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众生、人物宿命,《鬓边不是海棠红》远不止一出民国喜剧

乱世众生、人物宿命,《鬓边不是海棠红》远不止一出民国喜剧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中不仅主线人物有着成长轨迹人物弧光,支线人物同样没有囿于扁平化和标签化。

豆瓣评分稳步上行,是民国传奇情感大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带给市场的“小惊喜”。截至目前,该剧豆瓣评分从开播的6.9分上升到当下的7.6分,90%以上网友给出了三星级以上好评。除此之外,知乎上84%的人进行了推荐,该剧还曾连续多日拿下猫眼、艺恩、骨朵等多个数据平台的榜首,口碑热度可见一斑。

昨晚(4月13日),《鬓边不是海棠红》一次性上线14集超前点播至大结局,而随着梨园夺魁大戏上演、商细蕊身世之谜解开、陈纫香小来下线,剧集基调从诙谐轻松向严肃沉重转变,这出民国版“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真正被放置在了时代洪流中,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也成为时代赋予这对知音的考验。

“民国剧真是虐点与泪点齐飞,越来越酸爽。陈纫香下线,小来也下线了……《鬓边》的虐真的水到渠成的那种,小人物在庞大时代背景下被挤压,纤毫毕现的刻画,一边哭着一边还要夸编剧。”而观众视角的这句点评,或许可以道尽《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动人之处。

民国众生相,不止主角有人物弧光

一直以来,民国以其独特的戏剧冲突与张力成为影视群像塑造的最佳土壤,《鬓边不是海棠红》刻画了一幅包揽梨园百态的时代画卷,梨园子弟、商人、官僚贵族乃至于土匪、文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物错落其中。梨园花旦商细蕊、新派富商程凤台是最耀眼的两个人。

“一朵花”,程凤台曾用此来形容商细蕊。自顾自地开着,浓烈鲜艳也纯净自我,而他那份通透天真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不劳驾旁人懂。从拒绝曹司令、当场发难师姐到揭开私吞抗日义款的骗局,商细蕊不过是那个混沌乱世中始终痴迷于戏剧的“呆子”罢了,甚至有几分不通人情世故的疯魔。不过显然这只是商细蕊的“前半生”。

随着拿下梨园魁首宁九郎亲赐匾额、身世之谜揭开,以及陈纫香小来相继下线,商细蕊也逐渐“落入”凡尘。他体察人心人情并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如虽然怒揍林丹秋,但也放下身世执念“成全”妹妹曾爱玉的付出;而成为梨园魁首后的商细蕊也逐渐跳出“小我”,为昆曲站台发声、为陈纫香仙人步法的失传感慨,以及最终为戏曲文化传承忧心奔走。

这种人物的性格张力、从小到大的格局转变,在程凤台身上同样有迹可循。从不懂京剧到之后的为京剧着迷,从单纯的支持商老板到保护国粹传承,从爱国商人到亲自上阵的多重蜕变,也让程凤台身上那份为知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情感,最终升华成了家国大义,让人物立于时代潮头。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中不仅主线人物有着成长轨迹人物弧光,支线人物同样没有囿于扁平化和标签化,他们不是单纯服务于主角的工具人,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他们身上同样充满了戏剧性转折,同样有着时代的缩影。

近日,#陈纫香下线#戳中了无数观众泪点,也成为很多人的意难平。首亮相时他也曾是前途光明的北平名角儿:舞台上与商细蕊打擂台,他魅力发散、气场全开;舞台下与商细蕊以朋友相交,他也曾通透人性,笑得恣意。只是这样的人最终选择以最决绝的方式告别舞台,令人不胜唏嘘。

同样让观众措手不及的还有小来下线。从一登场她就是商细蕊的小跟班,勤勤恳恳打理好一切,在任何场合下都始终维护着商细蕊,就是这样的“水云楼里最好的小来”,却在一次见义勇为中被日军所害。戛然而止的生命,以及商细蕊娶小来牌位为妻的设定,也成了人物的灵魂和这段守护之情的点睛之笔。

除此之外,歇戏多年偏居齐王府的宁九郎在面临日本人时选择避世出家,曹司令曹贵修父子摒弃家族内斗在抗日救国上达成一致,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察察儿走出家门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剧情进入尾声,《鬓边不是海棠红》这幅画卷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既定归宿,或悲剧或喜剧,但不可否认这都是属于每个人物的弧光。

人物宿命、时代悲剧,《鬓边》为何如此“戳人”?

