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优秀的驾驶体验”已经不再是人们买车的出发点。如今人们更加看重的,是汽车与智能手机整合的程度。我有两辆车,一辆是本田的Pilot,另一辆则是沃尔沃的XC90。相比之下,我更喜欢Pilot,因为这辆车能够通过蓝牙与我的手机互联,并且有着优秀的导航系统。而XC90则并不具备这两个特点,它拥有的,只是“优秀的驾驶体验”。
汽车制造商们也发现了这个趋势,认识到智能手机在影响人们购买汽车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应用开发人员们也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多应用,让汽车与手机实现互联。但是他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每个汽车制造商都在使用不同的车内系统,使得车内应用市场的碎片化现象变得非常严重。
换句话说,目前的车内应用市场简直就是一个噩梦。但是,还有一丝希望。
汽车制造商的不同战略
目前,实现手机与汽车的互联,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汽车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而在IVI市场中,目前的领导者是黑莓(QNX Car系统)和微软(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系统)。然而,这两家企业的领导者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都希望在手机和汽车互联方面有所创新。汽车制造商福特的开发项目主管John Ellis表示:
“我们的汽车,让驾驶者可以将智能手机与汽车的中控台进行互联。在我们看来,手机才是中控系统的核心,中控其实只是起到一个显示器的功能。相比于中控系统的创新速度,手机的创新速度要快得多。我们希望无论用户用什么手机,都能够实现与汽车的互联。”
VisionMobile的调查显示,目前的汽车生产商,主要以三种方式将智能手机与汽车进行整合:
1. 在方向盘上添加控制键,并且在车内使用语音识别系统,以此来操控手机
2. 用手机上的语音识别系统,例如苹果的Siri和谷歌的Google Now,来操控车内的IVI应用。
3. 将车内的信息娱乐系统作为手机的第二屏幕,使用各种API,将手机应用投放到中控屏幕上。
创立汽车与手机互联的标准协议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手机与汽车互联的协议,例如福特的AppLink、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的Mirrorlink、苹果的CarPlay和谷歌的Open Automotive Alliance等。几乎每个汽车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技术。
然而,要想让用户尽情的享受手机与汽车互联带来的便利性,我们必须将这些协议进行统一,让整个行业都拥有一个标准协议。这样,当用户在选购汽车的时候,就不必考虑这辆车能否兼容自己的智能手机了。
智能汽车的未来
能够与智能手机进行通信的智能汽车将会是未来汽车产业的主力产品,只是它现在还没有完全普及起来。调查显示,2012年,全球共计生产汽车8400万辆,其中只有极小部分能够整合用户的智能手机。
让不同的汽车生产商之间进行合作,永远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其难度甚至会超过让苹果和谷歌两家公司进行合作。也许苹果或者谷歌将会率先解决这个问题,让汽车能够直接调用手机中的各类应用。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使用汽车中的OBD-II接口,让汽车访问手机中的各种应用。目前,在Google Play商店中,已经有将近200个支持车内OBD-II接口的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