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扫楼”医院拉人头,漏洞有多大?

水滴筹“扫楼”医院拉人头,漏洞有多大?

2019-12-01 09:24钛媒体 合作伙伴
水滴筹发生这样的事件并非偶然,核心原因在于,互联网互助公益平台一向难盈利。

水滴筹又出事了。

11月30日,据梨视频报道,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在各个医院病房进行“扫楼”,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这些顾问自称水滴筹的“志愿者”,在发起筹款的过程中,顾问们只是口头询问,没有核实患者病情、经济情况等信息,并套用模板,随意填写筹款金额,鼓励患者大量转发筹款信息。

针对此事,水滴筹今天回应称,已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

水滴筹表示视频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同时自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组织重新回炉学习,再次加强平台纪律培训和提升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后方可重新提供服务。       

(下载钛媒体App,查看更多瞬眼报道)

事实上,这不是水滴筹第一次陷入争议之中。

今年5月7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帅(艺名吴鹤臣)突发脑出血而住院救治,其家人为其在众筹平台“水滴筹”上发起筹款,金额为100万元。(查看钛媒体此前文章→《郭德纲弟子筹款百万治病惹争议,究竟谁错了?》)

然而网友发现,吴家经济状况较好,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却在众筹时还勾选了“贫困户”标签。

如何保证用户信息真实有效、监管筹款金去向等问题,一直是水滴筹等平台挥之不去的隐患。

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漏洞多

据了解,在一段时间里,水滴筹在全国40多个城市,大量招募正式或兼职筹款顾问,在各个医院的病房里做销售工作。

据了解,这些筹款顾问的工作流程也很简单:

1.“地毯式”扫楼,向住院患者逐个推荐水滴筹

2.口头询问患者病情、经济状况、治疗费用等信息

3.协助撰写“求助人故事”,并发起金额筹款

4.要求患者群发、转发朋友圈

不过在操作的过程中,筹款顾问们并没有核实患者信息,往往都是随意发起金额筹款。在梨视频暗访视频里得知,这些销售是有提成的,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有的销售员甚至月入过万。

(截图来源梨视频)

不过这项工作也实行末尾淘汰制,有的员工称,每个月最少得完成35单,发不完就会被淘汰。而被问到公司为什么要求强制发单时,该员工表示是为了占市场。

(截图来源梨视频)

在筹款完成后,有的员工还会给患者推荐医疗保险,并称这个时候患者购买保险的几率比较高。

(截图来源梨视频)

从梨视频暗访视频中可以看出,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漏洞太多。地推员们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捐款用途后续也缺乏有效的监督。

虽然水滴公司依靠地推形成的场景和流量来销售保险,但由于平台监管不利,销售人员操作不合规,这些都在极大消耗社会的善心。一旦信任体系崩塌,以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很难得到救治。

平台盈利难、诈捐骗捐事件频发,水滴筹何去何从?

水滴筹发生这样的事件并非偶然,核心原因在于,互联网互助公益平台一向难盈利。

在水滴筹之前,包括轻松筹在内的一批筹款平台,都会收取2%的手续费。此后,由于这种商业模式饱受争议,轻松筹于2017年5月宣布对个人大病求助实行零手续费,这意味着其必须寻找其他盈利途径。

2016年8月,轻松筹拿下保险经纪牌照。同年,轻松保正式上线。作为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产品销售平台,轻松筹试图通过为用户提供“事前的健康保障方案”来获得盈利。

轻松筹的发展相当迅速,上线两年后,便与包括泰康在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官方称,其投保用户突破1500万,实现月复合增长率超过50%,单月规模破3亿元的成绩。

2019年7月,轻松筹对外宣布,平台旗下用户突破6亿,总筹款金额突破360亿元,并且收获了相对的盈利。

再来看水滴公司,其成立于2016年4月,水滴公司从互助保障切入,旗下拥有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条核心业务线。

据了解,水滴互助是水滴公司的第一个业务,其产品模式为,用户花9元成为会员,180天观察期之后,能够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当加入平台的用户患上癌症时,最高能获得水滴互助的30万元赔付,范围涵盖了50种。

赔付的资金,则由平台用户平摊,数据显示单人单次分摊不足3元。

这一运营模式,意味着必须拥有足够多的平台会员,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并且实现盈利。

然而,即便水滴互助三个月砸下1000万元推广费用,会员也才刚刚突破100万,流量困境日益凸显。

紧接着,水滴筹启动了水滴筹项目。与轻松筹一样,滴筹从一开始,就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筹款所得资金全部归筹款人,且需承担用户提现时微信收取的手续费,整个业务处于亏钱状态。

不过,依靠免费模式,水滴筹获得了巨大的流量红利。在此基础上,2017年5月,水滴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入局保险业。

2019年3月,水滴公司完成B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近5亿人民币。根据相关报道,上线2年来,已经累计服务超过1200万客户,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超过60家,推出超过80款保险产品,单月新增签单保费规模超过7亿元。

即便数据如此亮眼,截至目前,水滴平台仍未摆脱盈利困境。

据悉,国内互联网保险业务经历了初期迅猛增长,重归冷静。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保险全年保费收入为1835亿元,同比下滑20.2%。2018年上半年数据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在这种情况下,水滴筹唯有持续获取流量,才有可能在规模效应下,最终实现盈利。而水滴公司团队的强项,恰恰便是地推。

据此前财经网报道,水滴筹的地推人员不分时段,不分科室地给每个住院患者推销水滴筹业务,严重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如今,水滴筹又爆发新一轮舆论危机,丝毫不让人意外。

更引人关注的是,水滴筹为了获得流量,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对筹款人进行筛选,没有任何门槛就可以发起筹款,只要能拿出医院的病情证明材料即可。这让其成为一个鱼龙混杂的公益平台,诈捐、骗捐事件不断,挑战民众心理底线。

据了解,在经历一系列危机事件之后,水滴筹规范了审核流程,并上线客服团队,包括在全国400-500个城市投入巨大人力,来帮助平台审核患者真实性,但是能否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恐怕还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作为一家互联网互助公益平台,本应将重点放在风控上,防止有人利用平台恶意筹款,一次次透支平台信任。然而,水滴筹为了获得流量,一路“蒙眼狂奔”,等待它的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本文作者柳牧宗 王糈,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