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我们不一样!那些年无人车吹过的牛,有谁实现了?

李彦宏:我们不一样!那些年无人车吹过的牛,有谁实现了?

2018-07-05 15:40quinn 新芽记者
100辆或许并不算多,但其确实符合量产车“产量超过50辆”的定义,李彦宏与百度总算是兑现了一年前的承诺。

“去年11月份,在我们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当时我吹了一个牛,说2018年7月份,我们会有量产的无人车出现。然而,创新总是有很多风险,有很多不确定性,造车也跟造PPT不太一样,造车经常会有延迟交付。”在昨日的2018 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以这样的一段话为其将要宣布的事情做了铺垫。

“我们吹的牛实现了,全球首款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经量产。”李彦宏宣布百度的无人巴士“阿波龙”量产下线,首批交付100辆。据了解这款车是由百度Apollo与金龙客车合作打造,他还透露,“阿波龙”即将发往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湖北武汉等开展商业化运营,除此之外还拿到了日本的订单。

100辆或许并不算多,但其确实符合量产车“产量超过50辆”的定义,李彦宏与百度总算是兑现了一年前的承诺。

百度重金押注,历经5年终实现量产

时间回到2013年,百度无人驾驶车项目正式起步,由百度研究院主导研发,其技术核心是“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

随后的2015年1月,百度举行了车联网发布会,发布了跨平台车联网解决方案CarLife,并且拉来了奥迪、现代、通用三大汽车厂商合作。当时就有媒体表示疑问:未来会有百度牌汽车上路吗?对此,百度方面的回答则是“不便作答”,但很快,答案在2015年年底就揭晓了。

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布其研发的无人驾驶车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全自动驾驶。同时宣布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将这一业务进行独立,这也意味着百度无人车从研究院阶段,开始进入商业开发和变现阶段。

紧接着2017年4月,时任百度集团总裁的陆奇,于上海车展正式发布了“Apollo”计划,投入200亿元,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在这之后,百度加快了前进的脚步,频繁开始路测。

今年3月22日,百度获得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3月30日,百度和金龙客车两家公司,各获得3张福建省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牌照,;4月18日,百度获得重庆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牌照,直至昨日宣布量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量产的“阿波龙”无人巴士为商用车,并非乘用车。所谓商用车,是指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包含所有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

之所以会先从商用车入手,可能出于两点原因:一方面,百度的战略计划是将AI推向商业部署,最快捷的路径就是商用车的量产,不仅可以产生示范效应,同时也能为百度创造一定收益;另一方面,金龙汽车作为国内客车制造的老牌龙头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更易实现无人驾驶技术落地。

技术+资金,无人车量产必须迈过的坎

无人车从概念诞生之初,量产问题就一直是外界最关注的焦点。不管这家企业的BP写得多么炫酷,吹捧的技术有多么先进,只要不能实现量产,那你就是PPT造车派,远在大洋彼岸为梦想窒息好几年的老贾,应该深有体会。

其实不光老贾,最近特斯拉与蔚来也陷入了量产风波之中。特斯拉曾计划到2018年第一季度末,每周生产目标达到2500辆。然而,现实是,Model 3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产量仅为2425辆,期间还多次降低生产目标。

直到前几日,特斯拉终于完成了马斯克定下的每周生产5000辆Model 3的目标,成功生产了7000辆,成为了其口中的“真正的汽车公司”。但要知道,真正如福特这样的大车企,生产7000辆汽车只需4个小时。

马斯克刚刚抹去眼角的泪水,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发声了:“我们不是PPT造车,现在已经开始交付了。”但是按照今年2月,李斌定下的蔚来ES8交付时间表显示:4月下旬,蔚来ES8就应交付第一批用户;9月份完成创始版交付(完成1万辆生产)。显然第一批交付迟到了两个月,并且数量不得而知。

为什么无人车量产这么难呢?

第一是技术问题。无人驾驶技术主要包括中央处理系统、激光雷达,以及地图构建,其中,这三部分中成本最高的是激光雷达的成本。百度无人车使用的VelodyneLiDAR 64线激光雷达价格就高达70万元。

另外,无人驾驶汽车面临人工智能应用劫持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为其匹配应用反劫持防御技术。

即使无人车企掌握了以上的全部技术,在生产环节同样会遇到问题。对于这种高规格技术要求的汽车,一般的代工厂显然无法生产,必须寻找有极强产能的车厂或者自建工厂进行生产。比如百度与金龙客车合作,蔚来与江淮汽车合作,特斯拉选择自建工厂。

除此之外,中国的无人车刚刚起步,很多配套的零部件很难控制生产质量同样处于无法量产的阶段。

第二是资金问题。据HIS公司预测,在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将会比全年普通汽车的平均成本高出7000到10000美元,随着汽车销售量的增加,其成本将会有所下降。总体来说,一辆新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将会在33666美元左右,显然目前的成本要更高。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业内人士认为,新造车应该具备10亿到10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在开始建立供应链以及生产时,可能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金。拜腾汽车CEO毕福康之前也曾说过:造车代价巨大,耗资会在10亿美金以上。

老贾的FF如果不是刚刚获得20亿美元首轮融资,解了燃眉之急,恐怕这个时候工厂还处于一片荒凉之中。

最后,附上一张不完全统计的,各车企无人车量产时间表,接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新芽NewSeed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新芽NewSeed(微信公众号ID:pelink)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新芽NewSeed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