的股份,经纬和红杉则分别持股6.1%和4%。

富途融资历程(来源:企查查)

经纬接触在前,腾讯接触在后,对于由谁领投,李华内心一度摇摆不定。不过他当时认为,作为一个有很重金融属性的公司,客户的信任度尤关重要,富途最急迫需要的是品牌背书。这一点上,腾讯的战略价值就显得很重要了。

香港证券业有一个投资者的保护条款,如果哪一天富途倒闭了让客户出现了损失,每个账户可以获赔15万港币。当时很多知道这一条款的用户会巧妙地把自己的资产设置在15万港币以下。腾讯投资后,李华发现这种情况明显变少了。如今在富途牛牛APP启动界面、富途官网都有明显的腾讯品牌信息露出。

肖敏表示一直遗憾没有机会投到更多比例,所以每轮融资都坚持跟投。自A轮后,经纬的股份从未被稀释过。

2014年,李华的机会终于来了。低迷多年的港股再次迎来大牛市,随着沪深股市与港股打通交易,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涌进港股。

2015年清明节前后,和A股同步,港股市场有一个巨大的爆发,许多券商的系统就地瘫痪。在腾讯云的支持下,富途几乎是唯一一家顶住了港股交易洪峰的互联网券商——这使得富途证券在港股市场一战成名。

2014年5月,在张志东的建议下,富途开始和腾讯云合作。当时,整个富途的IT架构由李华亲自负责,在A轮融资前,他因为服务器问题几度崩溃,甚至大过年的从深圳家里跑去香港办公室解决机房链路中断的问题。腾讯云的全球网络对富途进行了千兆支持后,大大提升了其在IT基础架构上的能力、处理效率和支持弹性,使得业务量可以轻松扩大10倍。

2015年春节后,富途迎来了客户数量和交易额的大爆发,但也没想到因此差点酿成一场巨大的危机,让公司濒临生死边缘。

为了保证交易安全性,港交所有一个交收制度,证券公司每天需要扣除一部分交收保证金以确保交易可以正常交收,随着每天成交额的变化,形成一个动态的数字。2015年清明节后的一天,成交额突然激增了好多倍。“当时,连交收的钱都没了”,李华说,公司账上所有的余钱,加上自己银行账户上的几十万港币,把这些钱全都交过去都不够。

这天,李华正和另一位同事去北京见一位投资人,一下飞机,就收到富途证券总经理邬必伟的几十个未接来电。邬必伟在电话中说:“如果不能及时交收,可能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被停牌。”

李华第一时间想到了找腾讯帮忙。这是在腾讯A轮投资富途之后、B轮投资之前。二话没说,腾讯紧急拆借了富途几千万港币。

3  一个名字引发的争论

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港美股券商的赛道上,富途的竞争者不多。更多创业者选择了A股这个已是红海的市场。

在A股市场,东方财富、同花顺等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大量的用户,却绕不开“牌照”这道关卡。直到2015年,东方财富成功收购同信证券,才正式切入证券业务。

2014年,市场上开始出现专注海外、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券商,在线证券交易终于开始迎来风口。不过在这场竞赛爆发前,富途内部却发生了一场关于产品名称的争论。

2013年8月,更早的时候,为了验证前后端的流程,富途做了一个叫“富途操盘手”的产品,功能相对简单,但也已经能看行情和做交易,并有了一小群客户。很快,李华在内部说“不行,我们要把这个产品废掉,重新做一个。”

会议室里,关于新产品的命名,产品经理、设计经理、研发经理们群情激动,起了一堆类似“智财讯、智股通、股财通”的名字,李华的方案却没有一个人表示赞成。然后猛吵,“门都快要摔烂了”,“因为大家觉得太不符合行业惯例了,还显幼稚”。

李华取的这个名字叫“富途牛牛”。“其实很早之前已经想明白了,没什么好商量的,也不需要去寻求大家的认同。”李华坦承,一旦心中有了确定的想法,即便是大多数人反对,他也不会轻易妥协和改变。他认为,在一些创新的方向上,多数人都支持或反对的都未必是好事情,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改变、不了解改变或不敢面对改变。创业的路上有自己的判断很重要,因为一定是大多数人告诉你不行、不好。

