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独角兽的“自组织”:协同完成复杂工作 Uber及Kakao的“3人模式”

解读独角兽的“自组织”:协同完成复杂工作 Uber及Kakao的“3人模式”

2015-07-28 11:22创业邦 合作伙伴
过去,自组织的研究主要在社会学,生物学和复杂系统中,与商业的关联并不大。BUT,这几年冒出来的一些现象级的独角兽公司的组织和商业模式与自组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组织”。

自组织概念最早来自于系统控制中的耗散结构理论,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比利时的物理学家普利戈金提出。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被定义为自组织。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讨论复杂系统时常会说到“自组织”:例如,行军蚁搭建的桥;萤火虫同步闪动;经济系统中相互维系的市场;干细胞发育成特定的器官——这些都是自组织的例子。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一下蚁群相关的视频,very impressive。蚂蚁可能是世界上智商最低的动物之一,每一只蚂蚁的行为很简单,但是为什么整个蚁群的结构会这么复杂,为什么一群愚蠢的蚂蚁放在一起,就能非常有秩序的,协同的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就是自组织的魅力所在。

过去,自组织的研究主要在社会学,生物学和复杂系统中,与商业的关联并不大。BUT,这几年冒出来的一些现象级的独角兽公司的组织和商业模式与自组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自己没有一辆车,却通过调配系统和规则管理着全世界几百万的汽车司机。Uber的“3人模式”很出名,进入新城市只有3名员工:市场经理负责营销,了解客户痛点,了解服务质量,同媒体和客户打交道;运营经理负责招募司机,管理与司机有关的事情;另一个人负责处理其他事务。

第一个问题来了,Why 自组织 Now?

我认为最主要是几个原因:

首先,移动互联网使得我们身边的世界加速了好多。今天的信息流速度可能是过去的百倍和千倍,因为有了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资金流速度也是过去的十倍和百倍,因为移动支付使得每人身上就带了几十家银行。物流的速度也很快,因为多了太多的弹性和社会化物流公司。过去金字塔式层层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应对新的外部环境。

其次,手机的普及和渗透让我们好像有点人机合体,成为半成品机器人了。我们处理信息和工作的能力大大加强。原来,只有专业的出租车司机才能拉活,现在人人可以成为司机,因为有了导航,有了订单分配系统,还有,重要的红包补贴。

还有是共享经济的大潮也推动了自组织的发展。原来是企业买一堆资产,雇佣一堆人进行管理,没的选择,必须是复杂的组织架构。现在,资产是共享的,知识是共享的,人力资源的提供者当然也可以是共享的。所以,新的组织形式随着商业模式的变化应运而生。

第二个问题,自组织适合任何企业吗?

不少人会argue,自组织不适合所有的企业。这点我同意,因为每家企业都是一家独立的个体,行业,阶段,规模都不一样。但是,所有的企业早晚都会面对互联网的冲击,组织架构的升级和变革是必然的。因此,创始人必须尽早去学习和理解自组织的核心思想,包括:设定简单和重要的规则;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协同;组织扁平化;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等。

小的初创企业在早期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时,肯定可以尝试自组织的形式。给予团队成员更多的自由度,鼓励成员之间的协同,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快速反应和迭代。大的企业也可以在内部创新时,采用自组织的思想,尝试摆脱大公司复杂组织的禁锢。

最后,如何经营好“自组织”?

这个问题很难系统性的回答,因为概念时间并不长,不少自组织企业成立的时间也不长,很多问题可能还没有凸显出来。在这个地方,我就给大家分享kakao talk的案例,供创业者参考和借鉴。

Kakao Talk 是韩国的微信,2010年3月上线,2014年10月与Daum合并,市值大约70亿美元。

Kakao大约500名员工,自上而下只有CEO,部长(职能部门负责人或者项目组组长),组员三个级别,基层员工可以直接与CEO沟通和汇报。

Kakao一个成功秘诀是“快速迭代”。公司建立初期,秉持4-2原则,小组4人,包括1个产品经理,2个程序员和1个设计师,2个月后若无明显成效就立即舍弃。

4年期间,公司开发了52款app,最终发现kakao talk,于是团队所有资源投入kakao,大获成功。

自组织最好的案例实际上是Uber,airbnb这样的共享经济公司。但是都是private公司,没有对外的资料,未来有更多信息之后,有机会总结与大家分享。

*本文作者李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