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炼成一个超级独角兽,京东做了什么?

4年炼成一个超级独角兽,京东做了什么?

2018-01-20 10:11接招 合作伙伴
京东金融的第一个定位是不把自己当做「流量平台」,第二个定位是不把自己当做「互金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可以说,这第二个定位,直接决定了京东金融能做什么。

上周,刘强东在一封内部邮件中披露,已独立运营的京东金融在2017年实现了单季盈利。

四年前,京东金融开始在集团内部独立运营;半年前,京东金融正式从京东集团分拆出来,估值自此成为业内翘楚。

四年时间成为估值达百亿美金的超级独角兽,这个成长速度只有2013年的小米做到过,那也是小米创业的第四年。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外界对京东金融的感性认识。毕竟,如果没有京东近20年的积累,一个新业务或者一家创业公司所获得的资源一定是很有限的。

但有钱、有资源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京东金融诞生的2013年,也是互联网金融风口的开启之年,快速融资、快速赚钱的公司一大把,但能坚持到今天的还有几家?P2P、现金贷、校园分期……浪潮一个跟着一个,裸奔的一批接着一批。

最近正好采访了京东金融副总裁、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板块是整个公司的重中之重,业内著名的爆款产品「白条」就诞生于此。某种程度上,了解消费金融业务的成长法则,也就是了解京东金融的成长法则。

无论是一项业务还是一家公司,衡量其价值所在,其实就是两个问题:你是谁?你能干什么?具体到京东金融,这两个问题就是「你与别人有何不同?」、「你能提供什么价值?」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定位与赋能的问题。

定位

外界很容易把京东金融单纯地理解为互金公司。本来嘛,一家著名互联网公司,遇到一个大风口,进入金融领域,不是互金公司还能是什么?

过去几年,无数互金公司都在干一件事:制造一个场景,把用户拉来,然后从其身上赚钱。本质上,依然是人头(流量)生意。互金领域用户获取成本最高的时候,平均获取成本最高达几百元。P2P、现金贷模式之所以迅速潮起潮落,就在于一旦流量跟不上,整个游戏就会出现断裂。

京东金融作为一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最不缺的就是流量,但关键之处也在于,它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流量贩子」。按理说,坐拥这么大、这么优质的流量资源,随手折腾一下,就会成为利润机器。但京东金融没走这条路。

「我认为零售金融的核心是挖掘用户的需求。京东金融不以产品线区分用户,我们更多的是向用户推荐TA需要的东西,帮助用户匹配最好的产品。这是我们的原则。」区力这段话的潜台词其实是,不能把用户当流量,而要当人,活生生的人。

把用户当人的自然结果,就是跟着用户需求走。以白条为例,现在除了线上电商、线下闪付等场景,还开拓了汽车、教育、租房、装修、医美等领域。可以想象,一个女白领有了汽车租赁的需求之后,还可能用白条去支付装修款、整容款等等。这就是区力说的「不以产品区分人群」,而是根据需求深度满足用户。

把用户仅仅当做流量的一个风险是,为了获客可以不计成本,甚至不考虑风险。「很多消费金融机构客群是有限的,这个时候要大量依赖场景获客。而我们做了三、四年下来,做到了对3亿+京东用户信用风险的评估。在源头上做好识别,就能最好地把控风险,而不是依赖场景获客,或者依赖场景判断客户的风险。这是京东金融与其他机构的最大不同。」

京东金融的第一个定位是不把自己当做「流量平台」,第二个定位是不把自己当做「互金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可以说,这第二个定位,直接决定了京东金融能做什么。

赋能

赋能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属于平台公司热门词汇。京东金融成立之初,外界认为其凭借京东的巨大流量,怎么赚C端用户的钱都可以。但京东金融没走那条最暴利、最容易的路,而是让科技变成工具、让流量变成数据,服务其它机构。

京东金融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初,用科技的手段提高金融的效率,但是涉及到所有产品或服务,都是自己来提供的;第二个阶段,确立「金融科技」的企业定位,通过科技的手段让金融产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第三个阶段,进一步明确金融科技的定位是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企业;第四个阶段,除了服务金融机构、银行,还可以服务于企业,可以服务于政府,服务于公共机构。

显然,京东金融的几个发展阶段下来,核心始终是科技。区力说,京东金融的核心的理念,不是去经营一个产品,而是去经营人;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只有通过技术手段,才能把多样化的需求工具化、标准化。「无论是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公共机构也好,它都需要用到这样一些工具。」

目前京东金融风控体系利用深度学习、图计算、生物探针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无人工审核授信和放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低于行业平均。同时京东金融现将智能风控能力输出,服务给金融机构,帮助银行在信贷审核上效率提高10倍以上,客单成本降低70%以上。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特尔。去年英特尔推出了新的处理器,想要找到目标用户。而普通用户在买电脑的时候,更多是关注电脑品牌本身,很少有人关注它的芯片是什么。

英特尔要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京东金融就帮它做了一套客户洞察的模型。「我们知道过去在京东商城有哪些客户购买过类似的产品或者浏览过、有哪些人对性能更加关注、有哪些人对迭代的要求频率会比更高,然后我们帮英特尔做了一个客群的模型,筛选出了它想要的目标用户。到最后整个销售量提高了3到5倍。」区力说。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成本都是固定的,无非就是100块钱的成本,要投到多少人身上。「不可能预计做一万个人的生意,就要拿一个亿出来,没有企业这么干的。怎么样提高它的触达率、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同时控制成本,这是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谓赋能,不是抽象的:要么帮对方赚钱,要么帮对方省钱,而无论是帮对方赚钱还是省钱,这个过程中还要让自己赚钱,这才是合理的商业模式。

*本文作者方浩,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接招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