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一亿美金、月入三千万,44岁离职创业,他做出了最好的公众号

估值一亿美金、月入三千万,44岁离职创业,他做出了最好的公众号

2015-12-09 09:08创业邦 合作伙伴
从 2003 年起,他开始大量阅读经典著作,每天保持 8 个小时。“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白天读 2 个小时,晚上从 8 点读到凌晨 2 点,有 6 个小时”,这一习惯,他坚持了整整 10年。

所有未在美中度过的生活

都是被浪费了

目前,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 1500 万个

一条”在里面独树一帜

它高冷、独特、逼格

没有鸡汤、不讲段子、无视热点

却又,美得不像话

3000 万公众狗苦苦追求的 10 万+

只是 “一条” 的毫不 care的下限

一条创办于 2014 年 9 月 8 日

上线 15天粉丝破百万,一年积累了 600 万+ 粉丝

目前估值 1亿美金,月入 3000万+

天杀的!这么吊炸天的号,幕后推手是谁??

喏~就是下面这哥们

是不是看起来有点性冷淡?

嗯,毕竟上海滩的诗人嘛~

沪生,出生在上海,所以父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草率了点~)

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有思想的任性少年!

92 年,从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

被分配到老家扬州师范学院哲学系当老师

那个年代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他干了半年了扔掉了

父母给他交了 7500 块的违约金,当时他一个月工资也就 200

杭州太小,装不下他,他又跑回上海

没户口、没正经工作,卖过电脑、房子、做过广告

1995 年,他又回到母校读哲学系研究生

成功人生就此开始

毕业后,他去《青年报》工作,进入媒体行业

2000年,30 岁的徐沪生创办了《上海壹周

2005 年,35 岁的他又创办了新版的《外滩画报

去年 2 月,44 岁的他辞去《外滩画报》执行总编辑的高薪职位

7 个月后

他创办“一条”,转型做“高端杂志化视频

在这个纸媒纷纷倒下,社交媒体迅速崛起的年代,所有的传统媒体人都不可避免的讨论“转型问题”。而在社交媒体中,微信公众号无疑是目前最成功的、影响力最大的、传统媒体人跃跃欲试的。但同时,公众号门槛低,同质化严重,数量惊人、竞争激烈、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也逐一显现。

$page$

 “一条”作为最好的公众号,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或者说,“一条”做了哪些事情,成就了它今天的地位

“内容为王”、“起个好标题”、“有钱任性”之类的废话我们今天不谈

下面的都是干货

引领,而不是迎合潮流

2013 年,徐沪生感觉纸媒快不行了,报社的人都在谈论转型,于是他默默的举着自己的身份证,拍了一张照片,注册了一个公众号。

徐沪生做了十几年杂志,又都是生活类杂志。转型后,他认为文字和图片已不再适合高端生活类内容的表达短视频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且视频可以给我们带来形式感,在题材和媒介上获得更强势的呈现。

很多朋友问他:“你是不是要做生活方式电商?”,他说:“我们不做电商,如果大家能猜出来你下一步走什么,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搞定中高端人群

徐沪生说:"纸媒崩溃之后,数以千万计的中高端用户,数以千计的品牌广告没地方去。这一块的用户需求,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里面其实是没有人来满足的。

去年徐沪生接受新榜采访时说:“我们有 9 个栏目,搅动了 9 个完全不同的大圈子,各路达人、意见领袖纷纷转发”。‘建筑新浪潮’第一集出来,建筑师朋友们的朋友圈就会被刷屏;茶叶视频放出来,台湾、香港的茶人、茶客纷纷转发;摄影视频出来,艺术圈就会被刷屏····闾丘露薇、黄晓明等名人也是一条的粉丝。

行业人群、意见领袖的转发,会极大的提高“一条”在普通读者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在中国,你搞定了中高端人群,也就顺便搞定了所有普通用户

保持一贯的高审美风格

众所周知,微信上的一些大号的内容无非就是:鸡汤文、成功学、娱乐八卦、花边新闻、搞笑段子、撕逼嘴战、公关软文、各种未经加工的资讯···极尽吸引眼球之所能。

这些账号,特别是在平台红利期开始运营的账号迅速崛起,积累了大量粉丝,文章也有较高的阅读量。但在徐沪生看来,这些其实是最没有价值的,以吸引眼球博关注作为目的的行为到最后也只能得到这些

徐沪生说“我们现在整个行业都很丑”,所以他更加强调审美。

“一条”要做的:一个是推动中国中产阶级生活美学的养成和升级,第二是基于生活美学的所形成的拓展

始终如一的高水准制作

“一条”的内容生成非常严格,3 5 分钟的视频,素材至少是 10 小时,拍摄、制作的时间是它的上百倍,以此来保证视频的独特和优质。

徐沪生说:“我们不是在拍一个艺术电影,我们是做生活类的报道,我始终对我的摄影师讲,你不是内容意义上的导演,你是一个记者,文字记者加摄影记者,我们干的还是之前干的那个活,只不过现在是在互联网上干。”

持续不断的提供优质原创

“我注意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现在大家都喜欢 2.0 模式,喜欢聚合、用户生成内容,于是,最后,放眼全国,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做原创。所谓的自媒体,99% 都在写评论。平台多,内容少。聪明人太多,笨蛋都不够用了。

精致短视频,拍出一集两集,也许不难。要做到一天一集,一年几百集,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全中国似乎也没几个团队做得到。而且,就算拍出来了,渠道在哪?所以,别人也很难效仿我们。

------------------我是分割线------------------

诗人,徐芜城

我们常说,主编的气质,往往决定了这个媒体的气质。我想公众号,也是如此。那么,“一条”一定是具有诗人气质的,因为徐沪生的另一个身份,或者在我看来,他本质上是就是个诗人。作为诗人,他用徐芜城这个名字发表了诗集《一个青年的肖像》,豆瓣评分8.5分。

2015 年复旦大学哲学院毕业典礼上,徐沪生说:“现在的媒体里面,几乎没有几个读书人了。那些活跃在媒体上的专栏作家、学者,大多数是不学无术的。跟着媒体阅读,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傻瓜。而且是一个自以为会独立思考的傻瓜,一个自以为满脑子健全常识的傻瓜。”

而早在 12 年前,徐沪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从 2003 年起,他开始大量阅读经典著作,每天保持 8 个小时。“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白天读 2 个小时,晚上从 8 点读到凌晨 2 点,有 6 个小时”,这一习惯,他坚持了整整 10年。

现在他家里有大概 10000 的书,托尔斯泰、黑格尔、卢梭、卡夫卡、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契诃夫、普鲁斯特···除了这些书,书房里只容得下他和猫。

他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了解了徐沪生和“一条”后,我更加坚信:

你是什么样的人,

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东西。

P.S. 我说他性冷淡,是因为我一直觉得“一条”就是公众号界的“无印良品”

*本文作者粥左罗,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