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罗振宇跨年演讲:那些1%的人已经强烈感受到的小趋势

2018罗振宇跨年演讲:那些1%的人已经强烈感受到的小趋势

2019-01-01 10:30Newseeders 合作伙伴
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12月31日晚,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在深圳开讲,今年开讲的主题是关于“那些1%的人已经强烈感受到的小趋势”。本次到场观众7884人,为“时间的朋友”倒数第十七场。

罗振宇认为,小趋势必然能成为2019年的流行词。因为一张通票吃遍天下的时代结束了,现在不能跟随大趋势了,不能随大流了,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学会新的方法。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一小部分正在凝结成的共识、正在采取的行动方式、正在进入的生活处境,就是“小趋势”,“在趋势里面的人觉得这是一片海,在趋势外面的人觉得这只是一滴水。”

以下内容经新芽Newseed (ID:pelink)整理自罗振宇现场演讲,未经本人审阅。

2018年,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时刻是我听到的一位船长的故事。

6月8日,这位船长驾驶着货船从西雅图出发,开往大连,运着价值2000多万美金的大豆。如果我是他,出发的时候,我的内心应该是充满力量感,因为太平洋就是我的后花园,我就是这艘船的国王,这艘船是全球化的象征。

其实我们现在都知道这艘船,我们还在网上替它加油:加油吧,大豆君。中美贸易战开始后,这艘船的命运被夹在时代的洪流中,找不到方向。今年7月到8月整整一个月,大豆君这艘船原地转圈、等待信号。

它是中美贸易摩擦中最有戏剧性的一个片段。两个大国的力量互相博弈,一会你加我关税,一会我加你关税,导致这么一艘船就乱了方寸。一个个体的命运被夹在时代的洪流当中,找不到方向。这是2018年很多命运个体的一个缩影,2018年个体命运好像不由自己做主。就像万维钢说的:你有你的计划,但世界是另有计划的。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很体面的人,对于未来我有一整套规划,我的脸上洋溢着信心,可是2018年以来,我多少感觉以前很多牢不可破的东西,现在要打一个问号。我们不禁问: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以前变化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变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

前年的跨年演讲,我们还在说有五只黑天鹅,今年何止有五只,黑天鹅黑压压地飞过天空,现在黑天鹅都快成家禽了,熟悉的世界不在了。

今年我们告别了很多曾经熟悉的名人,我们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其实,并不是这一年过去的人太多,而是我们通过最近40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大众媒体了解到这些人,他们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符号和榜样,所以他们的离场对我们会产生冲击。这其实是我们一代人在告别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网上还有一个段子: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我在微信上问了王兴,我问:你认同这个段子吗?他说no。我也不悲观,我只关心怎么把事情做好。

100天前,我们发布了今年跨年演讲的主题词:小趋势。

今年投资人李丰问我:你有没有发现,今年很多餐饮公司上市,市值不低,这是为什么呢?我说是因为中央厨房、城市化、消费升级。这是我看到的大趋势。但他说是因为移动支付。为什么是移动支付呢?原来一家餐馆上不了市,是因为过去餐厅都是现金交易,有了移动支付,每一次的交易都可核查,可核查就意味着有信誉,这样资本也就能参与其中,上市也就顺理成章了。你看,中央厨房、城市化、消费升级是大趋势,但移动支付就是这个小趋势。

小趋势不是大趋势的小时候。它本身未必能长成大趋势,但它能产生连锁反应,它是影响趋势的趋势,是带来改变的改变。

拿创业来说,前几年是三五年一个窗口,现在是三五个月一个窗口。现在这个时代对于小人物和小公司就是很残忍。去年美团刚刚上市,但是它是一家人力密集型公司,我原来是这么认为。但我今年跟美团的一个高管聊天,5年前他管理20个人,今年他是管理60万人的80后。美团每天处理2000万单,每天最高峰时期做29亿次路线规划,没有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套系统背后是1万名程序员,而这一万名程序员背后又是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来管理。

现在几乎每一个大公司,背后都有这么一套系统,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人工智能是核武器,但是我们普通人、小公司追不上。

天猫双十一有一个特点是做到千人千面,期间要设计5亿张图,这背后也是一套人工智能,每秒可以做8000张图。这只是阿里巴巴庞大人工智能后台的冰山一角。这就是巨无霸赶上大趋势的样子。

