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硅谷创业圈:出身和人脉至关重要 开放性不及纽约

透视硅谷创业圈:出身和人脉至关重要 开放性不及纽约

虽然硅谷号称“只看能力,不看背景”,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人脉和出身却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硅谷也出现过乔布斯这种平民出身的业界大亨,但这其实这能算是例外,绝非常态。
投资界新芽&投资圈9月13日编者按:路透社周四刊登题为《透视硅谷创业圈:出身很重要》(Insight: In Silicon Valley start-up world, pedigree counts)的评论文章称,虽然硅谷号称“只看能力,不看背景”,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人脉和出身却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硅谷也出现过乔布斯这种平民出身的业界大亨,但这其实这能算是例外,绝非常态。中文由新浪科技思远翻译。


以下为文章全文:

硅谷核心价值受质疑

风险投资家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资助过成百上千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但要让他列出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个名字:克里斯蒂安·格奥尔基(Christian Gheorghe)。

这位罗马尼亚移民刚来美国时甚至连英语都不会说,但他却成功从豪车驾驶员,变成了商业分析公司Tidemark的创始人。

这种故事很合硅谷的口味,因为他们总希望以这样的面貌示人:一个纯粹的精英至上的社会;一个不论阶层,不论出身,不论种族,不伦国籍,只认才华的地方。

的确,硅谷一直以来都把这种精神作为它的核心价值:只要够聪明、有激情、懂创意,就能融资,就能创业。

但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种种迹象显示,在硅谷成功创业的关键,与其他精英行业并无本质不同。名校的学位、光鲜的履历、深厚的人脉,这些世俗的成功要素在这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伟大的创意。无名小伙闯江湖的励志故事在硅谷只能算是例外,绝不是常态。

路透社对88家硅谷创业公司进行了分析——这些企业在2011、2012或2013年上半年的“A轮融资”中至少获得过一家硅谷五大顶级风投的注资——结果发现,其中有70家公司的创始人都出身于传统的“硅谷队列”。

换句话说,这些创始人要么在大型科技公司担任过要职,要么曾经任职于人脉深厚的小公司,要么已经有过成功的创业经历,要么出身于三大名校之一:斯坦福、哈佛和麻省理工。

佐证学术研究结论

这份分析中列出的企业只包括接受了Accel Partners、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Benchmark Capital、Greylock Partners红杉资本资助且地处加州北部的公司。不过,最终结论也支持了很多学术研究的结果:科技创业者的财富水平和教育程度远高于普通人群。

一些来自“硅谷序列”之外的创业者虽然也取得了成功,但他们同样对这个结论深有感触。

Fido Labs创始人米哈尔·乌洛兹尼斯基(Michal Wroczynski)认为,正是因为出生在波兰,才导致他在去年末和今年初的融资中多等了好几个月。“名校的出身和深厚的人脉有很大的用处。”他说。

当然,硅谷也不乏外人通过努力实现辉煌事业的案例。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出生于芝加哥的中产阶级家庭,他当年用2000美元创办了甲骨文,多数资金都来自自己的存款。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虽然在硅谷长大,但却只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

近年来,Y Combinator等一批全新的创业孵化器向各种背景的创业者伸出了援手,不仅给他们提供建议,还帮助他们推广和融资。这些孵化器似乎已经找到了拥有更多背景的创业者。

“我们接触到许多之前无法接触的创业公司,”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说,“但我们资助的创业公司很多都来自硅谷,而且已经拥有很广的人脉。”

当然,人脉广的人通常也衬得上他们所获得的融资——毕竟,这样的人通常也需要才华和激情才能得到名校的学位,或是在大公司得到一份好工作。

  风投否认背景至上

但风险投资家却极力否认个人出身在硅谷创业圈的重要作用,并认为路透社的调查有失偏颇。

“我不认为一个从哈佛或麻省理工来的孩子有什么人脉。”霍洛维茨通过电子邮件说,他还举了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例子。虽然扎克伯格考入了哈佛,但在肖恩·帕克(Sean Parker)把他引荐到硅谷前,他与这里没有任何交集。

