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时间,终于定了!
官方确定的进程是这样的: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IPO的相关准备工作。根据IPO计划,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之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申报文件,届时公司的相关经营数据将会正式披露。
与此同时,在这份声明中,宇树科技以2024年为例,也简要介绍了产品的收入结构(PS:具体数据将以后续IPO申报文件为准)——
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以及零部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约占65%、30%和5%。
其中,大约80%的四足机器人被应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领域,其余20%则用于检测、消防等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则完全用于科研、教育和消费领域。
这则消息可以说是在机器人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关注,正如网友所说:这是机器人领域最受期待的IPO之一了。
IPO,加速进行时
其实在这次官宣之前,宇树科技今年在资本化的进程上已经有了不少且频繁的动作。
例如早在今年的5月28日,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的这个举动已然被不少人视为是上市的前奏。
紧接着,在6月份之际,宇树科技的注册资本从288.9万元大幅增至3.64亿元,增幅达125倍;同样是在这个月,宇树科技还一道完成了C轮融资,估值已经达到了100亿的规模。
△图源:企查查(下同)
而时隔又一个月,也就是在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宇树科技已经在浙江证监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这就标志着其IPO进程正式启动 。
紧锣密鼓,这个节奏着实是有些紧锣密鼓。
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所选择的是传统的IPO方式,而非“借壳”上市的玩法,这也被业内认为能更直观地检验其技术商业化的成色和核心机器人资产的价值。
除了IPO相关进程之外,营收情况也是值得关注的一大板块。
宇树科技是机器人圈子内少数可以实现盈利的公司,并且已经是从2020年开始,连续五年盈利的那种。
具体到数额,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曾有过透露——年度营收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
并且从宇树成立以来,也是一直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至今为止到C轮融资,已经获得了国内顶级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的密集加持。
完整融资历程如下所示:
由此可见,宇树科技从机器人公司商业化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极具代表性的玩家之一了。
而这一切的底气,仍要归功于一个关键词:产品,产品,还是产品。
频频破圈的宇树机器人
当波士顿动力的四足机器人仍以行业天花板的姿态出现在技术报道中时,上海大学机械工程硕士王兴兴在实验室完成了一次关键突破:
2016年8月,他独立开发出电机驱动的全自由度四足机器人XDog(后来Laikago的技术雏形)。
也因此通过天使投资,王兴兴正式创立了宇树科技,从一开始就将赛道精准锁定在四足机器人领域。
2017年,宇树首款四足机器人Laikago正式推出,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的四足机器人先河。
2019年,又发布了首款能够完成后空翻动作四足机器人AlienGo,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2021年,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伴随仿生四足机器人Go1,精准切中了“个人陪伴+轻量服务”的需求空白。
Go1累计出货量突破5万台,占据了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60%的份额,宇树科技也从技术追随者转型为细分市场定义者。
但让宇树科技进入大众视野的,是人形机器人。
2023年,他们发布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以原地后空翻的高难度动作展现了宇树在平衡控制、动力系统上的技术沉淀,这一突破也直接对标了当时国际上的顶尖水平。
而紧随其后推出的G1人形机器人,更是以9.9万元的定价打破了“人形机器人属于高端实验室产品”的认知,迅速拉低了市场门槛。
上市即售罄的热度也为行业探索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提供了参考。
除了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底气,资本的持续加注,也成为了宇树行业地位的侧面背书。
2024年,宇树完成了近10亿的B2轮融资。在今年,中国移动、腾讯、阿里、蚂蚁集团等联合领投的C轮融资落地,不仅带来了近7亿的资金,还将公司估值推升至120亿元。
放眼国内,也只有智元机器人能跟宇树争一争具身智能第一股的头衔。
说起来,宇树也算家喻户晓了。
H1在央视春晚上出道转手绢可是把宇树的名字转到了大家心里。
实际上,宇树早在2021牛年春晚就已经登台表演过,当时的牛犇犇就是用A1四足机器人改装的。
而最近在国内外爆火出圈的无疑是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H1的“肇事逃逸”事件了。
而且,这家伙撞完人之后还拿了个1500米冠军,摘得了第一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金。
从2016年实验室初创,到如今成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宇树用八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技术积累到产品落地,再到市场引领的路径。
创始人王兴兴也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实,在2016年左右,机器人动力的主流路线是液压驱动,并且国内外企业在该领域有大量的技术积累。但王兴兴另辟蹊径,选择电机直驱,降低了开发成本。
在后来的发展中,他们也以全自研核心技术构建壁垒,以场景化产品打开市场,最终在四足与人形机器人两大赛道上均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成为了中国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可以说,宇树科技的IPO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但这个推动进程的公司背后的创始人——王兴兴,在当前一众天才少年和清北学霸中间,学历和履历都算不上突出。
One More Thing
宇树创始人王兴兴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后来在上海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入职大疆两个月后辞职单干,最初创业时公司只有他一个人。
相比于受投资者偏爱的名校、大厂、高管背景,90后王兴兴的成功显得有些出人意料。
双非本科、英语拉垮的成长经历,在一抓一大把清北学霸和天才少年的具身智能领域,是没什么竞争力。
而现在,他却已经成为了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最具标志性的人物。
这是王兴兴个人奋斗的结果,也是时代浪潮汹涌的证明。
具身智能时代的科技树,必有王兴兴的姓名了。
参考链接:https://x.com/UnitreeRobotics/status/196276267851628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