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7、8月份,新闻报道韩国决定在国内部署美国的萨德系统以来,关于中方针对韩方采取“限韩令”的消息就不胫而走。网上“风浪”一波接一波,各大卫视、视频网站也“动作”频频。
11月16日,韩国媒体《亚洲经济》发布消息称,“随着韩中两国就尽快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达成一致,受萨德措施影响最深的大众文化界也将迎来久违的春天。目前,韩国文娱界正与中方企业接触,就有望于明年展开的各项合作进行洽谈。”
一年多的时间,随着国内对韩方的抵制、韩国总统的换届,以及中韩双方政治层面的交流走动。如今,双方关系终于亮起绿灯,“限韩令”也迎来了“解冻”。
中韩双方关系“回暖”,“限韩令”终“解冻”?
“因萨德而产生的矛盾摩擦之后,中韩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也产生了障碍,十九大之后能否期待双方的积极交流呢?”
今年10月20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针对韩国京乡新闻记者所提出的问题,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我注意到在刚刚结束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活跃着很多中国电影人的身影。在我接触的业务范畴之内,我也观察到中韩两国的很多交流合作项目也在不同程度地进行。”
10月31日,新华社发布微博称“中韩双方沟通,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报道指出,中韩双方表示高度重视中韩关系,愿根据双边共同文件的精神,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11月11日,在越南岘港举办的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中韩两国首脑进行了会谈,协议中韩将在所有领域恢复正常的交流和协作,并对韩国总统12月访华达成协议。
此外,在中国外交部11月13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媒体所提出的“中国政府是否已经解除因‘萨德’问题对韩国文化产品采取的非正式进口禁令,中韩文化娱乐业合作未来前景如何?”这一问题。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更是直言,“我没有听说过你提到的所谓文化方面的禁令,因此也就不存在解禁的问题。至于中韩关系,中韩两国领导人刚刚在越南岘港举行了会晤,双方都发了消息。双方在会晤中同意要尽快克服障碍,推动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本着这一精神,中方将同韩方一道努力,推动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尽快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从种种迹象上来看,受萨德事件的波及,陷入僵局长达一年多的中韩关系迎来“破冰”。同时, 随着双方关系的“回暖”,限韩令也有了“解冻”的迹象。可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韩双方可谓是“两败俱伤”。
“限韩令”下,韩国股票暴跌、文化产业出口骤减
2016年5月,韩美正式宣布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8月,韩国不顾中国反对强行安装萨德反导弹系统,中韩关系亮起红灯。因韩国部署萨德而起的“限韩令”,虽未曾现于公文之上,但涉及中韩合作的经济、贸易、文旅等政策均有所调整,关于“限韩令”的消息不胫而走。
2016年6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对于海外综艺引进模式数量上就做出了明确限制,“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在19:30—22:30开播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两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新播出的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
8 月,据《首尔经济日报》罗列,广电总局对韩国艺人在华演艺活动进行的限制包括,“韩国偶像不允许开展一万人以上的公演”、 “韩国人气偶像组合禁止在中国活动”、“禁止新成立的韩国文化产业公司投资”、“禁止韩国演员出演中国电视剧”、“禁止新签约的韩国影视剧放映”。
“限韩令”这张看不见的网,对韩国影响有多大?早前,针对“限韩令”对中韩两国的影响问题,北大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少峰便表示:“如果韩国决定部署萨德的话,可能对中韩会是两败俱伤,对韩国的影响更严重些。韩国文化产业出口的比例占到70%左右,而这其中出口中国的估计有将近一半。”
“限韩令”风声渐起的三天内,韩国四大娱乐公司股票全线暴跌,SM跌了4.8%,市值缩水314亿;YG跌了11.98%,市值缩水760亿;JYP跌了5.4%,市值缩水97亿;CJ E&M跌了8.99%,市值缩水2444亿。3615亿韩元,约合成人民币21.5亿。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银行(央行)9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受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影响,韩国出口文化产品创利规模遭挫,2017年1-6月韩国音响影像及相关服务收支顺差为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79亿元),比2016年下半年的2.34亿美元减少5430万美元(23.2%),较2016年上半年减少约1亿美元。7月单月顺差1750万美元,成为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限韩令”下,韩方“步履维艰”,而另一边的中方,也未必好过。
“买买买”的中方同样“愁云惨淡”
随着“限韩令”的不断升级,韩国一步步丧失了在中国的文娱市场,而“依赖”韩方成瘾的中国文娱行业也颇受重创。不仅韩国综艺在各大视频网站全面停止更新,卫视上也不再有打着韩国综艺中国版旗号的综艺出现。
诸多购买韩国综艺版权的节目也采取了“半阉割”改名的对策,如浙江卫视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更名为《奔跑吧》、《无限挑战》中国版更名为《我们的挑战》,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中国版更名为《歌手》……
还有那些韩星加盟、已拍摄完毕但没能与观众见面的一众影视剧。据娱小兽统计,受“限韩令”影响,不能正常播出的涉韩影视剧多达53部。
和韩方“亲近”的中国资本方也是愁云惨淡。据韩国媒体报道,从2010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向韩国演艺经纪、游戏等企业投入了近3万亿韩元,约1700亿人民币的资金。纵览韩国娱乐巨头,其背后要么有中国资本投资,要么与中国公司有深度合作。
据此前媒体报道汇总,阿里巴巴投资拥有EXO、东方神起等组合的SM1.9亿元人民币,占股4%;腾讯、微影时代8500万美元投资YG娱乐;华谊兄弟收购《来自星星的你》制作方HB,并1.3亿元投资SIM;华策斥资3.23亿人民币成为N.E.W第二大股东,并投资Next5000万美元……
诸多中国企业、国内娱乐巨头早已在韩国市场全面撒网,而在“限韩令”的动荡之下,这些动则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无疑令它们头顶愁云。
如今,“限韩令”日渐“解冻”,双方市场暂舒一口气,可中国的观众还会为这些欧巴欧尼们继续买单吗?
不难窥见,在“限韩令”发酵前,国内媒体在报道来华韩星的情况时,笔墨之下总会涉及他们背后令人咂舌的酬金,负面报道中“捞金”二字更是高频率出现。另一边,韩星在参加本土综艺节目时,谈及在中国的发展,往往也爱在酬金方面进行大肆渲染。
从早些年韩星张娜拉、SuperJunior队长利特等对中国的不友好言论,到韩国方面不顾两国关系部署萨德计划,再到韩星朴宝剑拍摄MV涉嫌辱华……
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加之一些韩星在华耍大牌,以及韩星在韩国节目中对中国进行的戏谑言论,这些在此前还是无可厚非的话题,但随着“限韩令”的发酵不可避免地成为舆论争议的据点,“限韩令”也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成为了呼声最高的禁令。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韩流粉丝群体仍然十分庞大,但粉丝对欧巴欧尼们的爱也渐趋“理智”。在韩流重新打开中国市场之际,国内观众是否还会为欧巴欧尼们“买单”尚不可知,但对于那些有着“不良记录”的韩星而言,想要重拾中国市场,怕是要黄粱梦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