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被提前“狙击”的华人公主?

《花木兰》——被提前“狙击”的华人公主?

现实里《花木兰》在国内电影市场将走向何方,童话故事里公主们幸福的Happy Ending会不会如期而至,一切都尚不可知。

目前真人《花木兰》在国内的处境是有些尴尬的。一方面,随着9月4日《花木兰》在流媒体Disney+上放映,电影口碑迅速溢出,海内外褒贬不一两极化;另一方面,《花木兰》国内尚未正式公映,已有高清盗版资源小规模流传,迪士尼被调侃为“地表最强”的法务部有了工作。

而更严峻的问题是,《花木兰》的口碑走势随着流媒体与国内院线之间上映时间差的扩大,越发崩坏。截止写稿时间(9月8日),《花木兰》上线Disney+4天,国内影院上映还有3天,但是电影豆瓣评分下滑至4.7分(9月5日豆瓣开分5.9分),而今日下午国内影城经理们刚刚接到《花木兰》的发行通知,电影首映日预售尚未超过百万。

舆论市场对《花木兰》的讨论点从最初的“迪士尼首位真人华人公主”“刘亦菲版花木兰”等,变成了“《花木兰》为何国内口碑暴跌”“《花木兰》票房能否达到预期”等,虽然此前迪士尼真人童话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反响一直有些水土不服,但是《花木兰》如此境地还是有些出人意料——这或许是最“惨淡”的迪士尼公主。

9月7日,刘亦菲在INS上发布长文感谢《花木兰》团队,“作为一名演员,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鼓励,是我的梦想让我来到这里与迪士尼梦幻团队、最佳导演(妮基·卡罗Nikola Jean Caro)合作。”

而现实里《花木兰》在国内电影市场未来将走向何方,童话故事里公主们幸福的Happy Ending会不会如期而至,一切都尚不可知。

烂番茄77%VS豆瓣4.9分,

《花木兰》的口碑“温差”

“看完《花木兰》的中国人民,与看完美国版《战争与和平》的俄罗斯人、看完《绝代艳后》的法国人、看完《艺伎回忆录》的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共情。”网络上有段子如此调侃《花木兰》。这句话固然有着一定的玩笑成分,但也能够感知到,一直以来,好莱坞的非本土化题材电影对本地观众而言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异。

《花木兰》存在的“文化差异”其实早早就有铺垫。早在去年7月,迪士尼对外公布《花木兰》第一波预告之时,国内就对电影中刘亦菲的魏晋妆(晚霞妆+鹅黄妆)、士兵们的盔甲、房屋建筑、动作场面等进行了讨论。彼时观众就有一些预感,好莱坞对东方文化的理解依旧没有逃脱形象符号与元素堆砌。

但是国内观众并非不能理解这种文化“BUG”,冲着《花木兰》本身的文化IP效应、迪士尼首位华人公主的噱头乃至刘亦菲本人的明星光环,国内电影市场依旧对《花木兰》充满了期待。

甚至经过疫情,国内市场对《花木兰》还有着相当的怜爱心理。2020年年初疫情黑天鹅突如其来,全球电影市场陆续进入瘫痪状态,《花木兰》在3月好莱坞全球首映之后陷入了“公主的一败涂地”模式,从日本等海外地区取消上映到全球范围内撤档、再到8月迪士尼宣布《花木兰》放弃北美院线发行,《花木兰》从响亮风光的“华人公主”变成了一颗偃旗息鼓的“哑炮”。

而《花木兰》这种命途多舛,让同样经历疫情的国内观众产生了一定的共情感,“这部电影也不容易”,至今《花木看》猫眼想看人数达到18.8万,登顶猫眼一周内地想看榜榜首,热度在同期电影中最高。

所以谁也没想到,《花木兰》海内外口碑“温差”会如此之大,而国内口碑的滑铁卢还来得有些凶猛。

9月4日《花木兰》上线Disney+之后,海外口碑首先释出。烂番茄开分新鲜指数达到80%(现已下滑至77%、爆米花指数55%),这个开盘成绩与诺兰新片《信条》开盘分数相同,并且超过来了2019年上映的《阿拉丁》(开盘59%)、2015年席卷全球的《美女与野兽》(开盘74%)。Metacritic上42家媒体综合评分69分(现48家媒体68分、用户评分3.1分)。而如《旧金山纪事报》《Indiewire》《Variety》等给出了正面的评价。