霍洛维茨说,考入顶级名校,或在谷歌这种竞争残酷的大公司获得了上佳表现,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全球竞争力,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一定能成功。他还补充道,风险投资家不仅看重创意,也重视人的因素,所以必须选择那些资质和名声达到一定水平的创业者。

“当安德森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时,他谁也不认识,但大家都知道他的成就。”霍洛维茨说,他指的是自己的风投搭档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也就是互联网先锋企业网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硅谷能够挖掘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支持。”Greylock的约瑟夫·安萨尼利(Joseph Ansanelli)说,“这里比任何地方都更重视能力。”

不过,像安德森和乔布斯这样背景平平的人,在当今的硅谷创业圈却越来越少见。更多的创业者都遵循了与Instagram联合创始人凯文·希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类似的发展路径:从斯坦福毕业后加盟谷歌,然后走上创业之路,最终实现人生的辉煌。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罗斯·莱文(Ross Levine)说,与打工者相比,创业者来自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比例更高。$page$

人脉关系至关重要

根据莱文的一份调查,1979年,创业者年少时的家庭年均收入为88,711美元,而普通人仅为67,548美元。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企业家?”他自问自答道,“你首先得有钱,还得受过更高的教育。”

风险投资家经常说,他们会通过自己的熟人寻找投资目标。红杉资本合伙人麦克·莫里茨(Mike Moritz)在今年7月谈到他们投资的杂货配送公司Instacart时,就曾经描述过这一过程。

“与我们的很多投资一样,一个朋友的朋友告诉我们有这么一家公司,然后鼓励他们的创始人和CEO来跟我们聊聊。”他说。

已经成功融入硅谷的人认为,通过人脉获得这种引荐至关重要。分析公司Mixpanel联合创始人苏海尔·多什(Suhail Doshi)举了一个例子。当他还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书时,通过颇受技术人员欢迎的Internet Relay Chat聊天服务认识了创业公司Slide的一位工程师。

他通过这层关系获得了到Slide实习的机会,该公司由天使投资人、PayPal联合创始人麦克斯·莱夫琴(Max Levchin)经营。在Y Combinator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从顶级风投那里获得了1000多万美元融资。莱夫琴本人也参与了投资,而多什与莱夫琴的关系则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对我来说是超级重要的导师。”多什说,“他在每一轮融资中都给我们提供了帮助。”

莱夫琴本人之所以能刚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就融入硅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创业者兼投资者彼得·赛尔(Peter Thiel)的邂逅。他们后来共同创办了PayPal。

开放性不及纽约

Greylock的安萨尼利提到缺乏人脉的创业者时说道:“创业者要明白一点:只要努力,就会有人脉。”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布里特·莫林(Brit Morin)2011年创办了一家名叫Brit & Co的手工品网站后很快就拿到了125万美元的融资,今年初又融资630万美元。

她的投资者包括赛尔参与创办的Founders Fund。Founders Fun是Facebook的早期支持者,而莫林的丈夫戴夫·莫林(Dave Morin)则是Facebook的早期员工,他后来离职创办了私密社交网站Path。

在被问及她的人脉是否对融资起到了帮助时,莫林说:“我认为,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明确的商业战略,风投是不会投资的。”

文章开头提到的罗马尼亚移民格奥尔基的案例也很有启发意义。他1989年移民美国,到霍洛维茨认识他时,他已经创办了一家数据库营销公司,以及一家预测分析公司,这两家公司后来都被其他企业收购了。他还曾经在软件公司SAP(73.5, 0.90, 1.24%)当过CTO,而且在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担任过入驻企业家(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

换句话说,他当时早已名声在外。

这个布加勒斯特车床工的儿子认为,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来自距离硅谷千里之外的纽约。1991年,当他还在纽约当豪车驾驶员时,偶然间对一位名叫安德鲁·萨克森(Andrew Saxe)的客户说起他喜欢编程的事情。

萨克森当时经营着一家营销公司,于是便邀请格奥尔基参加面试,并录用了他。最终,他们二人共同创办了软件营销企业Saxe Inc。萨克斯已于1999年去世。

“我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是安德鲁给的。”他说。如果换成是硅谷,他不确定这种事情是否会发生得这么快。

“我感受到了人们对背景的看重。”他如此评价硅谷。这是一种他在纽约从没有过的感受。
*本文作者思远,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