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无界对话邀请到的人与往期相比,显得相当特殊——由于话题属性非常专业,能够坐在圆桌前参与讨论的人基本都是在医疗行业浸淫已久、偏传统的行家。这次来的3位其中2位是创业者,1位是行业内的大玩家,他们中入行最晚的也已经在行业深耕5年了。
袁爱民,四十多岁,皮肤黝黑,说起话来嗓子压着,有点像曾志伟。袁爱民在行业摸打滚爬10多年,做过医药代表,开过医药公司,拿遍了跟医药相关的所有执照证件。对于中国医疗行业,他像是庖丁,闭着眼睛都知道哪里是骨头,哪里是肉。
丁海波原在阿里做营销,离开阿里之后就进入医疗行业创业,专程从南京赶到杭州。在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化上他是三位行家中最早尝试的,中间经历了多次痛苦的转型,终于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曹武军是行业的大玩家,手下有1亿的盘子,在医疗器械领域十多年,对于医疗器械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非常了解,目前曹总所在的英特集团正在转型做医疗器械的互联网化。
除此之外,还有3位专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投资人:盈动投资大象,立元创投邹玉蓉,海邦基金张丁。
大航海时代来了
根据互联网医疗中国会发布的2015年度报告,在过去一年发生的投资案例共98起。其中,天使投资30起,A轮投资48起,B轮和C轮均为10起。早期投资案例占绝大多数,这表明绝大多数的互联网那个医疗公司处于初创阶段,整个移动医疗市场仍处于成长初期。
然而,资本是最敏锐的市场信号。腾讯大手笔高调投资丁香园和挂号网,马云构建着阿里商业帝国的医疗梦,百度低调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个刚刚起步的行业,迅速聚集了诸多巨头入场观战。
就像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所说,互联网医疗“大航海时代”到来了。
浑身上下都是痛点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牵涉的政府关系要复杂得多,除了工商税务,还有药检、卫生、社保等部门的利益在其中博弈。
医疗行业的现状是各种利益方力学平衡的结果,任何一种外界力量试图打破这种平衡都可能遭到火力全开的反击。
在中国,医疗资源基本上垄断在政府手里,这就意味着灰色地带的普遍存在。从医药器械生产厂商到医药产品供应链,再到医院、药店、患者,在整个医疗行业流程闭环中,垄断和权力的合谋导致痛点几乎遍布所有的环节。
以医院为中心,医院的痛点在于医药、医疗器械的采购不透明,基层医疗薄弱导致的分级诊断系统不完善,信息不透明和医疗资源紧张导致的医患矛盾等。
对于医药和器械流通环节,医院的采购系统被全国17万家代理商户垄断,利益制衡已经根深蒂固,进入门槛非常高,而已经获利的17万小代理商基本是关系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对于上游的生产商来说,无法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只能屈服于基本垄断的销售渠道,无法敏锐地感知市场变化。
痛点最多的是位于整个系统终端的患者,他们基本上承担了所有中间环节错位带来的恶果,医药价格不透明、看病难、很难找到合适的医生、医患矛盾、医院贪腐、过度治疗等等。
已经上场的玩家是怎么玩的?
狭义上来看,在中国,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医药和医疗器械供应链混乱、看病难是最突出的问题,也将会是互联网打入医疗行业的突破点。这三部分,除了供应链环节会触及各方利益会面临较大的阻力之外,分级诊疗和提高去医院看病的体验都属于信息流通范畴,将会是互联网化的主要切入点。
广义地来看,整个医疗体系除了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之外,还应该包括健康管理、健康咨询以及健康保障等。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慢性病逐渐增加,这个领域会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并且这些领域相对于位于暴风中心的医疗服务来说,政策风险要小得多。
目前,BAT、好大夫在线、丁香园、挂号网、医疗电商以及各大银行都已经陆续入场,席位渐满。虽然市场仍然处于成长阶段,并没有那个选手在比赛中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可以确信的是,盘根错节的医疗体系寒冰已经松动,黎明之战即将到来,是时候秣兵历马储备粮草了。
大盘在何处?
既然大战在即,那么就一定要说说互联网医疗的主战场到底在哪里。首先,在医疗服务方便,突破口将会是供应链、看病流程以及医疗信息数据化:
1.医药和医疗器械流通供应链优化。
目前,医药电商已经开始行动,阿里、京东已经开始试水。目前的医药电商还是2C模式,直接竞争对手是各大连锁药店。如何把2C的市场扩大到2B,替代线下17万小的医药代理商,拿下医院这块大蛋糕才算医药电商进化完成。
2.看病流程体验优化。
挂号只是切入点,如何通过挂号这个功能,建立线上分级诊疗机制,同时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将整个医疗服务流程放到线上,同时建立电子病历,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这个切入点可以深入到医疗服务的核心服务,想象空间非常大。
3.医疗信息数据服务。
医疗信息数据服务有三个阶段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目前国内只有3%的医院实现信息化,并且大部分实现临床信息系统化的医院之间,数据也并没有打通。
再者就是广义的健康领域。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重视,医疗服务周边也会蕴含着非常大的的潜力:
1.可穿戴设备以及小型家用康复医疗器械。
在国外家庭医疗健康器械和电子产品的比例大概是1:1,在中国,这个数据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而康复医疗器械需要有相对专业的人进行使用指导,与血压计、血糖仪这样标准化的产品来说,对于创业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标准化的东西,天猫京东占有绝对优势,但是需要提供个性服务恰恰是作为平台的大佬们不擅长的。
2.个人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
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慢性病的出现,个人健康领域将会受到关注,提供健康咨询、保健产品等领域企业将会快速成长起来。
3.健康商业保险。
在中国,关于健康的商业保险的普及率非常低,但是随着医疗和健康行业的发展与渗透,个人化的健康保险服务也将会在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冒险已经开始
由于国情的限制,中国的医疗行业互联网化注定有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就像Uber和滴滴受到来自政策的反击一样,任何一个试图打破传统利益平衡的商业行为都会受到既得利益群体的强力阻挠。但是,就像孟德斯鸠所说,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美德。当互联网的横冲直撞终于撕开了一个口子,市场的力量参与进来,变化也会随之而来。
资本已经接受召唤,创业者们也已经列队在大海之滨,新航线正等待着冒险者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