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UP主“AresserA-Vlog”在B站上传了一支“致青春”Vlog。“我在18岁认识了你,然后我们开始了长达8年的异地恋,2019年3月16日,我们在认识十年后终于结婚了,这当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们自己能懂。”
Vlog开场是紧张准备中的婚礼后台,新郎新娘礼服婚纱,挽着手迈向婚宴现场的那一刻,时间开始飞快倒转,最终回到2009年11月他俩初识之时……8分半左右的Vlog,时间跨度达到10年,记录着二人从青涩的恋人到灵魂伴侣,最终完成了一场环游世界的婚纱拍摄,收获善良人们的祝福的全过程。
这支Vlog在B站播放量达到307.3万,弹幕数超过5.5万,评论数近2万。而更重要的是,弹幕区配合着Vlog内容齐齐送上祝福,评论区点赞数最高的评论来自另一个异地恋者,“恋爱的第1262天,异国的第390天。为你们流泪,也为我们。”该层评论得到3.3万点赞,319条回复,所有人不约而同说鼓励的话,“要幸福啊。”
这时,作为一个旁观者,你或许才真正感受到Vlog与Vlogger们背后的意义。从2012年YouTube上出现第一条Vlog,到2015年海外Vlog大火、YouTube上出现职业Vlogger,再到2017年Vlog进入国内,出现井越、飞猪、王晓光(cbvivi)等头部Vlogger,进而到如今B站、今日头条、微博、腾讯、百度等巨头纷纷入局Vlog,欧阳娜娜、林允、吴磊、王源等明星以Vlog分享生活。
公众将Vlog划分到国内短视频领域中,其逐步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群记录、观察、体验生活的方式,但这种模糊的认知带着距离感,相比海外Vlog内容已经相对普及化,国内受众对Vlog还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观看别人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AresserA-Vlog”的Vlog给出了一个可理解的答案,观众通过Vlog内容感知到他人生活,与Vlogger形成情感共鸣,而这些共鸣成为现实生活里的精神支撑甚至起到了部分陪伴作用,释放出善良、乐观等信息,形成一个温情的微型社区,再反哺Vlog内容。
相比即时性、碎片化的短视频,Vlog对主题策划、故事叙事、镜头剪辑有更多的要求,单纯日常化的记录未尝不可,但是蕴含主题的内容更能引起观众共鸣。
这就让一个关键问题提上日程,国内有多少具备内容创造能力的Vlogger,他们又生产哪些Vlog?
从明星、网红到B站、抖音……
谁在创造Vlog?
“我跟一个胸前别着GoPro去旅游的人不一样,我随时要想我跟他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传达的是一个客观世界,而我要抢这个客观世界的风头,无论这个客观世界有多壮丽、多精彩,我要在这个里面脱颖出来,让大家看到我在这个世界里面,而不是这个世界本身。”国内头部Vlogger之一的井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么说。对于井越而言,Vlog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在记录的同时创造,带有私人化色彩的添加,自我存在有一种微妙的独特性。
现在公众已经能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看见各类Vlog,其中最先进入公众视野的是明星工作、休闲的日常记录或者网红跨界分享视频。如欧阳娜娜与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合作的12期Vlog,分享留学生活,日常点滴,Vlog点击达到 7700万次,在B站欧阳娜娜更新了41个Vlog,粉丝达到19.2万,而这些Vlog成功让欧阳娜娜本人在明星身份之外展露出少女元气的一面,公众好感度攀升。
