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重磅功能上线,商家哭了

淘宝重磅功能上线,商家哭了

2022-06-01 20:17派代网 合作伙伴
如何将商家、消费者、平台三者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而又能兼顾各方利益,实现良性的闭环消费自循环全生态系统?比价功能的推出,对

“卷死我算了!”“不看性价比,搞价格战,这是给自己挖坟!”近日,淘宝上线了“比价”功能,不少派友直呼受不了。

功能上线后,有商家表示担忧:这是要让商家减少利润空间、增加商家在平台的广告投入、加剧同行竞争,以此留住平台客流、提高平台利润和去散化?最终将一地鸡毛!

与商家的激烈反对不同,消费者普遍表示支持,认为比价能让他们筛选出最便宜的商品,避雷价格虚高或恶意涨价。另外有消费者表示,如果能跨店比价就更好了。

在618到来之际,淘宝上线这一功能,商家们心里五味杂陈。

传统电商的下半场,一切为了消费者?

目前,比价的入口还隐藏较深,在淘宝中需要手动搜索“有好价”方可进入窗口。

该功能可针对指定商品,设置商品降价提醒、商品历史价格走势查询等。而可查询商品分为三种,我的收藏、我的购物车、我购买过的。用户可自主对其中任一商品进行价格监控,平台并为消费者提供优惠纠正功能。

为方便消费者更加直观地看到价格变动,对于不同的价格,“有好价”将会在页面中给出相对应的标签,分别是淘宝同款低价、天猫同款低价、近90天最低价、旗舰店90天最低价、全网同款低价、低于去年促销价。

事实上,这并不是阿里首次涉足比价领域。

2010年底,阿里曾推出一淘网,其核心功能之一便是比价。通过整合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新蛋、凡客、库巴、1号店等网站商品信息,一淘网变身为购物入口。

但在多次B2C商城的价格战中,一淘网站上风口浪尖,相继引发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网等网站抵制,并先后终止一淘对其平台数据的抓取。2013年之后,一淘网的业务重心逐渐转向特卖及购物返利。其因素除却外部平台的抵制,或得归咎于比价正致使自家旗下购物网站出现分流现象。

在618活动前夕,阿里再次推出比价功能,其用意是为了提升用户购物体验。在去年618大促后,阿里巴巴副总裁、天猫负责人吹雪表示,“天猫看到自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提升,如积极改进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不干预商家合法和正当的商品管理、价格管理”。

而比价功能的上线确实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快速的消费体验。有消费者称,确实很方便,以后不用四处比价了。

转变思维,向消费者靠近,这并不是阿里迈出的第一步。

4月,淘宝宣布实现改名自由,在微博上称“小步快跑,你喜欢就好”,引来300万人连夜修改淘宝名。而在两年前,淘宝对网友希望修改会员名的回应仅有两字,不改。

同月,淘宝上线价保中心,消费者在90天内的订单均可价保,申请成功便可退回差价。

其更为直观的表现是在5月20日,淘宝负责人戴珊公开表示,淘宝天猫的核心战略是,围绕10亿消费者,从交易走向消费,做好、做深国内消费市场,在不确定性中锁定确定性,在确定性中发掘新商机。

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放在首位,阿里的内省在2022年悄然开始。而阿里的风向也变相表明,随着流量见顶,电商平台的目光已从数据、规模、利润转向长期价值。

但在商家看来,这些举措有可能损害他们的利益。不少商家对小派说,“(比价)这个功能真的很讨厌。”一味地拼低价打价格战,只会让商家互相伤害,难有胜者。“今天自己卖9.9元,明天就会有人卖6.9元,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久而久之,未来同质化的产品会走向价格竞争,降低商家的毛利率,最终无利可让的商家将被淘汰。”

从打压到亲自下场,逃不过真香定律?

阿里受外部比价软件之害已久。

2015年6月,淘宝、天猫以劫持流量进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帮5买”网站诉至法院,其负责人表示“帮5淘”插件嵌入天猫页面时会出现“帮5买”的广告栏和搜索栏。用户一旦点击,网页就会自动跳转到“帮5买”。

2016年2月,阿里将比价网站“购物党”告上法庭,根据相关负责人表示,“它在我们的网页上强行插入插件,破坏了我们网页的页面,对我们的用户体验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并透露出,目前市场上的比价网站,每个月给淘宝带来的损失,保守估计也有近千万元。

2018年,阿里再次以提供比价信息构成不正当竞争为由正式起诉第三方插件“惠惠购物助手”。

在阿里与比价网站的多次交锋之中,比价网站为何屡禁不止,越打越多?

