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育的家长现状

线上教育的家长现状

2021-01-04 13:53Newseeders 合作伙伴
步入小学之前,启蒙教育还能打着素质、兴趣的旗号,「收割」一部分家长。

现实是,孩子能坚持上完一节课就不错了。

只有把孩子送到线下补习班之后,景利才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我现在真的觉得这些课都是给我安排的,他上课爽歪歪,跟大爷一样。我得伺候他,他学什么,我都得跟他一起学,我学不会他就不会做题,如果这些课都是给我安排的,我何必呢?」景利苦笑。

在广告公司上班的景利,逻辑清晰,做事有条理。她把这点优势完全复用到教育孩子上,周一和周四两节 VIPKID 英语,周二火花思维数学,周三线上的英孚英语,周五编程猫,周六口才课,周日再去线下上一节英孚英语,「文理」穿插。

最近,景利考虑不再续报编程课,一个原因是她不确定未来是否要让孩子当「码农」,另外 25 分钟的课,要用两个小时的课后作业来消化,「还是希望留出一点时间让孩子尽情的玩。」

明年,景利的孩子幼升小,而她也将成为人们口中的「海淀妈妈」。一种不安和焦虑在她身上体现出来——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景利所代表的妈妈群体一掷千金,希望用各式各样的课程堆起孩子的未来,她们在心中预设了无数问号:孩子上一二年级跟不上怎么办?没有足够多的证书,被老师不重视怎么办?

捕捉到家长「幼升小」的焦虑,创业公司扎堆儿到所谓的启蒙教育(学龄前期)赛道,近两年也愈发成为互联网和在线教育「巨头」必争的战略要塞,他们都倾向选择被验证的 AI 课—录播的动画片中间穿插了一些互动,用 AI 技术对互动进行反馈。不可避免的,这个赛道也逐渐走向同质化。

但是低龄阶段的教育无法用清晰可见的分数衡量,往往偏向素质类,着重思维、兴趣和习惯的培养。笼统意味着无法形成标准,对于「什么样的课程是有效的?」,多数家长只能给出「孩子坐得住,就报名」的答案。但是能够达成一致的是,这是一个决定孩子未来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关键阶段。

在线启蒙教育火了

景利两年前准备给孩子报一门线上数学课时,发现可选择的机构并不多。彼时的确抓住先机的创业公司跑出来的机会更大。

从 2015 年至今,数学思维这一赛道单起过亿的融资有 13 起,6 起来自火花思维。另一家豌豆思维在今年 11 月份宣布完成 1.8 亿美元 C 轮融资,刷新了该赛道单笔融资纪录。这两家模式也十分类似,都是主打 3-12 岁的小班课。

2018、2019 年数理思维赛道的融资笔数突然增长。除此之外,在线编程、大语文等领域的创业公司也逐渐被资本下注。即便是在一片「红海」的少儿英语领域,仍有跑出来的公司,今年伴鱼接连完成 C、C+轮融资,其产品形式有 AI 课、一对一。

但是从 2019 年开始,竞争更加激烈了。在线教育巨头也开始瞄向启蒙赛道。在猿辅导推出斑马 AI 课程后,紧接着,好未来推出小猴英语、思维和语文,字节跳动也推出瓜瓜龙 AI 课等等。他们无一例外聚焦在 2-8 岁的启蒙阶段,用 AI 课形式代替真人老师直播。

巨头们的跟进无非是看到斑马 AI 的增长势头。斑马 AI 在去年 9 月时,单月营收过亿,有报道称近期其月营收已超过 5 亿元。

开始砸钱做市场的巨头给初创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浩博妈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 AI 英语课领域的创业者,「主流的投放渠道在这几个月被几家大的打坏了,太贵了,我们尽可能回避,主要与母婴类大 V 和公众号合作,甚至觉得启蒙阶段现在不能再进了,我们已经在转型了。」

瓜瓜龙线下品牌推广|视觉中国

巨头的动作不难理解。将年龄「下拓」到启蒙阶段,寻找新的流量入口,用 AI 课这种产品化的上课形式大大降低师资和服务成本。

在浩博妈妈看来,斑马 AI 最大的创新点是把「产品化」的东西给「课程化」了,「以前类似的英语学习产品,没有教学安排,什么时候想学就什么时候学,想学多少就想学多少,但是斑马所带来的开创性是加入了教学安排,规定一个 level 要学多少天。」

这样设置的初衷是让没有提分需求的家长和孩子也给予课程足够的重视度,甚至提升课程的完课率。但不是所有家长都关注到如此「底层」,「我甚至不关注斑马 AI 属于猿辅导旗下,只是一次偶然接触之后,报名了试听课,孩子爱听,坐得住,我就把三科都报了。」一位家长说道。