2018年Vlog风口爆发,大量明星、网红加入Vlog拍摄行列,但大多是如欧阳娜娜这类个人生活日志式的Vlog,以个人生活、美食旅游记录等内容为主。实际上真正以主题策划、内容创造完成粉丝积累并获得公众认知度的Vlogger与Vlog并不多,传播效果也仅在圈层内部显现。内容同质化与头部Vlogger的稀缺,让各大平台纷纷加速入局Vlog,一方面试图在这个赛道上占据位置,另一方面也在试图刺激国内Vlog内容生产能力。
2018年9月微博发出“Vlog召集令”,要求30天内发布过4条以上Vlog,就有资格申请「微博Vlog博主」认证,享受相关的平台流量扶持等诸多利好政策;11月,腾讯发布yoo视频,试图以Vlog和Vstory两种不同的内容形态,完成流量收割。2019年,今日头条抖音、百度好看视频加码Vlog,抖音全面放开1分钟视频的发布权限,发起了“Vlog10亿流量扶持计划”,好看视频则进行“Vlog蒲公英计划”。
而B站作为国内Vlog源头之一,也接连发起扶持计划。从2018年11月开始,B站陆续发起了“30天Vlog挑战”“Be A Vlogger”“理想生活Vlog 大赏”等活动。
这些扶持计划对Vlog创作与普及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如B站上30天vlog挑战参与用户超过2万,8729名UP主完成了挑战并获得奖励。新人UP主“亲爱的嘉倩”从2018年11月在B站进行Vlog投稿,分享自己在冰岛的生活,截至目前一共发出了20个Vlog,粉丝累计达到5.3万。数据显示,2018年B站上Vlog投稿量比2017年增长了16倍,播放量增长了18倍。
今年5月31日,B站加码推出了“Vlog星计划”,将从流量扶持、现金激励、账号认证、活动支持、深度合作和平台招商六大资源体系全力发展Vlog内容,扶持优秀 Vlog创造者。
而优质Vlogger将会获得六大权益,包括全年500亿次站内的流量曝光、每月100万专项Vlog奖金支持、每月1亿专项活动站内曝光量支持等,还在站内上线了“Vlog 领域优秀UP主”认证系统。
显然,即便2019年各界对Vlog的看法褒贬不一,B站依旧对Vlog抱有相当的热情,有意将其作为B站内部新型内容路径,刺激UP主以多种形式生产出更多优质内容。更重要的是,以B站为观察样本,公众或许首先会感受到Vlogger人群变化。
B站上除了欧阳娜娜、井越、王晓光等头部Vlogger入驻,“活蹦乱跳的肥瞳”、“花花与三猫CatLive”、“宝剑嫂”、“中国boy超级大猩猩”等各区百万粉丝UP主拍摄Vlog,各类新人UP也开始以Vlog形式记录生活、拍摄主题视频。
Vlogger人群在更加多元化,有粉丝基础的明星、网红生产Vlog依旧保持着固有的播放流量,但是新人用户、素人也开始以Vlog进行原始积累。
B 站官方数据显示,Vlog 领域的视频创作者已经超过50万人,创作者单月同比增速达到781%。今年4月为例,B站单Vlog视频内容的站内曝光量就达到62.9亿,投稿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61%,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84%。
此前业界有说法预测,即便Vlog比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拍摄有更高的门槛,但国内或许依旧会迎来一个“人人Vlog”的时代,B站日益增加的Vlog创作者和投稿量似乎正佐证着这个说法。
从YouTube到B站,
Vlog能否有一百种拍摄方式?