小人物、小公司怎么办呢?你想多了,这些大趋势跟我们这绝大多数人没有关系。

这不是你的游戏,但是趋势会改变趋势,当一连串连锁反应发生了,它会有另一个改变推到你面前,这就是属于你的小趋势。

在小趋势的逻辑里,有一个坏消息和好消息。坏消息是:每一班车停靠的时间都很短,他们都像末班车;好消息是,在小趋势的逻辑里,永远没有末班车。小趋势的车会一辆接一辆,越来越密。

假设你想做电商,我们穿越回2012年,当时淘品牌崛起,你可能觉得跟这些品牌没法比,放弃了,没关系。2012年微信公众号上线,微信电商你可能也没赶上。2013年网红电商又起来了,2013年也错过了。没关系,2014年有O2O,2015年有社交电商,2016年有拼团,2017年直播电商又开始了。2018年,快手散打哥一天带货1.6亿。

总有下一班车,没有末班车。

想跟上大趋势的人,思维模式是:要是怎么样就好了。要是我考上大学就好了,要是我当年买房就好了,要是我买比特币,而且在上半年卖掉就好了。

这么想就是做梦。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我们只能随时等待小趋势信号的传来。有一句话:凡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而今天,我们改一改,小趋势信奉者的态度: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在未来等他。

今天,我们全场的任务,就是扪心自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来找到抓住小趋势的方法。接下来,我要提出“扎心五问”:

第一问:我能看到事实吗?

我们和世界之间的真实关系,经常会被误解。

梁宁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2018年在大学做了一项调查,她问学生:你觉得长得不好看的人会自卑吗?结果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我长相中等偏上,不知道长得不好看的人心里怎么想。我们的五官是真实世界的感知,但每个人对同样五官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真相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感觉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中间那是有鸿沟,而且还有两种力量在把这个鸿沟越拉越大,一边是人类拼命努力,扭曲事实;一边是世界拼命努力,隐藏自己,把这个鸿沟越拉越大。

很多人告诉我,没什么人看春晚了,但这是事实吗?春晚有个规定就是:要想在春晚打广告,产品日活得先过亿。去年春晚,阿里天猫参与了,它们日活确实过亿了。结果当天登陆的实际峰值是当年双十一的15倍,导致春晚开播瞬间直接宕机。

他们团队对此的感慨是,我们真的对春晚的力量一无所知,这个事件折射了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要看春晚的人,比参与双十一的人多得多,这个真相你看不到,你会把自己搞崩的。

媒体人沈帅波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在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呢不知道,而大多数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那该怎么办呢?

少年得到app里有一个栏目叫:数学有意思。做这个产品的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等号是什么意思?等号就是左右完全一样的意思呗。他回答:并不是,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比如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意思是这两个苹果之间的差异不重要;1+2=2+1,意思是总数才重要,次序不重要;你家三个人,我家三个人,一共6口人,每当我们用到等号这个工具的时候,其实我们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有些东西不重要。

所以你看等号的一边是事实,一边是根据某种原则的抽象。真实世界的很多东西,被等号全丢掉了。

何止是等号,我们从小到大,认的每一个字、读的每一本书、懂的每一个道理、受的每一次教育,认识了多少和等号类似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把真实世界抽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东西被丢掉了。

这就是人的宿命,我们的心智成长一直伴随着这个过程,一边得到,一边丢掉。刘润老师正在为得到做一门新课,专门讲商业洞察力的,他就说: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来面目。

想要获得还原真相的能力,就要有“多元思维模型”。今年我们做了得到大学,我们就是想让更多做事的人,一起学会多元思维模型。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庞大的多元思维交流场。如果你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说到这,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菲茨杰拉德的一句话:“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第二问:我们能够感知“非共识”吗?