比如家长李娟也表示,欣慰来自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一到上课时间,孩子会主动打开 iPad,不需要提醒,「然而她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其实我也不确定。但是现在的在线教育课程让孩子有学习的意愿,我觉得这最重要。」

这样的家长不占少数,孩子的反馈是他们续报与否的直接「出口」。

AI 启蒙课,要兴趣,还是要效果

于是现在的启蒙课程做得越来越「好看」。

但是李娟坦露出自己的疑问,给孩子报名之前,她都亲自上了试听课。几家试听下来,她感觉低龄 AI 课很容易遇到内容深度、学习效果上的瓶颈,「一节课学几个单词,主要记住发音。想要教会孩子一句话完整的口语表达,我认为以目前 AI 课的发展阶段,不是特别能够满足家长这样的需求。」

浩博妈妈道出其中的缘由,目前 AI 技术只能进行单方面的讲解,而无法与孩子进行开放性的探讨。「AI 的使用面向多大的年龄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但是一旦学生给 AI 反馈,现在基本都是没有办法识别的。」低龄孩子反馈简单,互动偏少,这也是为什么更多教育公司尝试将 AI 技术运用在低龄教育上。

但是浩博妈妈认为,目前技术所带来的效果提升并不明显,噱头往往大于实际。「在语音评测上,大家基本用的都是第三方,讯飞、思必驰云知声,在 AI 识别,互动反馈上,大家其实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为什么说这里是红海,大家太同质化了,什么都一样。」

过多动画片的设置表面上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家长觉得孩子自己也能学,可以「撒手不管」,因此愿意买单。有业内人士认为,「讨好」的做法长此以往忽略了学习效果,这些所谓的创新都不是奔着学习效果去的。

「这是启蒙阶段教育确实存在的一个问题。」浩博妈妈说,因为目前来看,只有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这个课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兴趣是前提,为了兴趣确实需要牺牲一定的教学效果。其实是一个如何平衡学习挫败感和兴趣感的问题。

不过教育毕竟是「反人性」的,过度的讨好导致课程深度不够,让孩子在幼升小时衔接吃力。景利称,未来就读的海淀区会对数学的要求更高,她极有可能在学而思把语数外再报一遍。在她看来,市面上很多启蒙教育课程与应试阶段是「脱节的」。

「现在很多启蒙课,一节课就学四个单词,怎么跟得上课内节奏?」浩博妈妈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在与周围朋友的交谈中,她感到对于许多启蒙课程,家长没法判断最后能学到什么,能否承接到小学。他们主要期待的还是孩子愿不愿意学,孩子偶尔蹦出来个单词,家长就觉得还挺好,评价是没有那么标准的。所以处于启蒙阶段的家长一旦进入应试阶段,就会转而寻找偏应试类的课程替代。

家长比孩子累

正是因为对教学结果的不确定,启蒙阶段的家长更不敢「撒手不管」。

无论是上什么线上课程,景利都会一直陪伴孩子。「家长不在旁边的话,孩子是没有疑问的。你问他听明白了吗?他说听明白了。你问这个单词什么意思?他说没有记住。」景利调侃,所有孩子上的课,她都得跟着学一遍,很多课程只听一遍,孩子其实不知道自己听没听懂,许多内容得自己消化完,再给孩子讲透,否则孩子明白不了。

类似的,许多家长深知有无陪伴所带来的学习效果差距。最后变成孩子学习的事情只是从教育机构那里过了一遍,最后还得揽回到家长自己身上。家长掏钱,买来了焦虑。

可是即便如此,家长也不敢轻易放弃。随着教育观念的普及和教育资源竞争的激烈,在类似「海淀六小强」选拔式教育之下,更多家长认同教育是一件「赶早不赶晚」的事情。

「有一次,一个要上(北京)东城学校的朋友跟我说,要求孩子有钢琴、舞蹈之类的证书,我一下子就慌了,我赶紧找到口才老师,说希望明年考一个主持专业相关的证书,游泳课我也不敢给他停了,我得给他搞一个,不然到时候,什么也没有。」

景利话里透着无奈。而这样的焦虑感,竟然是来自怕孩子在学校不受重视的担忧。

不过最近她把在线编程课取消了,「现在编程课都是用 iPad 上,孩子天然喜欢 iPad,然而我会考虑这个课程对他未来有什么帮助,我不太希望他未来成为一名程序员。」

步入小学之前,启蒙教育还能打着素质、兴趣的旗号,「收割」一部分家长,但是随着课业的加重,更多家长会把精力向语数外等学科教育迁移。

景利说,孩子在兴趣课上偶尔遇到问题,她也没有当回事儿,她更加希望辅导老师上点心,主动找家长和孩子沟通沟通。但是只是临近续费的节点,老师会因为希望促成续费,才频繁找到家长,「在老师的辅导下,孩子做作业的确比以前快多了,但是不能每次做到这样,最后不还是落到我身上?真没时间,真是累。」

*本文作者沈知涵,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