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模月入10万仍被母亲打,背后是2000亿混乱的童模行业

童模月入10万仍被母亲打,背后是2000亿混乱的童模行业

2019-04-15 15:15钛媒体 合作伙伴
童模行业到底是不是压榨童工的“血汗工厂”?这个产业又是如何运作的?

一则母亲踹打女儿的视频在近日引发网友热议,“童模”登上微博热搜,也成了近期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视频中,一个拿着包向前走的、3岁左右的女孩,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两个成年人拍照。女孩走了两步之后将包放在地上,一直跟在她身后的白衣女性突然上前脚踹女孩。被踹的女孩叫做妞妞,当时她正在进行服装广告的拍摄,而踹人的是她的母亲。

两人身份的曝光,引发了网友对于妞妞母亲的大规模质疑,也将“童模”再一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背后的产业链和供求关系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翻阅往年关于童模的报道,网友恍然惊觉,在这个行业中不到十岁的小孩子就可能月入上十万,而童模背后的培训机构、经纪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规范与混乱共生。

童模行业到底是不是压榨童工的“血汗工厂”?这个产业又是如何运作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毒眸梳理了童装模特产业的各个环节,试图去探寻童模产业的现状和痛点。

童装市场每年增加数百亿规模

早在淘宝诞生之前,国内就已经出现了童装模特。

在湖州市织里镇等重要的童装产地,商家会寻找当地孩子、联系照相馆帮忙拍照。他们发现,漂亮小孩拍出的照片,会有较好的推广效果。久而久之,专业的童装模特就此诞生。等到了2006年左右,厂商推出新产品后,都会请童模拍照、走秀。当时的童装模特多数局限在地域圈层内,除了厂家自身的人脉联系外,也有地域性的中介,但基本没有专门的经纪机构。

国内当时并没有专门的童模培训机构,只有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心态而开设的童星培训机构。模特作为其中一项童星培训项目,被视作打造基本功。

一些儿童培训机构会针对性推出“少儿平面模特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训练体态、控制表情、走好台步几个部分。2004年前后,星姿态等早期的少儿模特机构开始出现;2007年,知名模特机构新丝路举办了第一届儿童模特大赛,童模产业初具雏形;2008年林妙可在奥运会走红、2013年《爸爸去哪儿》爆红,进一步刺激了童星培训机构数量的增长,专业化的童模培训机构也开始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电商的逐渐发展,百货业受到冲击,服装厂商们的阵地逐渐由线下向线上转移。

近些年来新中产阶级崛起,借助“全面二孩”的政策红利,中国儿童消费市场的活力被彻底激发。根据中国儿童产业中心的数据,80%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家庭儿童消费平均为1.7万~2.55万,儿童消费市场每年约为3.9万亿~5.9万亿,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童装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势头,2017年市场规模已达1796亿元,2018年至2020年,我国童装行业预计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4%左右,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79亿元。由此可见,童装市场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童模的市场也因此不断扩大。

一位童装品牌的运营经理告诉毒眸,对于线上店铺来说,有无模特图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品的销售量大小,所以一般在新品出库后,往往都会加急预约童模拍摄模特图,拍摄结束后更会加班加点安排上传更新。“赶上双十一、双十二这种大活动,基本要保证全店90%以上的在售款都有模特图,否则很难吸引顾客点击进店。虽然淘宝天猫都没有硬性要求模特图,但销售数据就摆在那里,只有平铺图的单品的爆发力与带有模特图的单品明显无法相提并论。”

童装市场来越大,也带动童模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曾经的中介虽然仍然存在于三四线城市的区域性市场内部,但是专业的经纪公司也开始涉足童模领域,经纪人作为连接服装厂商和童模的桥梁,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不少知名模特公司也开始布局童模业务,2016年上海英模文化成立品牌esseKids,同年11月开设esse童模签约预备班,培养专业童模。

不过与此同时,童模培训机构已不再是童模生产的唯一渠道。一些淘宝商家会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发布招募信息,从收到的照片中挑选模特并寄出服装,童模拍摄完成后将照片从网络传给商家,几次来回之后达成固定的合作关系。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让童模的走红变得更加便捷,它们让童模成名不再单纯依靠苦熬拍摄资历。“最美童模”裴佳欣通过抖音走红后,目前已经收获了149万微博粉丝,并曾经出现在TFBOYS的MV中。