《鬓边不是海棠红》这出戏唱到最后,逃不脱时代洪流的裹挟,而这种民国众生相里的悲剧内核也让夹杂在其中的人物宿命感和无奈感愈发强烈。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辛酸苦辣和求而不得,而剧中为此埋下的伏笔更是比比皆是。不妨以剧中陈纫香、商细蕊、甚至是程凤台都未能逃过的世人对“戏子”的世俗偏见为代表进行分析。

“这梨园行啊,最有天赋的戏子,个个都是死心眼,没一个有好下场”,陈纫香终是没逃过劝人难劝己的定律。而往回来看,从出场的臭美显摆到和商细蕊打擂台输了被迫剃光头的百般挣扎,他性格中的完美主义不断被铺垫;而另一方面,陈纫香的女朋友始终未曾露面,无论是两人的美好、还是私奔被找到甚至是最后的“今生无缘各自安好”,都只存活于他口中,也预示着这段爱情的不长久。两者共同作用下,他的自刎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商细蕊的“戏子悲剧”主要是体现在身世之谜上。从首次见到妹妹曾爱玉,一个话题便被始终提及,那就是“哥哥不能唱戏”“书香门第不允许有后代入梨园行”,这其中固然有商细蕊因看戏走丢的原因,同样有当时对戏子的偏见。而商细蕊放不下戏,以及曾爱玉为了帮林丹秋不惜当舞女、外室、生孩子,所付出的代价太为沉重,对两人来讲将错就错也成了最好的选择。

不过这段未能团圆的兄妹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戳中了观众的泪点,当然这得益于剧集的层层铺垫,如曾爱玉和范涟听戏听到戏子受罪时突然胎动,从商细蕊玉佩上得到灵感为曾爱玉孩子起名凤乙等,都早早为两人的兄妹关系做了铺垫,这也是商细蕊和曾爱玉聊凤乙、以及车站那句“你要保重”戳中无数观众泪点的重要原因。

在程凤台身上这种悲剧体现在他的原生家庭上,在为数不多的镜头回顾里,他的母亲出身梨园行,但是在结婚生子后便被夫家要求不能登台唱戏,最终母亲远走离开了程家。程凤台身体里的这份爱戏若痴直到遇见商细蕊之后才被唤醒,当然这也为两人引为知己、乃至于之后携手保护国粹传承奠定了基础。

所有的情感爆发都有迹可循,水到渠成,而恰恰是这份偏见,让《鬓边不是海棠红》在以梨园视角切入众生百态时,带来的人物宿命感愈发深刻,也让观众在其中欲罢不能。“你深知这些角色的结局就是这样,也深知他们的选择无可避免,尽管那条路是你最不想看到的,你的那一点点希冀粉碎了,难以接受但又完全理解他们”,某微博网友如是评价。

民国喜剧包裹家国情怀,《鬓边》的破局之道

时局动荡不安、文化新旧交替、阶级鲜明但也正在被打破,民国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爱恨情仇和家国情怀带来的戏剧感都非常强烈,也愈发动人,再加上《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京剧文化为牵引,更是让这个故事充满了极致吸引力。黄晓明在接受娱乐独角兽采访时就曾表示,“在这故事里,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在人们的身上显得如此厚重”。

随着剧情推进,剧集基调开始从诙谐轻松向严肃沉重转变,这出民国喜剧在面对文化传承、家国情怀时,仍然保持了一份深刻感。“天意莫测,冷不防一个意外就能让一门绝学失传……咱梨园行里有多少好东西经得起这么丢啊”,陈纫香的自刎让仙人步法失传,也让商细蕊程凤台意识到文化传承的艰难,而这或许是这个人物最重要的使命。

“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文化传承的大旗一次次在梨园行高举,派系争斗、梨园夺魁都被搁置,所有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使命感。一代宗师宁九郎选择出家也不向日本人屈服,侯玉魁为了儿子登台却演变成了一场“击鼓骂曹”的大戏最终血洒戏台,甚至是姜家父子这样一出场就是反派的人物也担心被后人唾弃。众人皆苦但文化传承不能断,始终是梨园行的底线。

梨园行之外,《鬓边不是海棠红》还刻画了一种家国有难一致对外的美好。曹司令甘愿背负亲日骂名也要为曹贵修抗日铺路,齐王爷安逸了大半辈子最终选择去东北当工业部长抗日,俞青弃戏从文变卖家产为抗日“尽微薄之力”……“于正把家国情怀的美好都塞到《鬓边》里了”,事实证明这种国难当头的气节永远会击中观众。

《鬓边不是海棠红》对于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的刻画并不是突兀而起,同样埋有伏笔。以商细蕊为例,不满姜家人和金瘸子私吞抗日义款,他怒唱《打严嵩》讽刺他们是奸佞,实际上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替九郎上海应酬,了解到昆曲日渐低迷的发展现状他仗义站台。而这些都为之后其为文化传承、联手抗日奠定了情感基础。

当然这都离不开于正及其背后的欢娱影视。从早期的《宫》系列、《陆贞传奇》,到近年来的《延禧攻略》《鬓边不是海棠红》,欢娱影视频频成为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尤其是近年来其更加注重挖掘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并将此作为主线深植于《延禧攻略》《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多部剧中,为观众展现不同时代传统文化的风韵。期待《大唐女儿行》和《玉楼春》带给市场更多惊喜。

回归《鬓边不是海棠红》,从高山流水觅知音到携手振兴京剧国粹、定倾扶危以身救国,属于程凤台和商细蕊的故事或许已逼近尾声,但对观众来讲更像是繁华一梦,梦醒了还要为那份怅然若失回味许久。“我宁愿姜登宝他们天天去烦蕊哥,嘻嘻哈哈,没心没肺。人生这部戏,唱到最后的只剩下商细蕊了。曲终人散场的时候,是最孤寂的,留下满地的瓜子壳,还有看客渐行渐远的脚步。”

*本文作者肖晓,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