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创新动能正在持续集聚。这里不仅构建了覆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的全链条政策体系,更形成了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01 产业根基:集成电路规模占全市42.5%,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重庆高新区作为重庆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已构建起坚实的产业根基。
集成电路产业是高新区的优势支柱产业,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规模占全市的42.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8.6%。目前,全区已集聚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中电科芯片等50余家产业链重点企业,构建起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体系。
依托国家“芯火”双创基地、西部首 个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高能级平台,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不仅形成了包括新型智能终端在内的特色产业链,更集聚了383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
高新区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级、先进制造五百亿级、大健康和高技术服务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02 国际合作:欧洲科学院中国中心落户,搭建中欧科技桥梁
11月16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举行。欧洲科学院中国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欧洲科学院院长罗德里戈·马丁斯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绿色材料研发与低碳制造工艺将助力产业实现生态与效益的双向共赢。他还特别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就像作家、艺术家创作一样,科学家也应该把更多想象力运用到科技中。
马丁斯表示,“重庆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创新生态建设令人瞩目”,欧洲科学院中国中心项目的签约落地,将成为中欧人才交流与技术转化的重要桥梁。
03 平台赋能:高能级平台加速成果转化,构建创新生态圈
创新平台是重庆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多层次、高能级的科创平台体系。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超瞬态实验装置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备选项目,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纳入全国支撑服务育种创新的5个专业平台,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招募样本采集人群近17万人。
在实验室体系建设上,高新区高标准建设金凤实验室,19个科研团队入驻、集聚科研人员近200人;积极争取广州、张江实验室基地落地重庆;推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高新区还专班推进、滚动实施校地院地合作项目44个,引进三峡集团重庆生态环境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央企研发平台,投用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31个。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建设的金凤未来科创园,搭建了综合性、多元化服务平台,集聚专业性、市场化服务机构,面向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全方位科技服务。
04 基金体系:全链条投资生态成型,基金管理规模近300亿
重庆高新区着力打造多元化的科技金融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
“高新金服”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高新区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积极推广高新贷、知识价值信用贷等金融产品。目前合作银行机构数量达15家,有效拓宽了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在基金体系建设方面,高新区以建设科技金融中心、打造股权投资高地为目标,全力打造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并购基金的全链条基金体系。目前共有基金24只,总认缴规模286.6亿元,实缴到位188.3亿元。
同时,高新区联合清科创业共同打造西部创投 中心,构建以交流对接中心、创投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数字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创投体系。
高新区通过构建“人才+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生态,重庆高新区正成为人才奔涌、资本汇聚的创新策源地。
随着高层次人才不断汇聚、科技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创新平台日益完善,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成为人才奔涌、资本汇聚的创新策源地。
这座位于中国西部的科学城,通过构建“人才+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生态,不仅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