显然,海外市场上《花木兰》的口碑依旧有着褒贬不一的情况,但是电影艺术本就是一种私人化感受,评价有所不同并不让人意外。

但是相比烂番茄开分相差无几却在国内获得8.4分(豆瓣开分、现7.9分)的《信条》,《花木兰》在国内的口碑走势就显得十分极端了。《花木兰》尚未在国内正式上映,但豆瓣上已经有近5.8万人评价,其中一星评价达到19.9%。关于《花木兰》内容叙事、角色形象、战争场面、类似《星球大战》中原力一般的“气”的设定乃至刘亦菲的表演等,都遭到不同程度上的吐槽。

观众市场开始显示出它的残酷性,巩俐、甄子丹、李连杰等国际巨星的光环,女导演与女性独立的政治正确,花木兰的文化IP、迪士尼的真人童话等都没有说服市场,而一旦电影没有了说服力,这些引起观众注意的加分项都渐渐失去魅力。

2亿美元成本打造《花木兰》,

Disney+成最强防线

目前《花木兰》已经在克罗地亚、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部分国家及地区完成院线上映,全球票房达到590万美元,如大陆市场、中国香港和韩国等市场,都需要等到9月中旬至下旬,显然《花木兰》海外票房市场尚未到达发力。

现在公众市场思考的是,《花木兰》在国内口碑情况不乐观,国内票房前景也不甚明朗,迪士尼能否收回成本?就电影成本而言,《花木兰》制作成本达到2亿美元,有外媒预计算上前期全球宣发费用,总体成本或许达到3亿美元,确实是近10年来迪士尼成本最高的真人童话电影之一。

而在这个成本估算下,有媒体认为《花木兰》全球院线票房需要达到7亿美元-8亿美元才能收回成本。如果仅仅依赖院线,国内市场作为最大票仓,那么《花木兰》目前处境确实不算乐观。

但是全球疫情的冲击,迪士尼或许对于影院票房早有打算,将一部分“鸡蛋”放到了自家流媒体上。在今年8月《花木兰》放弃北美院线放行、以29.99美元在Disney+上进行线上销售之时,公众就为迪士尼算过一笔账。以30美元租赁价格粗略估算,Disney+上只要有666万用户付费观看,能大概收回成本。而截止今年8月初,Disney+付费用户达到6050万。

同时,相比院线发行,《花木兰》在Disney+上放映,少了与院线分账的环节,付费收益是纯收益。换句话说,几乎十分之一的Disney+用户为《花木兰》买单,这部电影情况就不会太艰难。

而8月上旬,《好莱坞报道者》和民调机构Morning Consult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9%的Disney+订阅用户表示非常有兴趣付费观看《花木兰》,选择“有一定兴趣”的用户则占到23%。据外媒报道,因《花木兰》将在Disney+上映,从而使其周末下载量达到了89万次,增加68%,消费者在这款应用上的支出也比一周前增长了193%,达到1200万美元。

国内票房市场对于《花木兰》而言是“锦上添花”的那朵花。虽然《花木兰》预售尚未开启,但是灯塔上有媒体对《花木兰》总票房进行了预估,媒体平均预估成绩达到4.46亿。而猫眼数据显示上周日(9月6日)《花木兰》新增想看人数超过2.8万,电影热度依旧是同期最高。

而根据此前过往迪士尼真人童话电影的票房成绩,除去《狮子王》《奇幻森林》《美女与野兽》这三部电影成绩较为亮眼,其他电影大部分票房体量在2-3亿左右,《花木兰》相比其它真人童话电影,对于国内观众更具亲近感与认知度,虽然口碑走势不太乐观,但是达到票房及格线应该不算困难。

需要担忧的是网络上盗版资源对电影本身的影响,虽然国内版权意识与内容付费意识日益觉醒,但是盗版资源依旧是国内内容商们的心头大患。《花木兰》选择在Disney+率先上映之时,应该考虑到资源泄漏的问题,问题落到现实里比预想中更猝不及防。

现在《花木兰》这位“华人公主”,无论是发行方式还是电影,或许与很多人的预期并不相符,但是它依旧是全球电影市场“后疫情时代”最值得关注的电影之一。

被视为北美影院复苏信号的《信条》,目前全球票房1.46亿美元,还未覆盖其成本,北美市场上由于仅65%的院线复工(洛杉矶、纽约为开放),《信条》北美票房仅2000万美元左右,国内则由于其相当的观影门栏没有掀起预期中的票房热潮,全球市场期待的大片效应有些落空。

而《花木兰》虽然放弃了北美院线受到争议,但是国内电影市场上依旧是9月的头部电影,在国内大片集中押注国庆档的情况下,《花木兰》背负的票房拉动期望是不能忽视的。希望《花木兰》票房有个好结局,不仅仅是迪士尼的愿望,也是全球电影市场希望早日走向正轨的愿望。


*本文作者何西窗,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