童模培训品牌“潮童星”创始人赵夏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曾预言:“未来3-5年,会是中国儿童时尚行业的爆发期。”而据相关预测,未来十年儿童数量将急剧增加,到2025年0-14岁儿童将达到峰值约2.72亿人——这或许会进一步推动童装与童模行业的扩张。

童模行业光鲜背后的混乱

随着童装模特市场的扩大,经纪公司、模特培训机构纷纷加入各个环节想要分一杯羹,进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妞妞事件的出现,暴露了在产业链内部的混乱。

作为童模诞生的源头,不少培训机构水准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趁乱捞金者,利用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来诈取培训费用。2018年,央视就曾经报道过童星培训的骗局:有童星培训机构以三年包装培训、拿国际顶级大赛金奖为条件,开价近24万元“学费”。但在家长签约之后、选拔百名童模赴美参赛时,却发现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是中国孩子,而且每个人都有奖,所谓的“国际大赛”根本名不副实。

为了省去中介费用的抽成,不少家长开始直接与服装厂商对接。上述童模经纪告诉毒眸:“我们公司的很多童模,都是家长送过来当业余兼职、锻炼一下孩子,这些家长们都不差钱的。

但是有一些全职童模,比如说留在织里那里的,他们就是家长直接和服装厂商对接,没有经纪公司这一环。”但是,略过经纪公司,也就免去了正规机构的监管。童模的工作强度会因为家长的想法、素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童模的过度压榨确实存在。

一位品牌方告诉毒眸:“一般我们的拍摄时长是一天8-10个小时,中间会给休息时间,总共拍下来有6、70件。为了防止小孩累了不配合,会让两个模特交替着拍。”但对于直接由家长跟厂商对接的童模来说,一天的拍摄时长全凭家长决定,拍到半夜十一、二点都是常态。在网传的妞妞妈妈的朋友圈中,就有提到“今天119件再次破纪录”,并直呼“真的累爆了”。全程跟随的家长都表示“累爆了”的工作,对于孩子来说更是过重的负担。

除了过度工作导致的劳累外,童模工作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童的身体健康。不少童装都要在店家上新前半年左右的时间拍摄完毕,这就导致童模们大多都是冬天拍春夏装、夏天拍秋冬装,遇上拍外景还要动辄在高温严寒中完成“反季节拍摄”,对于童模的身体无疑是种伤害。更有网友反应,家长为了拉长童模的职业寿命,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的饮食,导致孩子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远低于正常同龄人,不利于儿童的正常生长。

而面对过度工作带来的损伤,童模也缺少法律层面的保护。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被招用的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童模视作文艺工作者的一类来说,按照这一规定,在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童模不违反适用童工的规定。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全职童模平均年龄都较小,缺乏自主判断能力,“要不要拍照”基本全听家长安排,没有进一步的保护措施。

针对这次妞妞事件,4月10日,淘宝号召110家淘宝童装店主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保护儿童权益。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这些店主呼吁:商家与品牌联合起来,严格规范童模拍摄,严禁一切粗暴对待儿童的行为,拒绝使用一切在拍摄过程中存在损害儿童权益行为的图片/视频。妞妞事件中的服装厂商,也在事件发酵后第一时间终止了和妞妞的合作。

但是,根据目前童装行业的增长体量,以及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上千家线上童装店铺来看,商家的联名呼吁出发点虽好,却仍然难以遏制暴利的童模行业背后急功近利、压榨儿童的风气。除商家联名呼吁之外,或许应该推出更加细致的法规,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规范童模行业,从而保护童模的权益。

目前,妞妞事件风波过后,位于织里的童模镇虽然仍有拍摄,但整体生意清淡,甚至有基地声称将在5月1日后关闭。不少童模都停止了拍摄,跟随家长外出旅游。妞妞事件的曝光,或许是行业迎来整改的契机。

*本文作者毒眸,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