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火小步到对内开刀,腾讯的这次中层调整会有效吗

从慢火小步到对内开刀,腾讯的这次中层调整会有效吗

2019-03-22 09:44Newseeders 合作伙伴
近来,腾讯再接再厉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开刀,预备裁减10%的中层人员,不知道这样的大动作是否能彻底改变内部的管理环境。



01

“我能进腾讯完全是因为领导看脸。”

阿丁提起自己在腾讯的工作经历显得有些随意,不过他表示这些都是很严肃的话题。阿丁2016年入职腾讯,当时腾讯正在砍掉外部外包公司,作为腾讯外包公司中的一名员工,阿丁有机会到腾讯内部参加面试,如果有项目组看上,就可以成为腾讯的正式员工。

“我们领导当时都没看简历,过来看了一圈就挑了我,大家心知肚明就是看脸。”阿丁反复介绍了自己当初面试时的细节,以及领导挑选下属的品味,并着重强调了:大部分领导都对颜值有要求,只不过程度不同,而他们直属领导则明显要高于他人。

从外在条件上来看,阿丁长相清秀品味时尚,确实有优势。另外,阿丁从事的是商务运营类工作,近两年也在朝着产品经理方向转型,用阿丁的话说,这样的工作中“颜值高能省很多交流成本。”甚至在公司内部会出现,其他部门用得都是高颜值同事做对接,“你挑的员工太丑,容易影响工作进度。”

如此一来,整个公司在招聘时对员工颜值的要求都会提高。

当然,阿丁的经历只是个案,并不能证明腾讯内部在招聘过程中有明确的颜值要求。

不过,2018年4月美国HRW组织发布的《中国招聘广告性别歧视》报告,则清晰的指出国内互联网巨头存在的“颜值歧视”问题。这份报告是综合过往五年内中国各大企业发布的3.6万条招聘信息整理出来的结论,其中风靡一时的“程序员鼓励师”“和美女一起上班”在报告中显得颇为扎眼,“形象气质佳”“身材匀称”的招聘要求更是遍地都是。

“颜值歧视”的潜规则一直都很普遍。

阿丁表示:公司员工私下也会聊不同领导的审美眼光和对颜值的重视程度,每天进出南山科技园,公司内外的颜值明显差出好几个级别。最后还发出一句反问:“难道深圳人都长这样?”

当然,“颜值歧视”只是主观臆测的事情,真正重要的在于背后的管理问题。

阿丁从进入腾讯开始,一直都在同一个领导手下办公,辗转了多个项目之后,已经成了领导的心腹。领导影响着手下员工的绩效职级调薪,跟对领导对阿丁来说确实是一个好事。

2013年,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总裁刘成敏离职,腾讯也迎来一次大规模整风运动。猎云网曝光的腾讯内部员工邮件显示,一名HRBP举报直属领导,拉出了媚上内斗拉帮结派不负责任让一线员工顶包等一系列黑料。

作为一家拥有2万名员工的大公司,腾讯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这让腾讯宣传的正直价值观受损。同时,这样的现实也让所谓正直价值观的由来也存疑,其更像是为了体面调停腾讯以产品经理为核心团队所带来的矛盾而催生出来的产物。

回到阿丁这里,由于他长期从事一线商务运营工作,与腾讯内部的产品经理文化不合轨,导致近两年一直处于职业瓶颈期。领导多次要求他试着往产品经理方向转,却难以成行。

2018年,阿丁不得已主动从腾讯离职。

其实,在这一过程中,阿丁正好经历了腾讯针对内部中层的外科手术式的治理。

从进入腾讯外包公司遇到缩编外包业务,到全面砍掉外包公司,再到今天面对内部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淘汰裁员。阿丁的职场经历成为近年来腾讯内部整改的缩影。

02

刚刚,腾讯发布了自家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其中,腾讯第四季度营收848.96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为人民币142.29亿元同比下跌32%。

营收增长超出预期,核心游戏业务营收也未下降,但净利润却迎来大幅下滑,这说明内部运营成本出现波动。

背后的投资支出和运营成本上涨,配合上近来针对中层10%裁员计划,值得深入挖掘。

早在2015年,腾讯就趁着资本市场遇冷开始对内部管理进行整肃。

腾讯开的第一刀就是外包公司,在其他互联网公司纷纷停止社招的背景下,腾讯直接停掉了外包招聘。

腾讯对那次停掉外包招聘的回应是:

“过去一年外包人数增长过快,对于外包人员采用新的管控模式,所以目前需要暂停一下从产品、项目等维度进行系统性盘点,等完成盘点后切换到新的管控模式。”

但一年后,腾讯开始动手砍掉部分外包业务,转由公司内部运营。阿丁就是在2015年之前进入腾讯外包公司,2016年底外包业务清理过程中,被挑走进入腾讯内部任职。

对于腾讯清理外包业务的动作,阿丁没有做直接评价,不过他描述了当时外包公司里的工作状态,“基本上都是女同事,个个都是阔太太,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然后就是玩电脑聊天。”

这样的工作状态显然不符合腾讯内部斗阿里斗头条的节奏,腾讯也是在裁撤冗余。

在清理外包业务的同时,腾讯外包业务管理越来越严,甚至有腾讯外包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出“腾讯加班比华为严重很对(多)”的感叹。