多年之后,关于2018年的这场跨年演讲,也许你什么都不记得,但是,我特别希望你还记得下面这句话:决定我们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梁宁说,创新的本质就是非共识。非共识是个微妙得多的概念,是在原来社会的共识里面,突然跟大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那个瞬间有点像孩子离开母体、分娩降生那一刻。孩子的感受是,这一刻受到了母亲的排斥,来到孤独的、寒冷的世界,他感受到的这种压力,压得他要大声啼哭。但很快,他就会被母亲拥入怀抱。所以,这是两个过程完整地、连续地被接在了一起。从被排斥到被承认,从脱离共识到再造共识。整个过程,才叫非共识。

今年我经常跟人谈起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很自豪,在木板上刻字、刷上油墨、盖上纸,不复杂。但是这事不能细想。

中国人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一项传统,把经书刻在石碑上,刷上墨水,拿纸把它拓下来,把经书复印走。那你说这和印刷术有什么区别呢?你要非要说区别的话,它跟印刷的区别,就是一个竖着放的板,和一个横着放的板,就这么点区别。捅穿这么一层窗户纸,用了400年。

从汉代到唐代,漫长的400年啊。我们老祖先在干什么啊?他们脑筋怎么就这么慢,怎么就捅不破这层窗户纸呢?

再一深想更可怕,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会刻印章了。印章不也就是在木头或者石头上刻好字、刷上油墨、盖在纸上、把字复印出去的技术吗?它和雕版印刷的区别好像也不大,一个是纸在上面,一个是纸在下面。为什么从印章到雕版印刷术居然花了好几千年?

是我们中国人笨吗?不,就这还是中国人老祖宗先发明的呢。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几千年都盼不来那一线划过它的光明。你就说,创新难不难?

所以我们必须要回到创新的现场,才能观察创新。才能感受到那种真实的艰难,和突破之后的震撼。每一项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瞬间,都好像是突然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长夜。

2015年8月,我们公司想做一个产品,我把很多同事拉入群。但说实话,那个群里所有人都是懵的,最后我们起了一个群名叫 “音频怪物产品群”。2015年11月,得到App上线。几年后,得到大家认可。你看,一个创新的想法在冒头的一刻,连我都觉得是个怪物,如果它不被社会接受,它就真是个怪物。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也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他有个说法,叫“科技三定律”: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这段话描述了很多人对科技创新的心态。这就是非共识的宿命,任何创新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这是一个神奇的循环,不走完这个循环,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真正的创新,一开始都是异端邪说,之后是伟大革命,最后变成稀松平常。例如现在,超市是稀松平常,淘宝是伟大革命,拼多多就是异端邪说。一方面我们觉得方便面挺好吃的,另一方面又对方便面的虚假宣传耿耿于怀。我们以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这么多年,没有人会觉得需要还原。

广州有一家餐厅叫“不方便面馆”。只卖煮方便面,每碗面的售价要28元。贵的那部分价格就在它把方便面包装上印的龙虾、牛肉、海鲜都加回去了,和方便面一块煮。 

它不过就是把在方便面世界里扭曲的东西在现实世界还原,只不过是把已存在、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了而已。

这不是什么餐厅故意作怪,搞什么奇技淫巧。现在满足这种需求的商业模式到处都是。租房有一人租、旅行有一人团,便利店里开始卖2片装的面包。2018年天猫“双十一”显示,迷你微波炉销量增长980%,迷你洗衣机销量增长630%,一人吃的火锅销量增长210% ……这背后都是同一类非共识: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

刚才我们举的例子,看起来是奇思妙想,但它们背后都是一个一直都存在、但是一直被忽略的潜在需求;看起来不是共识,但只要你回到人心深处和历史深处,它们是什么新东西?它们一直都在,明明白白。非共识,来源于更深处的共识。

人类的很多古老共识,并没有沉底,只是在潜水,它还会回到水面。

世界上有很多创新,不是往前,不是走向从来没人去过的陌生地带,而恰恰是往回走。达成非共识的过程是一个“回到母体,强化母体”的过程。简单的说,所谓的创新,就是要回到一个古老的事物,但是用全新的手段把它再做一遍。所谓的非共识,就是你初看不认识,但是后来你知道,原来是老相识。

回到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我能感知“非共识”吗?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我们能创新吗?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能,只要你有本事用最新的方法把那些古老的事情再做一遍。其实创新一直都存在一个稳定的路径,我在法学家刘晗老师的著作里就读到了这个路径:“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第三个问题:你的时间够用吗?