对于富途的产品,李华当时明确的一点是,不应该往工具的方向走,而应该要往平台的方向走。“工具的方向,对手模仿你几下,全学完了。但是做平台不一样,平台会沉淀人的行为,沉淀情感,这时的用户粘性、抗打击能力会强很多。”

李华决定一狠心,先把名字定了。他说,“从富途牛牛这个名字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富途就注定要做社交”,而富途牛牛是比较人格化的名字,加入情感的元素,这样才能差异化。

富途牛牛是2013年8月上线的,从一开始就有了用户的概念,可以互相加好友。“你去邀请一个人,后台会帮你把这个关系记录下来,你曾经邀请过的人,其实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交关系了”。

在曾经的美股论坛、现在的社交投资平台雪球身上,社交的功能获得了初步验证。李华认为,金融交易不同,用户经常有看行情的需求,这是个很适合去做社交的场景;其次,富途的招股书显示,富途牛牛APP每人每天平均停留时间达到26分钟,平均打开次数20次,已经是一个高频应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让社交成为可能。“我们现在社交还没有成功,只能说看到了一点点的成绩。不过可以明显看到,牛牛圈对用户的活跃度提升有很大帮助。”李华说。

目前,富途的产品除了传统的行情、交易之外,也搭建了资讯、社区模块,在打新上能第一时间获取新股的相关资讯,继而选择对应打新策略,还能早于其他渠道进行暗盘交易。

在To B领域,2018年,富途证券累计参与了14家IPO分销,其中不乏大型新经济公司。小米上市时,富途证券是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通过富途认购小米的人数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一。

李华表示,富途把IPO承销视为一个获客手段,比如参与了小米、美团的IPO后,两家公司分别有几千员工变成了富途的客户。

4  “小司仪站到了舞台中央”

2019年2月下旬,富途IPO进入了最后的定价阶段。李华在家里画了几张图纸,反复测算定价的合理区间。

在投行组织的定价会召开之前,李华心里已经非常笃定,原本计划两小时的会议,最多30分钟搞定。“你把定价方案拿给我看,如果正好在我画的区间里面,就立刻结束战斗,大家不要去争,不要去吵,不用彼此说服。”李华对投行说。

通常情况下,在IPO定价上,公司本身会倾向于价格定高一点,以提高募资额度;而为了保证顺利发行,投行则更希望定价低一些。最后关头,作为承销商的高盛已经做出了各种口水战的准备。

2018年,李华参加了腾讯组织的一个分享会,在一个新上市公司的分享环节,腾讯总裁刘炽平(Martin)对正巧在一旁的李华说,定价其实可以多考虑一下投资人那一边,要让他们在IPO那天能见到钱,这样才能更长远的支持到公司。

李华记住了Martin的这句话,“要让投资人见到钱”;另一方面,他也坚持,至少第一天,不能让参与打新的人亏损,因为这中间有很多是富途的客户。最终,李华给出的定价区间是10-12美元/股,低于投行预期的13-15美元/股。

美东时间3月8日,富途控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个成功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券商。最终,富途上市首日涨幅27.67%,3月11日第二个交易日再涨9.66%,市值18.66亿美元。

据统计,腾讯系的上市公司有数十家,但腾讯员工创业、最终走向IPO的不多,除了已经退市的淘米网,就只有肖文杰的乐信。“一定要说跟腾讯系的公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富途太腾讯了。”李华说。

上市当天,李华显得克制和冷静。他把富途的IPO形容为“小司仪站到了舞台中央”,“有人讲上市就像结婚,我们自己就是做婚庆的,轮到自己反倒不激动了”。

和去年上市的拼多多、爱奇艺等中概股相比,富途的融资规模和估值并不大。但李华告诉全天候科技,在2018年春节后、富途的Margin(信贷)业务开始快速增长时,“那时意识到应该要去上市了”。

对一个金融公司来说,上市与否至关重要:在银行内部,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评级差距很大;2018年12月富途递交IPO申请后,便有合作银行主动跑过来说要降低融资成本;而美国监管机构的态度也有了很大变化,互动比以前更加频繁了。

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释放市场的活力后,港股、美股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投资服务提供商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最为显著的一个趋势便是港股、美股互联网券商的快速崛起,并陆续准备登上资本市场。

*本文作者舒虹,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全天候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