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说】风投、融资……创业者应该知道的一些诀窍

【投资者说】风投、融资……创业者应该知道的一些诀窍

2013-07-10 15:25
风投管理的基金绝大部分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向法人及个人股东们所筹得的资本。多数风投基金有7-10年的寿命限制,在那之前必须要产生出好的投资回报,并连本带利把资金归还给股东,才能够达成基金当初设立的目的。

投资界新芽7月10日编者按:本文作者为台北早期风投机构appWorks共同创办人暨合伙人Mr.Jamie(林之晨)。

以下是全文,投资界新芽略有删减:  

爱评网募资1.5亿新台币,优必达成功筹资1500万美元,PubGame增资500万美元…近来台湾的网络产业很热闹,几乎每个月都有初创公司向风投成功募资的新闻传出。这让很多创业者怀着“有为者亦若是”的心情,积极的与投资人接触,希望也能赢得他们的青睐

职业生涯前十年,我是一个向风投募资的创业者,从1999年开始,我参与创办的几家公司,共计经历过五轮、总金额约3亿新台币的创投融资。2010年开始,我转战风投,目前管理专注投资网络产业的3.2亿新台币“本善基金”,至今投资了17家本土初创公司。

归纳这些年来坐过谈判桌两侧的经验,对于想要向风投融资的许多年轻创业者,我想有一些诀窍可以在这里分享。

风投是一种投资

很多创业者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去意识到风投不是一种研发补助,而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最大的目的就是要产生报酬。

此外,就像共同基金一样,风投管理的基金绝大部分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向法人及个人股东们所筹得的资本。

多数风投基金有7-10年的寿命限制,在那之前必须要产生出好的投资报酬,并且连本带利把资金归还给股东,才能够达成基金当初设立的目的,也才有机会募得下一支基金继续运营,当然实际中不会等到第一支基金完全清算完毕才开始募第二支基金。

资本是一个市场

创业者还必须知道资本是一个市场,意思是里面有众多的买方与卖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买卖偏好。120家创投,管理着总资产达1500亿的200支风投基金。每家风投、每支基金都有不同的产业、金额、阶段、寿命状态,因此充分了解哪些买家与你的状况速配,哪些明显不是你的潜在客户是最基本的功课。

就像我们购物时会货比三家一样,风投在投资之前,类似的公司也不会只研究一家。因此充分掌握同业情报,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身位卖方非常重要的工作。

信任→Traction→团队→产品→股东→市场

当风投决定要不要投资你之前,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信任”。再厉害的团队,如果有诚信问题,那绝对没有人放心把钱交给你。信任基础很难建立,这也是为什么向风投募资总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也因此等到缺钱时才开始找创投是最坏的策略,聪明的创业者在平时就会定期与创投碰面,透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流过程让他了解你,进而培养信任基础。

有了信任的前提,在募资评估的过程中,早期创投重视的因素依重要顺序排列,分别是Traction(实绩)、团队、产品、股东以及市场。Traction就是在目前未止的这段时间内,市场实际对你产品接受的状况,最好的就是能秀出总营业额、会员数虽小,但呈现加速成长的状态。团队要的是完整、有良好化学反应的成员组成。

产品必须是有竞争力的,网站与App的稳定度与反应速度尤其重要,依据消费者反馈改版进步频率也很关键。此外,如果已有或是将有有影响力的股东,对募资的帮助也很大。最后是面对的市场必须要大,或者是快速成长,这点对於早期公司重要性较低,但对中、后期的公司而言就是变成了募资最重要的因素。

成功募资不代表创业成功

聊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发现,向风投募资是一个极度复杂的过程。但抓住上述诀窍,再加上长期的尝试、学习、努力,这是一个可以被克服的门槛,毕竟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初创公司向VC成功募得资金。更重要的,创业者应该记住风投资金只是创业过程中的“加速器”。

北美风投一年投资1500家科技公司,最终可以产生“成功出场”,其实不到5%,换句话说成功募资或许值得高兴,但那与真正的创业成功还有很大的距离。

*本文为新芽NewSeed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新芽NewSeed(微信公众号ID:pelink)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新芽NewSeed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