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笔订单对于英特尔而言真的是“比小还小”,但起码为双方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北京时间6月23日凌晨,苹果在线上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020。
众所周知,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大会向来偏“软”,通常不会着重于硬件方面的更新,而是偏向于操作系统和功能层面。
WWDC2020的开端依然是手机、平板、电脑三件套的操作系统常规升级换代:更像安卓的iOS,更像iOS的iPadOS和macOS,以及谁也不像但是会教你洗手的watchOS。
但除此以外,苹果给芯片行业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弹:自研芯片。
十年?十五年!
2005年的WWDC上,史蒂夫·乔布斯宣布放弃PowerPC处理器,并与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共同宣布了新的合作计划。
这不是乔布斯第一次为Mac更换处理器,1994年,Mac电脑处理器从摩托罗拉改用IBM,又在2005年改用英特尔。
因为乔布斯曾说,所有的计算机架构、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有十年的寿命期限。“计算机的核心架构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最终每种架构都会达到其性能极限,也终将被取代。”
所以,选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时候,乔布斯的预期合作时间也是十年。
天不遂人愿,乔布斯求新,库克求稳,苹果与英特尔的合作从十年拖到了十五年。
但这也不能怪库克,因为他玩了个大的,一出手就是自研芯片。
自研芯片很难。
2010年起,iPhone 4就开始搭载苹果自研芯片A4。2012年,iPad首次搭载自研芯片A5X。后来的十年间,苹果从没有芯片研发经验的公司成长为芯片行业霸主,苹果A系列芯片始终在性能方面领先同期其他家的芯片。
但是,苹果始终没有在Mac上使用自研芯片,这从侧面证明了电脑级芯片的研发难度。
自研芯片又很重要。
首先,在Mac上使用自研芯片,可以更好地在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电视、手表、音像之间共用生态,形成更完美的闭环。
其次,用别人的芯片就始终要受制于人,尤其是性能和供货两方面。
也许多年后回首往事,这将是库克掌舵苹果公司以来最重要的布局。
自研芯片的优势
在WWDC2020的One More Thing环节,库克骄傲地表示,“这绝对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一直以来,苹果都希望在所有的硬件操作系统之间统一生态,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所有的设备之间使用统一指令集。
英特尔芯片的指令是CISC指令集,而ARM的指令集是RISC指令集。目前苹果在除Mac外的生态上,使用的都是RISC指令集,只有使用英特尔芯片的Mac是CISC指令集。
一旦Mac也使用ARM芯片,那么Mac就也是RISC指令集了,搭配苹果自研的MacOS操作系统,就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形成了生态层面的统一。
6月21日,天风国际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预测称,ARM Mac的效能将较Intel Mac改善至少50%–100%。未来12–18个月内,所有Mac机型将转换至ARM。
郭明錤还表示,Mac新机型未来不再因英特尔处理器出货延迟而失去最佳上市时机;受益于处理器替换,有望减少约40%-60%处理器成本,有助于成本结构与产品售价策略;Mac因采用苹果处理器故可与WindowsPC有更多硬件差异化,长期而言,估计Mac年出货量有望从目前的2000万部增长至2500万部-3000万部。
成本,就是自研芯片的另一大优势。
以2019年第三季度为例,苹果共计售出4480万部手机,排在全球第三位,但同期销售手机的利润却高达80亿美元,是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利润的三分之二。
自研芯片节约了成本,提升利润的同时,又能给研发部门带来资本支撑,研发部门的技术升级又能刺激硬件销售,形成良性循环。
自研芯片之路
在高通、英特尔、IBM、AMD领军的芯片行业,公然入场抢蛋糕,难的不仅是研发芯片的技术本身。
苹果是如何做到的?
起初,是由于乔布斯偏执狂的性格和他对“软硬一体”理念的坚持。
芯片是搭建在底层架构上的,目前全球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采用了ARM架构,苹果在乔布斯时代就直接购买了ARM最高等级的架构授权,为自研芯片提供了土壤。
2008年,苹果用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A半导体和Intrinsty两家芯片公司,看重的是其内部的技术和掌握技术的人才。
收购公司,聚拢人才并掌握技术,是苹果走上技术之路后的主要玩法。
2011年,苹果以39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闪存控制器设计公司Anobit。
2013年,苹果又收购了加州半导体公司Passif,并在两年后买下了加州一座芯片制造工厂。
此外,苹果的芯片团队聚集了芯片界的顶级设计师Jim Keller、Johny Srouji、SribalanSanthanam等人才,都在硅谷芯片行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乔布斯为苹果自研芯片打通了从0到1的最难关卡,库克接管苹果之后,自研芯片之路走得顺风顺水。
(图片来源:智东西)
在WWDC2020上,苹果展示了搭载自研芯片的Mac电脑的具体性能,从一系列办公工具(如微软Office全家桶)、轻生产力工具(Adobe Photoshop等)和重生产力工具(视频剪辑、3D建模)三个场景的演示来看,搭载A12Z芯片的Mac电脑性能并不弱于目前使用英特尔芯片的Mac。
由于定位不同,Mac从诞生之初的定位就是生产力工具,而不是像iPad一样的“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所以,对Mac性能的理解必然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
若要在Mac上用自研芯片取代英特尔芯片,在办公软件的适配与支持方面就不能有明显的退步,毕竟是和平过渡,而不是被迫自研。
在演示中,搭载A12Z芯片的Mac电脑可以流畅运行包括Lightroom、Photoshop甚至Maya、Final Cut Pro等中高负载软件,而且在苹果的优化下似乎流畅度要比英特尔版本的Mac电脑更加出色。
这从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用户的疑虑,毕竟大部分购买Mac的消费者并不关心用了哪家的处理器,甚至都不知道WWDC的召开。
而最好的科技,正是让用户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英特尔甘心?
由于乔布斯的十年理论,英特尔肯定也想过有一天会失去苹果的订单,何况苹果自研芯片的野心直接就写在了脸上。
所以,当英特尔的芯片产能引起苹果高层的不满,像极了苹果砍掉英特尔芯片订单的导火索,从苹果方面讲是个被迫自力更生的励志故事,而从英特尔的角度看,这只是必然。
其实也没什么。
首先,丢失掉的苹果订单并不是被竞争对手拿走的,损己而不利人,起码没让伤害翻倍。
其次,这早已经不是英特尔的主战场了。据Gartner数据,苹果的笔记本电脑目前占美国PC市场的12%,这部分业务连英特尔销售额的5%都达不到。
也就是说,即便被苹果“拉黑”,对于英特尔营收方面的影响并不大,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引起震动,因为苹果在个人电脑领域的统治地位并不明显。
何况,库克在发布会的尾声还颇有心计地提到,今后几年内将会对采用Intel芯片的Mac电脑进行系统维护更新,还暗示了之后未来会推出基于Intel平台的芯片Mac电脑。
虽然这笔订单对于英特尔而言真的是“比小还小”,但起码为双方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蝴蝶效应
据Choice数据,截至美国当地时间6月22日收盘,苹果股价收报358.87美元,涨幅达2.62%,总市值高达1.56万亿美元。
Mac换上自研芯片,像是蝴蝶扇动了翅膀。三条主力产品线将在软件层面打破物理壁垒,真正形成完整闭合的生态圈,不同设备间的切换如丝般顺滑,缺少的正是Mac上的自研芯片。
当然,隔在用户和体验之间的,还有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