我们这代人的时间太碎片化,我们感叹:岁月静好变成了岁月惊慌。我们还发明一个词:信息过载。

但这个问题不能深想,因为立不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说信息过载的人是庄子,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那个时候有多少书啊,他都学不过来,所以信息过载根本不是个问题,习惯了就好。

万维钢老师有一个判断:所谓信息过载,原因只有一个,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太低。甭管什么时代,只要你到陌生的地方,就会觉得眼花缭乱、信息过载。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是这样,你去一个新开的百货商场是这样,刘姥姥进大观园也是一样。

人们夸大了信息过载,这不是个真问题,也不是我们今天想说的问题。我要说的是:时间太长了,我们没做好准备。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上,人人都有机会活过100岁。这不是我的结论,几乎是医学界的共识,具体的论证我就不多举了。有一本书《百岁人生》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活得长,有充分的时间,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它会变成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大问题,为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没有为这个好消息、为这么长的寿命做好准备。

这催生了我们这一代人在百岁人生下的5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老了能干什么?

活得长,有充分的时间,这是一个好消息,也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为啥?因为我们都没有为这么长的时间做好准备。本来60岁就该退休,如果我活到100岁,或者120岁,60岁刚刚进入中年,后面还有大几十年的时间。

第二个挑战:我和我的孩子怎么相处?

在百岁人生下,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不一样。

按照过去的习惯,老一代总想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传递下去,不管是经验还是观念。代际传承是这个世界的基本价值纽带。但是当我们可以活到百岁人生时,代际传承变得有困难。到了我们老的时候,如果没有能力跟子女像朋友一样相处,也会变成一个问题。

第三个挑战:怎么重新定位婚姻?

过去,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但现在,婚姻我是把自己整理好后才做的事情。这其中真正的挑战是:婚姻将在人生里扮演怎么样的角色?

第四个挑战: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在年轻人进入一个行业,把每个行业看成一个大山,默认要往上爬,所以非常在意第一份工作,也不敢换赛道。但如果能活到120年,第一份职业有那么重要吗?

新坐标决定了新人生。2018年一则新闻:因为一个收费站被裁撤,一个女员工说:我都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而另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学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现在已经有40年的演奏经验。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故事:60岁上大学,70岁学门手艺。如果现在不开始,难道要等到100岁后悔吗?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好的时间就是现在。

第五个挑战:如何面对挫折?

简单描述一个人的状况:他创办一家公司,花上百个亿,钱全部烧光,欠了好多债,刚刚被限制不能坐飞机。他就是ofo小黄车的创始人戴维。

你知道戴维今年多大吗?他91年出生,才27岁,他至少还有70多年,甚至更多时间。70年还会发生多少种可能?不管今天戴维怎么样,我们不敢说他这辈子就完了。

丘吉尔也说: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说了5大挑战,我们发现:当寿命那么长,我们做重要选择的标准会发生变化。我们做选择就不是只考虑眼下利弊了,而是考虑什么能穿越时间。

第四问,我的力量从哪来?

过去的200多年,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答案是明摆着的:靠工具,靠机器,今天靠人工智能,还有什么能比人工智能更有力量?要想做成点儿事,除了依赖机器、人工智能,我就没有别的力量来源了吗?

2018年,我们还是隐隐约约看到了另外一些现象,比如拼多多。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上市。能够长成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而且还在主流公众的视野之外,拼多多一定是被一个我们忽略的东西驱动着。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黄峥,也就是拼多多的创始人,他自己是这么说的:“拼多多是人的逻辑。”

所谓人的逻辑就是,李大妈看见一个东西很喜欢,她就想,赵大妈跟我情况差不多,肯定也需要,我俩一起买还便宜5块钱,所以就说服赵大妈跟自己一起拼起来。赵大妈也是这么说服张大妈的。就这样,人越滚越多。这就是拼多多最底层的商业逻辑。

你会说,这一点不神奇啊?那我们回到李大妈说服赵大妈的那个时刻,她凭什么能说服赵大妈呢?看起来凭的是便宜几块钱,但实际上凭的是两家当邻居已经两代了,孙子在一起上幼儿园,俩人一起跳广场舞,还一起旅过游、买过菜,上次李大妈推荐的纱巾也不错……赵大妈对于李大妈的信任,是说不清楚的,是数据暂时还计算不了的,但是李大妈说什么,赵大妈都信,而且直接信。