这些其实都是在为腾讯内部管理做手术,而面对外包业务的优化只是近两年对内改革的其中一条线。

腾讯对内部管理的“手术”一直都在进行,而近两年腾讯改革的出发点,源自于微信出海。

2010年,腾讯成立了国际业务部,开始探索自家产品国际化。腾讯国际业务部在前两年只负责国外市场调研,并未推出实际产品。直到2012年,微信在国内市场爆发,腾讯刚刚从BU事业部制改为BG事业群制,马化腾决定练练刀,开始面向海外市场推广微信。

虽然微信出海已经晚了WhatsApp一步,但腾讯还是信誓旦旦的在全球上百个国家投放电视广告、找来足球明星梅西代言,甚至还在印度请来宝莱坞女性做形象代言。

马化腾极度看好微信,其曾亲自为来访的财经媒体人吴晓波演示微信并断言:“(与微博的)战争结束了。”彼时,微博是国内市场上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腾讯内部人士曾透露,腾讯为微信国际化拿出了20亿预算。

这样的攻势也让微信一度拿下全球98个国家社交榜第一。

但这种势头未能保持下来,到2015年,微信国际化开始改为微信支付国际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微信国际化的失败。

时任腾讯国际业务海外运营总监刘翌在离职创业后,在一场分享会上专门讲述了微信国际化的整个历程,其中有这样一张PPT,详细对比了WhatsApp能够打败微信的原因。如下图:

站在出海一线打仗的负责人,明确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却无能为力,无法让产品做出针对性改变,最终彻底丢掉良好开局。

这张图片也从侧面展示了腾讯内部跨部门合作出现的问题,微信国际化是由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下的国际业务部负责,与负责微信产品的微信事业群属于跨事业群合作。负责微信国际化的团队却无法决定微信国际版的功能设计,负责微信产品的张小龙则完全不负责微信国际化项目,这导致微信无法及时调整产品,适应国际市场。

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了这种低级问题出现?目前尚未有人解答。但结果是,腾讯面向商务、运营业务线开刀了,首先停止外包业务招聘,进而解散了大量外包团队,将业务落地运营工作放在公司内部,提高反应速度。

即便有这样的反思,腾讯的第二个国际化项目——《王者荣耀》也还是失败了。

在腾讯优化内部运营管理的同时,2016年下半年,在国内已经大红大紫一年的《王者荣耀》正式出海了!

这一次为了避免微信曾经出现过的问题,腾讯直接将《王者荣耀》进行大幅度修改,拿出了符合海外文化的定制版产品——《Arena of Valor》。但最终定制版的产品耗费过长时间,被提前入场的《无尽对决》卡住市场。

直到2017年吃鸡游戏崛起,这一情况才有改观。腾讯在研发旗下吃鸡游戏《绝地求生》时,摒弃了一贯擅长的国内本地化设计元素,从一开始立项针对的就是全球市场,最终在几乎0推广的背景下,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拿到了第一的排名。

前后三年的管理实践,终于取得了应有的成功。

由此也可以看出,腾讯在内部管理上的调整要谨小慎微得多。相比阿里过去4年近20次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就像从来没动过一样。

03

让腾讯做出更大改变的,还是与头条之间的战斗。

对于腾讯内部来说,清理臃肿低效的外包业务不是大事,2016年年底最重要的是个性化资讯推荐赛道竞争迎来关键时刻。彼时腾讯明星产品经理林松涛、姚星接过腾讯COO的任令,亲自坐镇天天快报业务,将外包运营业务收归内部,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必要之举。

2017年初,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显示,今日头条月活达到1.69亿,在新闻资讯市场排名第二,与第一名腾讯新闻的2.2亿月活差距正在缩小。而与今日头条正面刚的个性化资讯推荐产品天天快报,拿下了9242万月活,排在今日头条之后。

为了继续硬怼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也开始转变原本的门户思维,引入企鹅媒体平台内容,提供个性化资讯推荐服务。

只是最终,天天快报并没有像应用宝一样后来者居上一统市场。腾讯手中拥有丰富的用户关系链,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兴趣数据,要知道仅微信公众号就有2000万个,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也达到了百万级别,按道理在个性化资讯推荐上,应该比头条更有优势才对。但现实是微信朋友圈里迷恋公众号内容的用户,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转化进天天快报里。

核心原因还是微信并未拿出资源支持天天快报,微信公众号与OMG事业群的企鹅媒体平台是两个并行系统,微信也不像当初支持应用宝那样给出专有的下载入口,天天快报腾讯新闻更没有得到任何微信用户的阅读兴趣数据。

到2017年年底,当腾讯还沉浸在资讯信息流业务时,整个互联网已经走进了短视频社交时代。

2018年初,微信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发言时表示“打败头条的不会是另一个头条”。

这句话的背后反映出的是:腾讯除了少数几个顶级产品经理外,其他员工一直处于坐等靠要的状态,仿佛拿不来资源——特别是微信的资源——就做不出成绩一样。

甚至连腾讯内部出了名的救火队长林松涛、姚星坐镇,也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天天快报业务是腾讯人身上最大的伤疤,这也让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存在的合理性遭到质疑。

2018年9月29日周六,马化腾与刘炽平、任宇昕等腾讯董事监事高管开会决定在次日宣布腾讯六年来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最终确定拿下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新成立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

由此,腾讯内部形成了产品、内容/平台、技术三足鼎立的势头,产品至尊、技术为王,而内容/平台业务则是筛选优秀中层的核心。

近来,腾讯再接再厉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开刀,预备裁减10%的中层人员,不知道这样的大动作是否能彻底改变内部的管理环境。

注:文中阿丁为化名。


*本文作者水上焱,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科技新知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