其原因似乎是在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中,消费者长期处于被动位置,比价软件的出现正在把消费者从被动推向主动。当消费者和商家处于一个信息对称的位置,消费将变得透明化,而这正是长期以来消费者未曾显露的隐形需求。

在2021年双11期间,根据百度大数据发现,同比2020年比价网站相关搜索增长了28%。在需求之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已成为比价网站兴起的催化剂。在《2021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中显示,近一半受访者最为认可“消费要讲究性价比、理性节制”的网购消费观念。

同样,洞悉消费者心思的比价网站,也在一片热捧之中摸索出了盈利模式,购物党联合创始人王洪涛曾透露,“短期内主要是交易佣金,而长期则是精准广告”。

不过,比价网站的日益崛起,虽对消费者而言是一项利好,但也造成了部分电商平台的困扰。

比价网站在运作原理方面,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与购物网站达成合作,由购物网站出示商品信息和价格。二是利用爬虫技术去检索各大电商平台的网页,通过聚合各大电商信息进行比价式的垂直搜索。而后者与前者相比,则更容易造成购物网站流量向外流失。

因外来网站对于自身流量的不断瓜分,阿里在自有购物体系中推出比价功能,新增流量板块,似乎是搭建了一道隐形的护城河。

此外,比价功能主要受众仍定位于下沉用户,而阿里已然在下沉市场中尝到了甜头。在近日发布的最新的财报中,淘特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3亿,而去年阿里中国商业板块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达8.82亿,淘特占比就已高达31%。

高额的占比不仅证明淘特承担了阿里中国商业板块获取新用户的作用,也凸显了淘特在阿里商业板块中的独特价值。在淘宝中推出比价功能,与淘特双线运行,或可持续扩大阿里在下沉市场中的用户渗透率。

同时,电商平台早已不仅仅是承担消费者和商家中间连接者的角色,各大巨头们正在不断扩充内容生态,在模仿、超越的道路上已然越走越远。但在巨头们的无节制的扩张中,也给用户造成了电商填充率过高的体验消耗。臃肿,正在让电商软件变得不再那么纯粹。

目前淘宝、拼多多、京东在其主页上已表现出极高的重叠度,电商三巨头,俨然孪生三兄弟。

当同类竞争到最后,都会逐渐变得同质化,谋求差异化策略势必将成为电商平台取胜的关键。推出比价功能,利用垂直数据进行客户化运营,挖掘用户深层需求,让消费者所想即所得,或许是阿里在既有格局之下向市场伸出的第一只触角。

淘宝能用好比价这把双刃剑吗?

“有好价”,正在让价格变得透明。

在以往促销活动中,多数消费者的担忧点,往往在于商家有无为购物狂欢节“虚假打折”。比价功能的出现,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消费者可在后台直观地看到商家在促销活动时有无更改商品价格。

但隐患也随之而来,比价功能或让部分消费者过于注重价格。毕竟在电商市场中,若以价格为唯一导向,往往会让消费者忽略商品背后的品牌、服务、售后、物流。由单纯“比价格”逐步转向“比服务”,怎样才能让消费者有意识地更加关注产品服务差异,电商平台能做的还有很多。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比价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的确符合消费者需求,能够增强消费者的“黏性”,但另一方面专注于比价或许也将激化业内的竞争。

对此,有商家表示出了同样的担忧,同款产品平台过滤价格信息,谁便宜得订单,低价内卷商家?

对于商家而言,短期内部分流量或向客单价较低、商品类目并不贵重的商家倾斜。与品牌商家相比,中小商家确实提高了在消费者视野中出现的几率,但劣势也十分明显,随着消费者对价格的日益敏感,中小商家只能用低价吸引消费者,但低价会带来利润的压缩,而利润的压缩也会间接影响到商品的质量、价格。

在进退维谷的恶性循环之下,中小商家该如何破局?

目前电商产品正在陷入同质化漩涡,客户在相同产品面前拥有较强的选择余地。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改变,即以物质供给为主逐渐转向精神供给。从长远来看,中小商家唯有打造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将商品品质、物流履约、售后服务转化为留存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或能在比价风口之下,迎来转机。

而在比价机制的背后,电商平台也有难题待解。中小商家本小利薄,在电商平台推出促销打折活动时,为维护成本,中小商家只能抬高标价。如今,比价功能的推出让中小商家的心思无所遁形,利益也或将面临受损。

结合618的促销活动来看,淘宝给出的答案似乎是平台帮扶。5月13日,淘宝天猫宣布将发布金融补贴、物流疏通、流量补贴、疫情特别举措、技术升级等五方面25条举措,以缓解商家资金压力,助力商家备战天猫618。张勇也在近期表示,坚定与平台商家站在一起,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商家经营的确定性,是阿里巴巴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将商家、消费者、平台三者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而又能兼顾各方利益,实现良性的闭环消费自循环全生态系统?比价功能的推出,对于淘宝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文作者伞伞,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派代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