这种信任是什么?是一种人对人非常直接的感知和判断。这个感知和判断,胜过千万条数据。

这个东西很新吗?一点儿都不新。几万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出去打猎,几千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做买卖,几百年前我愿意跟你一起冲锋陷阵,靠的都是这个东西——熟人之间的感知和判断。这个东西到现在,人工智能还做不到。

这个工具只能感知这个世界吗?不是。它更大的妙用是,人和人的感知一旦叠加,会形成一股漩涡般强大的力量,不断地卷入更多的人、更多的外部资源,推动一个东西飞速旋转,我称它为“信用飞轮”。

它能创造有别于机器、工具、人工智能这些力量之外的另外一种力量,今天的很多好企业都是被这种力量驱动着的,但是这种力量和它背后的逻辑却经常被忽视。

这个世界绝不会只变成机器的世界、算法的世界、代码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很多场景下,完全呈现为一个人推动人的世界。

第五问: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结论很明显:只要你能足够强大,跳出时间设置的陷阱,而且持续、长期地守住目标,你就能成为时间的朋友。这种行为模式,叫作“长期主义”。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就像吴声提醒的:长期主义不仅要坚持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能中断你在做的事情,还要持续地不被诱惑。一旦中断,前功尽弃。

小趋势的信号即使再微弱,只要一旦被识别出来,长期主义就能把它放大。

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我知道你心中可能有一个疑问,不是说“时间会磨损一切”吗?时间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信号的放大器呢?

我给你举个例子:1600年前,有一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来到敦煌。在一座山脚下停下来休息时,夕阳照在对面的三危山上,刹那间金光万道。他被眼前的情景极大地感染了,便决定留下来,请人在山上开凿石窟,用以修行。这是敦煌的第一座石窟,这是这座万年钟走出的第一格。

此后,这座钟就走起来了,走了一千多年,无数后继者效仿乐尊的模式,继续开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当地人管这里叫千佛洞,全世界都知道这里是中华艺术瑰宝、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当我们说莫高窟是中华艺术瑰宝的时候,你不觉得奇怪吗?莫高窟那些传世作品的创造者,其实只是普通的工匠。他们画的每一笔,他们刻的每一刀,本来是要被湮没的呀。如果不汇入这条长期主义的大河,所有的努力都会随风而逝。而现在,虽然工匠们的名字没有留下来,但他们活着时候的努力,成了中华艺术瑰宝,他们也成了中华艺术瑰宝的创作者。

所谓的伟大,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在长期主义这个放大器里,个体的努力都堆成了奇迹。历史上无一例外,只要是长期主义,不管是司马迁,还是莫高窟,都会成为奇迹。何帆做这件事,肯定不例外,他也一定会成。

你看,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结束语

感谢你坚持到现在,夜已经深了。2019年的第一束曙光就快打过来了。新的一年里,什么都可能会变。但有一件事肯定不会变了,我们一生都不会变了——2018-2019的跨年之夜,是我们这些人在一起度过的。

那我再来清点一下,在过去的4个小时里,我们一起收获了什么?

三个字:小趋势。

小趋势是什么?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小趋势没法跟,也不用跟。只需要我们随时感知它,然后激发那些你早已准备好的力量。

怎么准备呢?刚才我们提的所谓扎心五问,就是做准备的几个方向:

抓住小趋势,首先总得了解事实真相;

抓住小趋势,你要能挣脱观念枷锁;

抓住小趋势,你得重新定位生命的坐标;

抓住小趋势,你得学会从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抓住小趋势,你还得有一套长期主义的人生算法。

有了这五条,小趋势来的时候,你就会把自己像一粒子弹一样,发射出去。

如果你觉得这还是太复杂,我想和你分享我大学军训的时候,教官教给我的那句打靶口诀——“有意瞄准,无意击发”。什么意思?

一个人趴着射击,全部的力气和注意力都要指向目标,用全部的精力去瞄准,这叫“有意瞄准”。至于什么时候扣动扳机,不知道。无法预设,也不必预设。

真正让你扣动扳机的那个信号,也就是今天说的小趋势,可能是风吹草动,可能是心流涌现,只要它到了,一瞬间就可以调动全部此前的准备,一发子弹打出去。

那么,2019怎么办呢?

就像作家阿尔贝·加缪说的:“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本文作者宁泽西,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