而搞清楚是哪些人在拍摄Vlog,各大平台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滋生出更多元的Vlog内容?海外YouTube作为Vlog的发源地,滋生出大量专业Vlogger与多元Vlog内容,其背后的运转逻辑不难理解。
从平台属性来说,YouTube是以自制视频分享为核心、提供包括音乐、游戏、电视、直播、美妆、美食、明星等多元内容的社交视频网站,平台上用户对视频进行分享、评论、打分等,用户之间的强社交属性,让多圈层文化在YouTube上融合,形成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社区。2018年YouTube上注册用户达到19亿,每天平台视频观看总时长超过10亿小时,覆盖95%的海外互联网用户。而强烈的社交属性与庞大的用户基数,让YouTube成为一片汹涌的流量红海,具备相当内容发酵能力与造星能力。
2012年Casey Neistat一支Vlog点燃了YouTube,到2018年YouTube每小时会产生2000条Vlog,如今检索“Vlog”,视频结果已经破亿条。平台上开放多元的文化圈层与社交氛围,则让Vlog内容有趣多样,从幽默日常、到整蛊恶作剧、恐怖游戏、感情分享、冷门试验等主题五花八门。
另一方面,YouTube广告商业变现模式已经相当成熟。YouTube曾透露其商业模式以广告为基础,平均每月获得1500万美元。而YouTube的广告收入采取分成模式,广告主对YouTube进入资本投入,根据视频观看时长、次数、观众黏度等多种因素,计算视频的CPM值(每千人播放成本),给予UP主现金奖励。
根据YouTube的政策,UP主视频能获得超过1000次观看就能通过广告实现商业变现,1000次观看可获得大约1.1美元的收益,如果视频大部分观看者来自发达国家,UP主获奖得到千次观看2—5美元的收益。这模式有效刺激了YouTube上专业全职Vlogger的产生,制作成本投入更大,Vlog内容也更加专业化。
而在国内各大内容平台中,B站与YouTube发展模式尤为相似。二者均为社区氛围强烈、多圈层融合并拥有一定用户基数的视频网站。2019年Q1,B站月均活跃用户(MAU)达到1.01亿,付费用户达到570万,用户体量逐步向国内头部视频网站靠齐,而站内聚集了7000多个文化圈层,从二次元、游戏、直播、美食、美妆到旅行、数码、萌宠等无所不包,这种情况下B站天然具备内容孵化优势。
目前,B站Vlog内容不仅覆盖萌宠、美食、学习、旅游、职业等数十种品类,还以站内文化特点衍生出了多个特色细分垂直领域,如学习、汉服、情感、职业、留学等Vlog内容。浙江大学学霸情侣UP主“蜡笔和小勋”,学习日常之外拍摄在澳门挑战233米蹦极的Vlog,播放量达到124.8万,UP主“小豆蔻儿”一则穿汉服在伦敦下午茶的Vlog播放量达到44.8万。
而B站相比YouTube,在社区氛围与圈层融合等方面或许具备优势,YouTube辐射的是全球用户,各类人种与语种,各圈层都有自己的归属地,但融合沟通成本也相对较高。B站作为国内用户黏度最高的Z世代文化社区,独特的弹幕评论方式,让站内用户拥有一种家庭式的温情感。
UP主“Vivekatt”在B站投稿的台湾旅游Vlog,播放量达到16.1万。“和其他平台不同,B站的观众粘合度很高。或许是弹幕的功劳,和观众就像是朋友一样,大家可以在vlog场景中和up主对话的感觉。感觉自己多的不仅仅是粉丝,而是一帮朋友。”
这种温情感背后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的善意与理解。在B站发起的“聊聊我的职业” Vlog活动中,身为残障者的UP主“大程子好妹妹”分享了一则坐轮椅如何上班的Vlog,这则Vlog的播放量已超过35万,而在弹幕与评论里都是用户的经验分享或者温情鼓励,“我们只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在生活。”
随着各大平台Vlog扶持活动的进行,国内或将出现更多高质量Vlogger,生产更多Vlog内容,内容与流量逐步发酵,随后摸索出真正行之有效的变现路径。舆论已经开始为这个新风口预想了诸多未来,这到底是一场平台自嗨,还是下一个全民媒体模式?它到底是人类的自我记录,还是商业化的表演?
B站上有位用户给出了一个最朴实的回答,“自己老的时候,看看自己年轻时候做的Vlog,会觉得没想到我20年前的生活是这样的呀,然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孙子、自己的后代看到自己的视频,就会想,原来我的妈妈奶奶祖宗还真是一个有趣的人呀。这么想一想,就觉得很有意思。”有时候真理,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